浏阳:敢为人先闯新路
(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旧址——里仁学校。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红色印记】
秋收时节暮云愁,霹雳一声暴动。
1927年9月9日,秋收起义爆发。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下辖三个团共5000余人,计划从三个方向合攻长沙城。
然而,由于敌强我弱,各路起义进攻受挫,人数锐减至1500余人。时任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书记的毛泽东当机立断,命令各团向浏阳文家市集中。
9月19日,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经过激烈争论,前委扩大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意见,决定把起义军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
由此,文家市会师转兵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革命道路。10月上旬,起义部队到达江西宁冈县茅坪,创建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星星之火逐渐发展成燎原之势。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帙恒 沙兆华 王文隆
湘赣交界的罗霄山脉,宛若一条遒劲的苍龙绵延在两省之间。这里沟壑纵横、地势险峻,1927年9月,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抵达时只剩下千余人。
中国革命路在何方?面对这道难题,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作出抉择: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浏阳文家市转兵,让陷入至暗时刻的中国革命迎来历史转折。
踏平坎坷成大道。
95年来,在这片红色热土上,一代又一代浏阳人民继承和发扬秋收起义的精神,丰富并发展成刻在浏阳人骨子里“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
从敲响国有土地有偿出让“三湘第一锣”,到全省唯一入选全国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从全国第一个“吃螃蟹”探索农房抵押融资,到创建全省首个金融安全区……
解放思想不停顿、改革开放不止步,是浏阳人民对这片红土地最美的告白。
“闯” 出一片天地
盛夏时节的文家市,绿意葱茏。
从秋收起义纪念广场拾阶而上,以工农革命军第一面军旗、万里长城、毛泽东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为主要元素的雕塑在阳光下矗立,雕塑上“光辉起点”4个大字熠熠闪光,凸显出深植于这片土地的红色基因。
向南望去,一片青瓦白墙的清末书院式建筑,便是文家市会师的旧址——里仁学校。
走进里仁学校,灰白墙壁上一条条革命标语,无声诉说着历史的沧桑,耳畔仿佛又响起了危急时刻的历史声潮……
进攻城市,还是转兵农村?1927年9月19日深夜,昏暗的煤油灯下,一场决定中国革命前途的激烈争论正在这里进行着。
穿越95年时光,回望那个决定中国革命前途命运的夜晚,仍然能感受到其中的惊心动魄。
“最终毛泽东一锤定音,文家市转兵实现了从进攻城市到向农村进军的历史转折,对于中国革命开辟正确道路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秋收起义文家市会师纪念馆党组书记、馆长谢波告诉记者,秋收起义坚持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因时制定军事战略方针、因势调整起义行动计划,闪烁着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思想光芒。
文家市,也因此被誉为中国革命的“光辉起点”。
方向决定道路,思路决定出路。
60多年后,另一条关于“路”的选择摆在浏阳人民面前。
从浏阳城区出发,沿319国道往长沙方向一路西行,立着一块指示牌——“蕉溪岭隧道全长3900米”。
巍巍蕉溪岭,崎岖险峻,横亘在浏阳城区与长沙市区之间。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浏阳到长沙至少需要三四个小时,被称为临近省城的“西伯利亚”。
面对这一阻碍浏阳发展的天然屏障,深刻领悟实事求是、敢为人先转兵精髓的浏阳人民,决定“闯出一条路”。
1992年,浏阳决定不拿国家一分钱,自筹资金,打通到长沙的交通瓶颈。
此举可谓石破天惊。当时,浏阳财政税收不到1个亿,启动资金只有几万元,工程预算却高达2.7亿元。
“吃得苦、霸得蛮的浏阳人,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硬是搞成了。”浏阳市政协原主席、319浏永高等级公路项目建设指挥部常务副指挥长李中琪回忆说,浏阳人采取集资、贷款、民工建勤等办法,分段承包各个路段的土石方工程,经过4年艰苦奋战,打通了当时全国第二、湖南第一长的蕉溪岭隧道群,开创了全国“国道县修”的先河。
从此,浏阳迅速融入长沙一小时经济圈,步入发展快车道。
(浏阳市天空剧院,烟花璀璨。天空剧院是浏阳举办国际花炮文化节、焰火大赛的场所,也是展示浏阳“烟花之乡”形象的重要窗口。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创” 出一番事业
来到位于浏阳经开区的蓝思科技浏阳厂区,只见一片片“浏阳智造”的玻璃面板、液晶面板被装载上货车,从金阳大道直奔长沙黄花国际机场,通过货运飞机发往全球各地。
这里,是浏阳通往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而16年前,此地还是一片荒山。
2006年,摘掉贫困县帽子不到10年的浏阳,从传统花炮产业“一枝独秀”,逐步向电子信息、生物医药、休闲食品等领域发展。
也就在这一时期,一位“看了很多开发区”想投资办厂的湘妹子,最终决定落子浏阳,开启二次创业。
回忆第一次见到蓝思科技董事长周群飞的情景,浏阳经开区招商局局长王大辉告诉记者,早在2004年10月,背着双肩包、穿着牛仔裤的周群飞到访,虽然看上去“不像大老板”,但王大辉依然热情接待,并立即向园区领导汇报。
然而,此后2年,蓝思科技没有任何动静。
2006年10月,浏阳招商部门主动出击,飞至深圳与周群飞商谈。最终,浏阳以40天内完成118亩地的征地拆迁、平地以及相关配套的协议,抢得先机。
一诺千金。王大辉回忆,当时为了赶进度,不仅晚上施工,而且下雨天满地泥泞、车子打滑,铺上石头路也要施工,最后仅用一个月便完成了腾地任务。企业刚来没有办公地点,园区便将管委会办公楼借其临时办公。
“转兵”浏阳,蓝思科技与地方实现了同频共振。如今,全球每两块中高端手机显示屏,就有一块出自蓝思科技。在其带动下,230多家上下游配套企业陆续向湖南转移,带动长沙成为全球最大的视窗防护面板生产及供应基地。
而经过20余年发展的浏阳经开区,也已成为聚集1700余家企业的千亿园区,以8家A股上市企业数雄踞全省园区之首。
荒山地里,就这样长出了“黄金”。
“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解放思想,就没有浏阳经开区的发展壮大。”王大辉告诉记者,浏阳经开区的发展壮大,也成就了今日浏阳发展的新局面。
一个个从东南沿海、世界各地投来的产业项目,带来革命性的产业发展理念,与浏阳“自强不息、敢为人先”的精神激烈碰撞,无异于一场思想“转兵”,引领浏阳从县域经济高速增长转向更高质量发展。
(浏阳经开区蓝思科技浏阳厂区一角。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干” 在改革最前沿
浏阳有什么样的魔力,能让优秀企业纷至沓来?
带着这个疑问,记者探访了浏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
一、二、三层是浏阳“市民之家”的政务服务大厅。7月1日上午10时,各个办事窗口井然有序,工作人员耐心解答市民、企业家的问题,按照流程引导大家进行各个环节操作,有条不紊。
“优质、高效,浏阳的政务服务一直走在全省前列。”浏阳市行政审批服务局党组书记、局长江涵告诉记者。
在财政收缩的“紧日子”下,浏阳不惜成本,以大决心、下大气力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打造政务服务“跨省通办”示范区,彰显了坚持改革不停顿的顽强意志。
“无改革,不浏阳”,是浏阳最鲜明的标识。
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浏阳就开始持续优化政务服务。1995年,作为全省14个最先实行办事公开的试点县(市)之一,浏阳开始实行政务公开制度;2003年4月,浏阳成立政务服务中心,将全市37个部门的175项审批服务项目纳入其中。
政务服务一小步,便民惠企一大步。浏阳持续推出“组合拳”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2016年,全省首个县级“市民之家”在浏阳落地启用;
2017年,在全省率先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
2021年,与江西接壤的五县56项“跨省通办”,进一步推动湘赣边经贸人员往来;
2022年,投入1.2亿元启动智慧政务建设,将通过大数据融通实现前窗统一受理,一个窗口办所有事……
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赋能,优化了营商环境,激活了经济发展的一池春水。如今的浏阳,已从一座湘赣边陲小城,跃居县域经济百强县第八位。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探索浏阳改革发展史,每一页都在勇于改革与敢于创新间交相辉映。
“浏阳将全力办好发展经济这个最大实事,勇当‘强省会’战略开路先锋。”长沙市委常委、浏阳市委书记朱东铁告诉记者,下一步,浏阳将聚焦打造“智能制造强市”,加快壮大“三主四特两新”现代产业集群,紧抓项目扩投资,打好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县域经济与县域综合发展挺进全国五强,成为辐射湘赣边、领跑中西部的战略支点城市。
(6月28日,市民在浏阳“市民之家”办理业务。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童迪 摄)
【青年观察】
浏阳的红色智慧
韩金韬(湖南省2020年选调生,浏阳市文家市镇副镇长、文家市村第一书记)
两年前,我从北京回到湖南工作,与浏阳结缘。下机场沿着高速公路向东行驶,放眼望去,经开区厂房林立,路上货车川流不息,这是浏阳给我的初始印象。
我是新浏阳人,中国革命探索农村包围城市的关键抉择就发生在我工作的文家市镇。近日,作为青年观察员,我跟随湖南日报全媒体采访团队重温历史,探寻文家市为何成为中国革命的“光辉起点”。
走进秋收起义纪念馆,听工作人员讲述历史,我才真切感受到当时的惊心动魄。煤油灯下,毛泽东、卢德铭、余洒度,三者交锋。毛委员有着湖湘人特有的执着,也有着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的特质,他审时度势,争取卢德铭的支持,决定放弃城市,转兵井冈山,最终实现了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变。
传承实事求是的精神,这些年来,浏阳始终注重抓主要矛盾,提升经济和治理水平,把准目标、定点突破,有产业就兴产业,没产业就先强教育,潜龙在渊、蓄势待发。
从一穷二白的湘赣山区起步,浏阳举全域之力打通连接长沙的交通生命线,内引外联挖掘经济潜力,观摩学习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在一代代浏阳人民的顽强拼搏下,取得了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破10万元、全国百强县位列第一方阵的辉煌成绩。
浏阳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奇迹创造史。蕴藏其中的红色智慧,将引领我继续前行,投身这片红色热土,去参与创造更多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