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龚柏威 徐果婧
上个世纪20年代,两个中国的“00后”在莫斯科相遇。
他叫陈觉,来自湖南醴陵;她叫赵云霄,来自河北阜平。两人均是第一批被党组织选派到莫斯科学习的先进青年。
在最好的年龄遇到最对的人,美好的爱情大抵如此。
“我俩在苏联求学时,互相切磋,互相勉励,课余时间闲谈琐事、共话桑麻,假期中或滑冰或避暑,或旅行或游历,形影相随。”陈觉写给赵云霄“最后的信”中,回忆这段岁月,字里行间充满温暖。
陈觉烈士写给妻子赵云霄的遗书复制件。 通讯员 摄
这是他们想要的生活,却不是两个革命青年的全部,他们头顶的信仰之光,指引着他们“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
陈觉“最后的信”字字泣血、穿透人心,作为他们伟大爱情、崇高理想的见证,永远闪耀于历史长空。
“云霄我的爱妻:这是我给你的最后的信了,我即日便要处死了,你已有身(孕),不可因我死而过于悲伤……”
1928年10月10日,在长沙陆军监狱写这封信时,陈觉自觉不久于人世。一年前,他和赵云霄一同回国,投入到大革命的洪流。
夫妇二人先后在东北、湖南从事革命活动,组织游击队,建立小型兵工厂,发动醴陵年关暴动,带领农民开展武装斗争。
惊涛骇浪的革命生涯,“最后的信”里读来却甚是平淡,“(赵云霄)与我一路南下,共同工作。”
这封写于狱中的信,收信的人也在狱中——赵云霄被捕比陈觉早一个月,且有5个月身孕,被捕前陈觉在组建湘西特委,赵云霄在组建湘南特委。
严刑拷打、威逼利诱,夫妻二人大义凛然、宁死不屈。多次审讯未果,反动当局以“策划暴动,图谋不轨”的罪名,判处陈觉、赵云霄死刑。
“云!谁无父母,谁无儿女,谁无情人!我们正是为了救助全中国人民的父母和妻儿,所以牺牲了自己的一切……”革命者的爱情故事里,藏着家国大义。
写完信第4天,陈觉壮烈牺牲。4个月后,赵云霄在狱中诞下一名女婴,取名启明。
“我的小宝贝……你的母亲不能扶(抚)养你了……希望你长大好好读书,且要知道你的父母是怎样死的。”一遍遍亲吻刚刚满月的孩子,赵云霄给女儿留下泣血遗书。
1929年3月26日,赵云霄在长沙从容赴死,生命定格在23岁。
令人悲怆的是,小启明未能如母亲所希望的那样“长大成人”,而是在4岁时因体弱多病而夭折。
今天,陈觉“最后的信”和赵云霄留给女儿的遗书保存了下来,静静陈列在中国革命军事博物馆。两封感人至深的信件,承载一段不朽的记忆,带人们穿越时间长河,与中国共产党人无悔的初心和使命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