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戴鹏
100多年前,怀揣实业报国梦的熊希龄来到醴陵,创建湖南官立瓷业学堂,设立湖南瓷业有限公司,开创校企合作先河,开辟产教融合新路,成功创烧出世界独一无二的醴陵釉下五彩瓷,醴陵成为世界釉下五彩瓷原产地。
时至今日,这种互利共赢的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已成为醴陵陶瓷产业发展源源不绝动力。
传承办学传统
制艺推陈出新
1905年,湖南凤凰籍清廷官员熊希龄在醴陵建立湖南官立瓷业学堂,这是中国陶瓷史上第一所职业技术学校。次年,熊希龄创办湖南瓷业公司,作为该校学生的实习工厂,打破了传统的师徒相授的模式,拉开产教融合的序幕,迅速培养了一大批在近现代陶瓷史上具有重大影响力的专业人才。
时过境迁,釉下五彩瓷在辉煌时刻,因时局动荡受到冲击。1930年,湖南官立瓷业学堂、湖南瓷业公司被迫在战火中关闭,釉下五彩瓷等众多陶瓷烧制技艺逐渐散落遗失。
直到1955年,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成立,从乡野间请出当年湖南瓷业学堂毕业的吴寿祺,与从天南地北汇聚于此的陶瓷专家一道,重新烧制出已失传20多年的釉下五彩瓷。醴陵瓷脉由此延续下来。
吴寿祺曾说,瓷业学堂这种通过夯实基础科学,促进应用科学发展的办学思想,在今天看起来仍然不过时,甚至是先进的,这也是醴瓷迅速发展的人才“密码”。
千年窑火,生生不息;教育兴业,代代相传。目前,醴陵已拥有湖南省陶瓷技师学院、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和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等3所陶瓷产业相关院校,正成为先进陶瓷产业的人才“蓄水池”、创新“动力源”。
产业链上育才
深化产教融合
7月13日,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的大汉陶艺室,授课老师正在带学生拉坯。紧紧围绕陶瓷产业和实际用人需求开设相关专业,是这所学校多年来的传统和特色。
“对接釉下五彩艺术或者日用陶瓷,我们开发陶瓷彩绘技术、陶瓷工艺基础、陶瓷造型设计以及陶瓷烧成技术等一系列课程。”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老师丁佳富介绍,学校已开设工艺、工艺美术等11个专业,毕业生本地就业率达到84.3%。
从湖南瓷业学堂创烧出釉下五彩瓷,到湖南省陶瓷研究所找回在战火中失传的技艺,釉下五彩瓷百年历史跌宕起伏。醴陵市委、市政府早就意识到,醴瓷的传承与发展最离不开的是人才。
进入新时期,醴陵市以“弘扬工匠精神,推动产业发展”为目标,以覆盖全陶瓷产业链的技能培训为抓手,以校企“共建共培”为依托,为醴瓷产业升级发展培育更多“能工巧匠”。
在醴陵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除了传统陶瓷制作相关基础课程,还针对现代化陶瓷生产工艺的需求,开设机械制造技术、智能设备运行与维护两个专业,重点培养陶瓷机械操作工、陶瓷成型工。
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的创办,是对百年前瓷业学堂与瓷业公司校企合作精神的传承。该学院正在探索一条聚合政府、高校、行业、企业等主体力量和优质资源的现代产业学院创新建设之路,探索全方位、全过程、嵌入式的校企合作模式。
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院长易小斌说,学院实践教学环节占比提高到了45%以上,学生在学院学习3年,最后一年在产业链上锻炼、成长,以此培养出企业最需要的、毕业就能上手的应用型人才。
产学研贯通
“大师”成为“导师”
7月13日,记者走进醴陵市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展厅,几幅大型瓷板画映入眼帘。最显眼的就是那块色彩丰富、人物众多的《我和我的祖国》,由7位大师耗时半年绘制而成。
《四季同春》系列瓷板画同样非常抢眼,4幅瓷板画分别绘制代表4个季节的牡丹、荷花、绣球和山茶花。
每一块瓷板画,花朵的颜色浓淡、色彩深浅交叠,让人感到花和叶的远近浓淡,令人不得不赞叹醴瓷技艺精巧。
“得益于产学研紧密合作,高精细的大型瓷板烧制这个曾经困扰几代醴陵陶瓷人的难题,如今已被成功破解。”中国陶瓷艺术大师、全国人大代表黄小玲说,通过向高校柔性引才借智,不仅突破了传统生产局限,让传统工艺焕发了新的生机,还为醴陵釉下五彩艺术瓷的快速发展,开辟更加广阔的艺术和市场空间。
近年来,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与景德镇陶瓷大学、湖南大学岳麓书画院、大连工业大学等全国多所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在醴泉窑艺与高校共建的实践基地,师生共同设计各类陶瓷工艺品120件,合作开发的户外大型釉下五彩瓷板已申请外观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不只从高校引才借智,醴陵陶瓷产教融合,更是实现了高校与企业人才“双向奔赴”。黄小玲就是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聘请的客座教授之一。
目前,“大师”成为“导师”培养工匠人才的做法,已成为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办学的重大创举。该学院已聘请42名国家级、省级陶瓷艺术大师及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客座教授或研究生导师。
湖南省陶瓷研究所科研育人两不误。新研制出浅绿、水绿、姣黄、橘黄、桃红、苔绿、鲜黑等10余种釉下颜料,将釉下彩发扬光大。研究所汇聚了来自其他地区的陶瓷大师,也先后培训釉下彩技艺人员300多名。
人才为本,千年瓷都,生生不息。醴瓷在继承老手艺的基础上,已成功打造集产、研、创、展、商、游于一体的陶瓷产业链。全市拥有10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2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市级以上陶瓷创新中心26个,拥有陶瓷新材料企业37家。近3年,醴陵牵头制定行业标准4个,填补国内关键技术空白3项。
【醴瓷故事会】
黄小玲:有责任传承传统技法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戴鹏
7月13日,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瓷艺创作室,中国陶瓷艺术大师、醴泉窑艺总设计师黄小玲拿着画笔,一边全神贯注地在泥坯上描画创作,一边向学生讲解描画过程的难点和重点。
“长期拿笔,左右肩膀高低不一,手艺人都落下这样那样的职业病。”黄小玲说。
黄小玲是地道的醴陵人,受父亲影响,从小痴迷瓷艺。后来,她从醴陵陶瓷技工学校毕业后,又师从邓文科、陈扬龙等名家,潜心苦练釉下五彩瓷技艺。
素坯勾勒,薄施淡染,花鸟山水,惟妙惟肖……画笔一拿就是30多年,凭借一双巧手,和对艺术的追求,黄小玲的作品显露出特有的气质。
黄小玲认为,醴瓷艺术的传承,现代学校教育与师徒传承缺一不可。“老一辈手艺人把精益求精的画工传承给我,我就有责任再把他们的技法传下去。”黄小玲说,制瓷不像武术,师傅不会留一手,醴陵千年传承的结果就是制瓷技术越来越精益求精而趋向完美。
创作之余,黄小玲带徒数人,毫无保留地授艺弟子。在她眼里,自己传授的不仅仅是陶瓷制造的诸多工艺,更重要的是延续了醴陵陶瓷工匠的责任与认真、踏实与倔强的精神,以及高瞻远瞩的眼界、兼容并蓄的胸怀。
【数看醴瓷】
1.醴陵拥有101家高新技术企业,4家国家级、24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创建市级以上陶瓷创新中心26个,拥有陶瓷新材料企业37家。
2.醴泉窑艺陶瓷有限公司教学实践基地,师生协作设计各类陶瓷工艺品120件,合作开发的户外大型釉下五彩瓷板已申请外观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9项。
3.目前,湖南工业大学醴陵陶瓷学院已聘用42名国家级、省级陶瓷艺术大师及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学校客座教授和研究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