郴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三年成果综述

2022-09-14 10:15:10 [来源:郴州日报] [作者:王路莎] [编辑:金灵]
字体:【

绿水青山 逐梦而行

——郴州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三年成果综述

□ 郴州日报·今日郴州客户端全媒体记者 王路莎

郴州,位于中国南部的“绿色明珠”。

2019年5月6日,国家同意郴州市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绿色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为世界可持续发展提供“郴州经验”。

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是中国落实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参与全球治理的务实行动,这与郴州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理念高度契合。

近年来,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郴州不断用新的实践证明,经济发展不是掠夺自然的竭泽而渔,生态环境保护也不是困守青山的缘木求鱼。

有舍才有得。郴州在“舍”与“得”的观念嬗变中,书写着对高质量发展的执着笃信。

三年来,郴州坚持“绿水青山样板区、绿色转型示范区、普惠发展先行区”定位,大力实施水源地生态环境保护、重金属污染及源头综合治理、城镇污水处理提质增效、生态产业发展、节水型社会和节水型城市建设、科技创新支撑六大行动,深化“四水联动”建设模式,构建郴州“水立方”系统治水模式“四梁八柱”,努力打造“郴州好水 生活更美”的优质环境。

建好绿水清波的“水立方”

山与水交融,水与天共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是郴州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守护。

获批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来,郴州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将“两山”理论作为绿色发展的自觉行动,坚持保护和治理并重,点面结合、重点攻坚、系统治理,不断深化“四水联动”,不断打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立方”模式。

临武县金江河以前是采煤区,煤矿多、煤场多,因为煤水直排,水环境污染严重。

“郴州好水,生活更美!”是承诺,更是行动。

郴州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效率,立足市情水情,高位推动河(湖)长制落实落地,扎实开展巡河护河和河湖“四乱”专项整治,逐步实现全市河道“水清、河畅、岸绿、景美”的目标。

全市明确市级河长15人、县级河长163人、乡级河长1299人、村级河长1860人;全市3337名河长对全市567条河流、54座水库(湖泊)进行“认领”,设立3028块河长公示牌方便群众监督。

针对制度机制不健全、责任职责不明确、河湖管护不到位等问题,把跨界河湖治理作为河(湖)长制工作的重中之重,创新探索建立跨界河流部门和区域联防联控机制,推出联合巡查、联合执法、协同监管等一系列切实可行的举措,有力促进跨界河流的管护与治理。

近几年,郴州共关闭淘汰冶炼、采选矿企业千余家,永兴、宜章、临武等地先后完成产业结构调整及企业整合升级;实施重金属治理项目130个,土壤治理项目28个,投资近50亿元;重点行业的重金属排放量比2013年下降12%以上;重点区域流域断面水质全面改善,2021年全市国控地表水考核断面达标率100%。

同时,为了进一步做好“水”文章,郴州针对市中心城区管网老化、漏损率高的问题,改造了中心城区的老旧管网,完成100余个小区的监控总表安装,供水漏损率从24%降至17%。

念好绿色转型的“产业经”

郴州是一座因矿而兴的城市,工业结构、城市基因、百姓生活,皆以矿为源、延展生发。通过十几年的努力,郴州资源型产业转型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

在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过程中,郴州坚定转型发展,积极探索,不断打造大数据、尾矿尾砂综合利用、硅材料和氟化工精深加工等产业。变无序为有序,变废地为绿地,变绿地为宝地,绿色转型风生水起。

曾经是“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永兴县,以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整合升级为契机,着力建设以循环经济工业园为龙头,以柏林、太和工业园为基础的稀贵金属再生利用产业集中区,对全县稀贵金属企业通过重组整合、技术创新、联大靠强推进转型升级,对不符合安全生产、污染防治要求的企业坚决予以取缔关闭,最终整合30家入园主体企业,统一进驻柏林、太和工业园区,实行集约化发展。

从低端生产向高端发展,永兴县的蜕变之路,也是郴州市资源型产业“华丽转身”的生动写照。

走进资兴经开区旗滨药玻生产车间,机器轰鸣,一根根玻璃管正变成一个个疫苗瓶。

“旗滨药玻中硼玻璃管打破了欧美国家的技术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资兴经开区负责人说,旗滨药玻一期点火投产后,拉开了资兴市打造全国知名硅材料产业基地的序幕。

建链、延链、补链、强链全面推进,产业链建设“交相辉映”“携手共进”。郴州市逐步形成了有色金属、石墨、矿物宝石、精细化工、装备制造、电子信息6大产业集群和9条优势产业链。

以“实践之答”回应“时代之问”,郴州市一手抓传统有色金属产业提质,一手抓电子信息、生物医药、机械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引进、培育,转型升级蹄疾步稳,路子越走越宽。

当好科技创新的“先锋官”

2022年年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布通报,对省政府2021年重点工作综合大督查发现的40项典型经验做法给予表扬。

其中,郴州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以下简称“可持续示范区”)建设经验做法获通报表扬。

仔细研读这份通报,东江湖大数据中心刷新世界大数据中心节能指标纪录,被工信部评为“国家绿色数据中心”;苏仙区采取“矿业整顿—综合治理—有效开发”的系统治理模式,推动秧溪河(西河)流域成功获评湖南省“美丽河湖”,成为可持续示范区建设的经典范例;以水电和新能源发电为主的清洁能源装机总规模占全市电源点总装机规模的66%……

这样的成绩,原动力就是创新。

作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郴粮机,成立于1967年,是我国大米加工设备、粮食烘干仓储设备及杂粮加工设备的骨干研制厂家,专注粮油机械研发制造,“郴粮机出品”更是走向世界市场,基本覆盖了世界上所有的水稻产区和杂粮产区。

“我们坚持走一条专业化的路,走好这条路,就需要产品技术创新、生产方式创新两大要素驱动。”该公司董事长、党总支书记何益荣说。

据统计数据,全市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从2019年的211家增加到2021年的369家;入库登记科技中小型企业从2019年的93家增加到2021年的431家。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零的突破,现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1家,国家重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家,省级小巨人企业由44家增至88家。

郴州积极履行建设可持续示范区主体责任,重点实施创新型企业培育、创新成果转化、创新平台引进和建设等三大工程,初步建成以创新需求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政“产学研”结合为支撑的可持续发展创新体系,推动郴州可持续发展走出一条特色之路,形成一系列可复制、可推广的“郴州经验”“湖南样板”“中国方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