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伴导读
这两天,全国互联网行业目光再度聚焦湖南长沙。搭乘岳麓峰会这股东风,一座湘南古城也吸引了一波流量。
8月31日,“智联潇湘 AI上文旅”2022互联网岳麓峰会永州专场活动在长沙举行。这是岳麓峰会连续举办9届以来,首次开辟市州专场。
活动旨在借力智联优势,为永州文旅产业插上数字化翅膀,推动文旅产业加速深度融合、转型发展。
专场还有一个重要活动,湖南省社科联、广东省社科联、永州市委市政府现场签约,成立湘粤社科智库联盟。
岳麓峰会市州专场为何会是永州?两省“最强大脑”联盟将有何动作?一起来了解。
8月31日,“智联潇湘 AI上文旅”2022互联网岳麓峰会永州专场活动在长沙举行。
一
如果说,张家界是一幅画,那么永州就是一本书。
这座经历了2100多年岁月洗礼的古城,历史文脉清晰、文化积淀深厚,孕育了舜文化、柳文化、理学文化、女书文化、瑶文化、碑刻文化等千姿百态的文化样态,引得司马迁、李白、颜真卿、苏东坡、徐霞客等众多“博友”纷至沓来,或妙笔抒怀,或挥毫泼墨,或勒石留印,形成永州千年“打卡”奇观。
目前,永州有湖南数量最多的3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8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名副其实的文化遗产资源大市。
近年来,永州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生态旅游名城、打造千亿级文旅产业的战略目标,大力推进“互联网+文化生态旅游”创新融合发展,打造“千年打卡地·此处是潇湘”新IP,优质文旅资源不断破圈出圈。
近5年,永州市接待游客人数和旅游收入年增速均在20%以上。今年上半年,永州接待游客人次和旅游综合收入增幅均排名全省第一。
由此,在首届湖南旅发大会即将开幕之际,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旅游业发展新路径的不断探索中,以永州为“主角”举办一场岳麓峰会文旅专场活动,既是推进“互联网+文旅”的一次生动实践,也是推动互联网新经济发展的一次重要契机。
活动现场,专家、学者及企业代表齐聚一堂,共谋永州互联网与文化生态旅游融合发展的美好蓝图。在圆桌论坛研讨环节,与会嘉宾围绕新文旅、新发展等话题充分研讨,为推进文旅产业数字化等提供思路见解。
活动中,还推介了湖湘探源之旅、瑶寨康养之旅、石刻研学之旅、古村探秘之旅、红色解码之旅等5条永州精品旅游线路,并向文旅企业、旅行社等发出邀约:永州每年安排1个亿的旅游发展专项资金,从要素保障方面提供最优惠的政策、最优质的服务、最优良的环境,每年安排1000万元设立“引客入永”奖励资金。
当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碰撞融合,我们也期待永州能焕发出更强大的活力、创造力和发展力,为全省文旅产业发展提供强劲助力。
二
本次专场还有一个重要活动,湖南省社科联、广东省社科联、永州市委市政府举行《湘粤社科智库联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联合成立“湘粤社科智库联盟”,在位于永州的湖南科技学院挂牌。
智库联盟设主席1名,由湖南省社科联指派担任;设副主席若干名,由三方派员担任。根据工作需要,可聘任秘书长1名、副秘书长若干名,由三方另行协商安排。同时,配置相应的专门研究人员,其中湖南省社科联组织一定数量的研究人员常驻联盟参与学术研究。
湖南省社科联、广东省社科联、永州市委市政府举行《湘粤社科智库联盟战略合作协议》签约仪式。
两省“最强大脑”集结,自然少不了“头脑风暴”。根据协议,三方合作内容主要包括:
推进课题研究。依据三地党委政府年度工作重点和经济社会发展重大事项,立项一批湖南省社科联、广东省社科联专项课题,研究成果通过湖南省社科联、广东省社科联名义报送相关省领导参阅。
加强对外宣传。定期邀请中央、省级主流媒体走进湘粤两省,实地了解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推出有分量有深度的特别报道,提升影响力和美誉度。
举办年度论坛。围绕热点、难点、重点议题,每年举办一次高端论坛,谱写多层面、全方位学术交流的新篇章。
引进产业项目。通过邀请国内外著名专家开展学术交流等方式,推动高科技或者符合湖南高质量发展需求的产业项目落地等。
开展培训合作。发挥三方智库资源、人才培养和教育培训资源优势,结合湖南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积极探索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干部与科技教育人员培训方面的合作。
你可能要问了,为何又是永州占据如此重要的分量?首要因素当然离不开永州的区位优势,在对接粤港澳大湾区中的重要作用。
作为湖南的“南大门”,永州加速融“湾”,步步深入:融入粤港澳大湾区90分钟高铁经济圈;近两年,永州引进的213个超2亿元产业项目中,近一半来自粤港澳大湾区;拥有213个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生产基地(加工企业),数量居全国地级市第一,供粤港澳蔬菜占全省总量的95%以上……
再加之湖南与广东都是人才大省,社科人才和社科成果在全国都居于“第一方阵”,智力资源丰富。两省社科界携手合作,整合一流智库资源,可为双方发展提供人才智力支撑,回答湖南全面对接和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加快湘南建设中西部地区内陆开放合作示范区等面临的“实践之问”。
这条社科界的“湘粤通道”,也必将为两省深化高水平合作再添新动能,以学术赋能高质量发展。
文|刘燕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