全省断流河长上千公里,如何保收?直击长沙县路口镇抗旱现场
连夜战旱情保秋收,万亩良田“解渴”
8月15日以来,长沙县麻林河断流近13公里,至今仍未恢复过流。
华声在线10月12日讯 当前,持续干旱导致湖南多条河流断流。截至10月10日,全省断流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1条、100平方公里以上47条,累计断流河长近1055公里。
打井找水、拦坎守水、补种改种……为应对旱情带来的农业生产困境,目前,全省各地都在科学调度、算好水账,在坚决守住饮水安全底线的同时,千方百计保灌溉,确保粮食稳产稳收。
■文/全媒体记者 张浩 视频/图片 顾荣 何佳洁
人与机器连夜作业,断流河域农作物保住
10月11日,延绵在村野的河道,一边是接近见底的河床,一边是千亩晚稻渐次泛黄。在无人机镜头之下,长沙县龙泉社区的晚稻已初现秋收之姿。
镜头里的河流叫麻林河,是金井河的支流,流域面积达179平方公里。湖南水文统计的资料显示,今年8月15日麻林河首次出现断流,至今仍未恢复过流。
此次麻林河断流长约13公里,而长沙县路口镇的龙泉社区,刚好位于断流区域。从该镇的龙泉社区到下游的麻林村杨家桥,河的两岸多为双季稻,属于路口镇辖区的就有3000多亩。
“断流时处于晚稻的返青期,正是需要大量用水的时候。”作为路口镇的水利专干,马超清楚地记得当初抗旱保收的场景。从8月中旬开始,为了稳住农业生产,整个路口镇的干部、种粮大户和群众忙活起来。
“设拦河坎、掏水洞。”马超回忆,当时沿途设置的固定机台就有15个,小型的移动水泵更是多达40个,“人和机器没日没夜地工作,总算把收成损失降到最低。”
农作物投保,给旱情又增加一道保障
今年48岁的陈学,是路口镇龙泉社区居民。从2013年开始,陈学陆续开始承包农田种植水稻,截至今年已达到了400亩双季稻。
“原本川流不息的水面,如今已变成泥滩。”陈学回忆,当时庄稼耷拉着干枯的脑袋,大片的淤泥裸露在河道中,只有地势低凹处,才仅存留一些河水。
面对旱情导致减产的可能,陈学手中还有最后一道“保障”。自2015年开始,他先后给农作物投了保,“受灾减产30%以上 ,即可申请理赔。”
“为做好防旱抗旱工作,镇村组三级干部全部深入抗旱一线。”路口镇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丁金虎介绍,旱情发生以来,已组织种粮大户、群众5000余人次进行积极抗旱自救,完成对辖区内金井河、麻林河、上杉市河等沿河83座固定抗旱机台进行紧急检修。
为了抽水灌溉,抗旱期间,路口镇新增抗旱电源50余处,筹备移动水泵150台、2万余米水管进行有效补充,组织投入挖机10余台进行拦河蓄水与抽沟梳圳,有效缓解旱情良田近10000亩,减少旱情对农作物造成的经济损失,保障人畜安全用水。
全省连线
最长93天
全省断流河长累计约1055公里
10月11日下午,省防旱抗旱工作专班组织会商,进一步分析研判当前城乡供水和秋冬作物灌溉用水形势,调度交办任务落实情况。
据省防旱抗旱工作专班统计,截至10月10日,湖南断流50平方公里以上河流81条、100平方公里以上47条。除郴州外的其他市州,累计断流河长约1055公里。其中,藕池河康家岗站已断流93天,超同期历史记录。
记者从省人工影响天气领导小组办公室了解到,10月4日至9日,强冷空气过程为人工增雨提供有利天气条件。截至10日8时,全省14个市州105个县(市、区)开展地面增雨作业506次。10月4日零时至10日7时,全省大部分地区普降小雨,平均降雨8.3毫米。据悉,本轮人工增雨作业增加降水量约2.52亿吨,包括1.66亿吨飞机增雨降水和0.86亿吨地面人工增雨作业降水。
为应对旱情带来的生产、生活困境,省防旱抗旱工作专班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研究枯水期旱情评估工作,重点研判农村供水工程风险、晚稻灌溉供水需求及洞庭湖区旱情缓解趋势等。
当前,省农业农村厅正积极指导改种补种工作。目前,湖南各地改种面积超20万亩,全省冬油菜播种面积超370万亩,育苗面积60万亩。
全国连线
6省市有29万人
因旱临时饮水困难
今年夏季以来,长江流域遭遇了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干旱。受持续干旱影响,江西持续干旱已近80天,鄱阳湖湖床裸露刮起“沙尘暴”。
水利部统计显示,今年7月以来,长江流域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少近五成;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来水量较常年同期偏少二成至八成。
据统计,目前长江流域耕地受旱面积2985万亩,仍有29万人、35万头大牲畜因旱临时饮水困难,主要分布在重庆、湖南、江西、湖北、安徽和贵州六省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