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山的树

2022-08-27 21:41:44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夏博]
字体:【

成新平

南岳衡山延绵八百里,南起衡阳回雁峰,北至长沙岳麓山,群峰耸立,山泉流湍,树木参天,鸟语花香。

然而,最令人留恋的还是南岳衡山的满眼绿色,而构成这层层叠叠、郁郁苍苍的绿色的,则是那些大大小小的松树。这是一种平常且分布最广的树,立于千山万壑之中,写满尊严和不屈。

衡山的松树伟岸挺拔,生机勃勃,芳香四溢,像一个个衡山人刚正不阿,具有民族大义、担当与血性。

从南岳大庙后门上山,汽车盘旋于陡峭的山路,在林荫道上穿行,窗外,是一棵棵高大挺拔、蓬勃向上的松树,从眼前一晃而过。或傲立于路边,像一个个忠于职守的卫士;或伫立于山上,像一个个列队接受检阅的士兵;或消失于天际,将漫天绿色融于崇山峻岭之中。

汽车越往上走,道路越弯越陡,空气越清新,眼前的树木越高大,仿佛幻化为一个个活生生的人。当年,出生于衡山首峰——回雁峰下的王船山为实施民族复兴抱负,他高举“反清复明”义旗,在南岳衡山方广寺召集数百名农民、僧人、道士举兵抗清;他手撑油纸伞,脚踏木屐,以“头不顶清朝的天,脚不踏清朝的地”的凛然气节,怀抱满腔热血毅然亮剑,出生入死,与清王朝势不两立。起义失败后,他以此为转折点探索几千年的中华文化,谢绝高官厚禄,隐性埋名,著书立说,成为湖湘文化之集大成者,最终成为与西方黑格尔齐名的思想家。

受湖湘文化的浸润与影响,衡山山脉区域内一大批仁人志士为了崇高的革命理想,甘愿抛头颅,洒热血,用真理之光照耀奋斗之路。从衡阳县洪市镇礼梓村走出来的夏明翰,一生追求革命,创办湘南学联,参与领导秋收起义,后被国民党抓捕。临刑前,他写出了“砍头不要紧,只要主义真。杀了夏明翰,还有后来人”的诗篇,悲壮豪迈,气吞山河。在衡山县新桥乡田垅村长大的谢士炎,一直“潜伏”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我党提供了一系列重要军事情报,因判徒出卖被捕。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他宁死不屈,写出了“人生自古谁无死,况复男儿失意时。多少头颅多少血,续写民族自由诗。”“岳北四烈士”之一的李玉邕,是位清末秀才,后成为岳北农工会主要领导成员。面对国民党的杀戮,他给自己写了一副挽联:

六四岁身首分离,是奇害奇冤奇诬奇诈,只有向阎王一诉;百余里灵魂归去,愿我妻我子我媳我孙,都要报戴天之仇。

正是这些慷慨悲歌之士,激励着无数中国共产党人前赴后继、英勇牺牲。

峰回路转。汽车经过忠烈祠,两旁山高林密,屹立着无数株高大挺拔的松树,层层叠叠,生机勃勃,犹如千军万马整装待发。衡山上的每一棵松树,似乎变成了一个个顶天立地的人。威振敌胆的铁道游击队政委文立正,出生在南岳衡山天柱峰,1934年7月考入北平辅仁大学,后投入抗日救亡运动。在担任铁道游击队政委期间,他采用灵活机动的游击战术,率领当地军民爬火车、断铁轨、炸桥梁、夺机枪,弄得日本鬼子魂飞魄散……1945年2月遭日伪突袭,壮烈牺牲,时年34岁。

衡山的松树顶天立地,饱经风霜,四季长青,像一盘盘录相带,无声地见证着历史的风云变幻。

汽车临近磨镜台,路旁怪石嶙峋,几株参天古松盘根错节,深深扎入石缝之中,高约10米,两抱围粗,粗壮的树干满是皱纹,古朴苍劲,不屈不挠,如同几位跨越世纪的老人,诉说着发生在南岳衡山那些惊天动地的故事。

1923年9月,受毛主席和中共湘区区委派遣,水口山工人运动先锋刘东轩、安源路矿大罢工领袖谢怀德回到家乡岳北,点燃了衡山农民不堪地主欺压剥削这堆“干柴”,在白果镇成立岳北农工会,“举起拳头打倒贪官劣坤,团结友爱谋幸福自由”,他们打土豪、斗劣坤、搞平粜、闹祠堂、争自由、讲平等、办学校……衡山农民运动风起云涌,3个月之内,参加的农民会员达十万之众。“红旗卷起农奴戟,黑手高悬霸主鞭”,在“一切权力归农会”的旗帜下,农民说话、办事“飞灵的”,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旧世界被他们打得落花流水。

1927年,毛主席考察农民运动,在衡山县调查了10天,他充满激情地写道:“衡山岳北农工会成立不足3个月,虽然被赵恒惕用武力扼杀了,但岳北农工会诞生的意义较法国巴黎公社并不逊色。这是中华大地最早的农民革命组织之一,是湖南农民运动之先声,他在广大农民中传播的火种必然很快蔓延三湘四水。湖南大革命的风暴正在席卷而来。”

磨镜台人文荟萃。抗日战争时期,蒋介石在此召开4次军事会议。1938年10月,武汉失守,民族危在旦夕。周恩来、朱德提出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要开展敌后游击战,建议国共两党在南岳衡山举办游击干部训练班,得到国共两党一致赞同。中共中央从八路军驻衡阳与桂林办事处选派教官和工作人员,组成以时任八路军参谋长叶剑英为团长的中共代表团到南岳游干班工作。那种慷慨豪迈的精神觉醒、民族大义的激情喷发,促成了“遍地英雄下夕烟”的壮阔气象。

1939年2月到1940年3月,国共两党合作创办了三期南岳游干班。从这里走出3100多名将士奔赴抗日主战场,不少成为抗日民族精英。

“我们都是神枪手,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我们都是飞行军,那怕山高水又深……”猛然,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在我耳边回响,把我的思绪带到了全民抗战的年代。

1944年,为打通从东北至越南的“大陆交通线”,日本开展侵华以来在中国最大规模的进攻,豫湘桂战役打响。6月23日,日本调集11万兵力对衡阳大举进攻,17000多衡阳守军奋起反击,打响了震惊中外的“衡阳保卫战”。经过47天的顽强抵抗,打死打伤日军48000余人,衡阳守军战至最后只剩1600人。被誉为“东方的莫斯科保卫战”,毛泽东在《解放日报》发表社论称“守衡阳的战士是英勇的”,衡阳被授予全国唯一的抗战纪念城。

衡山的松树虬枝舒展,斜插碧空,凌霜傲雪,以苍劲笔力书写壮阔历史,已成为南岳衡山的重要标识,并演绎成一种文化现象,构筑我们最为珍惜的精神家园。

过了南天门,则是另一种景象。汽车越往上走,气温越低,山路越陡峭,周边的松树长得越矮小,根茎越粗壮。松树叶又尖又细又长,一簇簇,一丛丛,四季长青,仪态万千,每一棵树就是一道天然景观。

“七七”事变后,北大、清华、南开三所高校相继南迁,在长沙组建临时大学,因校舍不足,南岳圣经学院成为长沙临时大学文学院的办学地。一时间,南岳衡山名流荟萃,将星云集,精英“囤积”,郭沫若、田汉、胡适、朱自清、冯友兰、闻一多、丁玲、金岳霖、贺绿汀等文化教育大家纷至沓来,开展广泛的抗日救亡运动。周恩来为南岳佛教界人士题写了“上马杀贼,下马学佛”八个大字。叶剑英元帅在衡山登祝融峰写下了“四顾渺无际,天风吹我衣。听涛起雄心,誓荡扶桑儿”的著名诗句。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在南岳衡山广为传唱,“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发出最后的吼声……”后来,此歌成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衡山人爱树、植树、护树、敬树,自身也仿佛变成一棵棵高大的树,具有大山般的刚毅与顽强,以自身的无私奉献,为南岳衡山构筑一座牢不可破的“天然氧吧”。

在上峰寺周边,生长着不少个头矮小、根茎粗壮的松树,每到冬季变成“雾凇”,风吹不倒,雪压不垮,生生不息,绵延不绝,尽管枝条弯曲,但展示一种凛然不可侵犯的傲然正气,一种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一种奋发向上不可战胜的磅礴力量。

“军民团结如一人,誓看天下谁能敌!”我国一代代仁人志士,就像南岳衡山这片茂密的松树林,棵棵铮铮铁骨,英勇顽强,个个顶天立地,不屈不挠,激荡着中华民族的血性,昭示着中华民族的坚忍,彰显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雄心!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