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为大地“疗伤” 让历史遗留矿山成为“历史”

2022-09-22 14:28:0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龙腾] [编辑:杨帆93]
字体:【

华声在线9月22日讯(记者 龙腾 通讯员 秦梦 周亚斌)湖南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开采历史悠久,矿产资源高强度开发一方面为促进我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另一方面也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近年来,省自然资源厅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狠下决心、创新探索、科学谋划、综合施策,大力推进矿山生态保护修复,让历史遗留矿山生态问题成为“历史”。昔日矿山“伤疤”逐渐愈合,重新焕发生机,实现“披绿生金”。

(娄底冷水江锑煤矿区荒芜山体修复成翠绿林地)

统一核查,摸清问题底数

历史遗留矿山,是指由政府承担治理恢复责任的废弃矿山,包括计划经济时期遗留的废弃矿山、责任人灭失或难以确定的废弃矿山、因退出保护区或去产能等政策性原因关闭并在政府作出关闭决定时明确由政府承担治理恢复责任的废弃矿山。

2021年8月,省自然资源厅印发《关于开展我省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的通知》,按照“省统筹部署、市县分级负责、技术部门跟进、上下协同推动”的总体要求,全面启动湖南省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

省自然资源厅成立了分管厅领导任组长的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厅生态修复处具体组织实施核查工作,省自然资源事务中心、省第二测绘院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保障。县级层面,统筹安排22家技术队伍、抽调近400名技术骨干,与县市区自然资源局共同推进核查工作。省级层面,组建共35人的省级审核工作组,逐一对全省3.6万个图斑进行3轮省级把关。

按照自然资源部要求,经县级核查、市级复核和省级审核,湖南全面完成历史遗留矿山核查工作任务,共上报图斑36066个,核查成果数据质量位列全国第六。经自然资源部审查认定,湖南未治理历史遗留矿山面积10919公顷。

(郴州临武三十六湾矿区癞子岭修复前后)

规划先行,强化顶层设计

逐绿而行,规划先行。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并于2021年7月发布全国首个省级国土空间生态修复专项规划——《湖南省“十四五”生态保护修复专项规划》。

这一规划,系统提出规划期内全省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战略目标、空间布局、主要任务、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形成全省生态保护修复工作的一盘棋和路线图,并将加强重点区域矿山生态保护修复作为规划的重要任务。

挂图作战,倒排工期。2021年11月,按照“十四五”末各地完成60%以上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任务的目标,省自然资源厅部署市县同步编制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2022年3月上旬,全省14市州所有县市区(含经开区、高新区、管理区)全部按要求完成方案编制、审批和备案工作。

在此基础上,省自然资源厅组织编制并于2022年6月印发《湖南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方案(2022-2025年)》,明确全省5个重点修复区和13项重点工程,下达4年全省完成7000公顷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的治理任务。

加大投入,实施重大工程

每一个重大工程都离不开真金白银的“硬投入”,真金白银更要用在刀刃上。

数据统计,长江经济带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项目总投入3.9亿元,修复废弃露天矿山545座、土地面积1911.52公顷,有效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消除了地质灾害隐患,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

湘江流域和洞庭湖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五大矿区生态保护修复项目,新增林地20790亩、草地8505亩,矿区地面塌陷严重区农田修复率达58.3%,带动贫困山区30万人民脱贫致富,有效提升矿区10万人以上的生产生活条件,解决6.8万人生活饮水困难,生态修复成效逐渐凸显。

生态是湖南最大的资源,修复与保护不能停步。2022年,省自然资源厅持续发力,加快生态修复步伐。成功申报了湖南长江经济带重点生态区洞庭湖区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项目、湘桂岩溶地区资江沅江上游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示范工程。

通过实施这两项重大工程,2024年底前将完成2790公顷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

(湘江欢乐城巨型深坑修复前后)

创新机制,探索市场化运作

2022年1月,《湖南省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实施办法》出台,进一步明确各地可积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缓解历史遗留矿山修复任务重、财政资金投入不足的压力。

用好用活政策,多地尝到了“甜头”,打开了多赢格局。

岳阳市华容县蛋子山矿区,合理利用废弃土石料,产生收益2765万元用于该矿区生态修复,有效解决了资金瓶颈难题。

原新生水泥厂50年开采历史留下了巨型采坑,坑深超过100米、南北跨度440米、东西跨度350米,坡度80至90度。湖南湘江新区通过充分利用废弃的巨型矿坑独特的地形高差条件,采取“生态+人文景观+旅游产业”的修复模式,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深坑乐园——湘江欢乐城,已于2020年7月开园。

项目基于矿坑进行改造,减少了近1000万立方米土方施工量。同时,也消除了巨型采坑安全隐患,修复了区域生态环境,推动了长沙市的旅游产业创新和发展。

(一审 卢小伟 二审 余画 三审 石伟)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