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域高原湖湘情】“家是玉麦,国是中国”

2022-07-04 06:33:46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编者按

从丰饶的洞庭鱼米之乡,到巍巍的念青唐古拉山脚,湖南与西藏山南谱写了新时代的“山湖情”。根据党中央统一部署和安排,从1995年开始,湖南对口支援山南市,长沙、株洲、岳阳、常德4市分别对口援助山南贡嘎、扎囊、桑日、隆子4县。雪域高原,叙说着怎样的援藏深情?第九批援藏工作收官,湖南交出了怎样的答卷?初夏,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远赴山南采访。从今日起,湖南日报和新湖南客户端推出“雪域高原湖湘情”专栏,记录湖南援藏大爱。

6月1日,西藏自治区山南市隆子县玉麦乡。这里一度是一家三口撑起的“三人乡”,如今已变成67户234人的美丽家园。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辜鹏博 孟姣燕 摄影报道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孟姣燕 辜鹏博

上山了。

此行我们从山南隆子县城出发,翻越两个海拔5000多米的山口,去往隆子县玉麦乡。

玉麦,一度是一家三口撑起的“三人乡”。桑杰曲巴老人和女儿卓嘎、央宗坚守苦寒之地,几十年如一日放牧戍边。2017年,习近平总书记给卓嘎、央宗姐妹回信,勉励牧民群众像格桑花一样扎根在雪域边陲。如今,玉麦乡已经变成67户234人的美丽家园。

隆子县是湖南对口支援县。6月1日,记者寻访雪域边陲留下的湖南印记。

颠簸3个多小时,翻过5003米的日拉山山口,眼前不再是裸露的砾岩。绿意涌入视野,河谷变得湿润起来,车子驶向喜马拉雅山南麓的原始森林。

四野巨松入云,瀑布簌簌落下。“家是玉麦,国是中国”,8个大红字跳入眼帘,玉麦村到了。

河谷中的玉麦村,街道干净,一幢幢藏式风格民居整齐排列,家家户户飘扬五星红旗。

一下车,玉麦村第一书记索朗顿珠迎了上来。

索朗顿珠是央宗的儿子。2017年,他从西藏大学旅游专业毕业后,回到玉麦村。

恰逢儿童节,玉麦小学欢声笑语,援藏工作队送来了学习用品和水果。30个孩子脸上洋溢着明亮的笑容。

“看,学校和房屋都是湖南人建的。当时,他们问我们房子朝向哪边好,也为后期改造民宿做了考虑。”索朗顿珠说,现在住进来既保暖防潮,又方便改造。

2017年,湖南与山南一道参与国家边境小康村工程建设。湖南企业作为施工单位修建玉麦房舍和学校。入驻时恰是冬天,山谷积雪,工人们与寒冷、缺氧战斗。2020年,漏雨的石头房子变轻钢藏式民居。

与湖南工友们朝夕相处,索朗顿珠还学会了“恰饭”等简单的湖南话。

午饭时间,村里炊烟升腾。走进渝潼饭店,来自重庆的老板娘伍绍兵忙着张罗,大虾、土鸡、牛肉等菜品丰富、样样新鲜。“到了夏天,游客多,生意还算可以。”2年前,她看中了这里淘金的机会,租住过来。

渝潼饭店的二楼,是村民洛桑罗布的家庭旅馆。3间客房,布置得很温馨,“这些天,一间房每天有200元收入。”

索朗顿珠介绍,玉麦种不出青稞,但是有高山牧场、杜鹃云杉,村里发展旅游,家家户户经营民宿。

这3年,湖南投入资金1200万元,新建了玉麦乡史馆、文化广场、消防车库、玉麦小学图书馆等设施,还修缮了桑杰曲巴老人故居,重修了约3公里巡边路,让更多游人了解守边。

桑杰曲巴老人故居,援藏工作队用心布展,恢复了“三人乡”时的生活场景。

“小时候爷爷带着我放牧守边,我们很孤独。”索朗顿珠当起讲解员,他说:“现在好了,47户人家搬回村子,游客也来了,‘守边第三代’不只有我和表妹。”

在玉麦乡史馆,珍藏着一张老照片。1995年,第一批湖南援藏干部骑马三四天,来到玉麦看望桑杰曲巴。湖南援藏队员闫振升说:“20多年来,湖南援藏干部人才奔走于此,赓续援藏精神。”

还能为玉麦做什么?

2021年,在援藏工作队帮助下,总投资3.5亿元的隆子县藏香猪养殖项目在该县隆子镇投产。玉麦夏季牧草肥美,成为散养基地,目前村集体增收十几万元。

牧民经营民宿,经验不足。山南市旅发局开展送教下乡,湖南援藏队员、山南市旅发局专业人才魏昕牵头组织职业技能培训,餐具消毒、被褥洗晒、网上订房等正在一点点改进。

2021年,山南接待湖南游客近7万人次,其中不少游客前往玉麦。魏昕说,第十批援藏工作队即将接棒,湖南将继续帮助玉麦发展旅游,放大原始森林和爱国守边的魅力,擦亮4A景区招牌,把玉麦打造成中国喜马拉雅南麓一个响亮的龙头景区,真正让红色巡边旅游“火”起来。

临走,索朗顿珠欢迎记者再来,他也希望有机会去2021年结对的湖南十八洞村看看。

相关专题:雪域高原湖湘情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