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湖湘地理|翩翩是安化

2022-05-29 09:23:25 [来源:潇湘晨报]  [编辑:潘华]字体:【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安化。它是中俄万里茶道的起点;它是一个被山水赋魅的世界;它是野性与优雅兼具的“异域”;它也是生命力蓬勃的中国。

山水茶道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安化。

它是中俄万里茶道的起点;它是一个被山水赋魅的世界;它是野性与优雅兼具的“异域”;它也是生命力蓬勃的中国。

↑高山云雾有好茶。图/黄莺

人在山边,便成了“仙”。大梅山划下一片灵动的空间,滋养着安化的文脉悠长。人在水边,便有了清梦。资水流出一片诗意的区域,孕育了安化的东方气韵。在这山水人间,堆叠出生活的闲适。寻常巷陌里,黑茶醇香。曲水环绕处,百姓安详。

山、水、茶、道,见宏大,见微茫,见天地,见人间,这就是安化。山,是凝固的历史;水,是流动的时间;茶,是绝尘的烟火;道,是入世的远方。

世间浮华,终归朴素。在安化,一个“安”字便道尽了中国人的达观。低调的安化,似云如鹤,也像一味解药,置身自然的山水,望见心中的山水,疗愈灵魂的曲折。

翩翩,是中国人心头的浪漫意象,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潇洒。因为偏爱,我们从安化开始。跟着我们走读安化,你将看到最潇洒的中国,还生活以翩翩。

安化,因水而“安”

1835年冬,道光在养心殿多次召见陶澍。其中一次,道光听说陶澍想请假回家扫墓,顺便问了句:“家在何处?”

“我家在资水之滨,系山乡僻壤之地。”陶澍答道。

“资水在湖南吗?它长宽多少?水量如何?是春夏有水,秋冬干涸吗?”从道光连续抛出的疑问可知,他对资水几无了解但又充满好奇。

↑万里茶道起点,安化洞市鹞子尖。图/戴爱玲

“资水发源于广西都梁,流入湖南的城步、新宁至武冈,向北到邵阳,沿河有支流夫水、邵水、云泉水流入。向西过新化,有白洋等溪水流入。流经安化容纳十多条溪水,到我家门口,南合洢水,北合善溪,至益阳境内又有泗里河、桃花江、兰溪等十多条溪水流入,分两支流入洞庭湖……资水全长一千八百里,江面宽二三里不等,四季有水,可通舟楫。”

众多溪水,在陶澍简略的回答里注入资江。人们喜欢追溯江河的源头,陶澍时代资江的源头是都梁,今天我们认为资江有左右二源,左源赧水发源于城步苗族自治县北青山,右源夫夷水发源于广西资源县越城岭。左右逢源的资江从西南的山间迤逦而来,一路接纳了无数溪流,陶澍向道光所提及的,只是其中小部分,更多的溪流,它们日夜奔流,却难见经传。

↑金秋稻米香。图/戴爱玲

陶澍是安化人。人们一提及安化,无论从它的古称“梅山”,还是从它现在全世界皆知的特产黑茶,都容易在第一时间联想到绵绵群山。确实,安化境内群山起伏,岭谷相间,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157座,山地面积4052.5平方公里,占县域面积的81.9%,是典型的山区县。就连它的县城,也是建在狭长的峡谷间。

安化多山,但让安化真正“安”下来的,却是水。人类文明的第一行脚印,是踩在湿漉漉的河边的。通过逐水而居,原始人获得了一种简朴而充满希望的生活和初级生产方式,并对河流产生了亲和与依赖。没有水,就难以让较多人安居下来。

↑安化江南镇思贤桥。图/蒋新

河流的改道和冲击一般会制造出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盆地。资江也不例外。在安化的上游,有新宁盆地、武冈盆地、洞口盆地、邵阳盆地、新化盆地等;安化下游,马迹塘以下河谷开阔,两岸地形低缓了下来,到益阳后其冲积平原更是和肥沃的滨湖平原连成一片;唯独安化所在的资江中游区域,山多且相互逼近,如果不是资江年复一年、日复一日地不断冲击,湘中的这片区域难以有人群落脚之地,更难以形成村落和城镇。

资江:隐秘的文明通道

资江穿安化城而过,像从中国古典意境里舞出的一条水袖,昔日的渔歌和船夫的号子消逝在烟波深处,沿途留下的青绿,历久弥新。有人说安化是中国最美县城,因水而名。

安化到底有多少条溪?

1993年的《安化县志》的“自然环境”篇中的数据,长5公里以上、流域面积10平方公里以上的溪水,就多达170条。

↑茶香花海。供图/安化县委宣传部

这170条溪,都注入资江。有意思的是,尽管有一重又一重的山护着一条条溪入资江,但仍有调皮的山溪在一重重山间觅得一条道路,叛逃到了其他流域。

湄江溪就是其中之一,这条发源于安化高明乡的小溪,在流经了驿头铺和青山冲后,去了涟源,并最终流入涟水,涟水流入湘江。另一条溪是管坪溪,管坪溪是马路镇七条溪水中的一条,别的溪,最终流入的是资江,而它,独辟蹊径,经桃源的西安汇入沅江。

湘资沅澧四水,安化一县占了三水,全省122个县(市、区)里别无二家。湘、资、沅三水中,唱主角的,自然是统领了绝大多数溪水的资江。撰文/本报记者刘建勇

洢溪柳溪,溪水名字都很美

资江安化段,最长的那条支流叫洢溪。全长87公里的洢溪发源于安化东南的乐安镇祝丰村与新化交界的山溪界,这里是雪峰山山脉的末端,流经浮青铺、乐安桥后,到达安化的老县城梅城,出梅城后继续蛇行向东北,最终在流经陶澍老家所在的小淹镇后在敷溪口注入资江。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洢溪尚能通航,“可以通三吨的木船到仙溪镇。”现在正在撰写小淹镇志的退休干部陈超群介绍。

历史上曾和洢溪共享“洢”这个字的,是河南现在称为伊河的那条河流。伊河是洛河的支流。伊洛之神在先秦神话中,是司掌爱情的女神。“洢”被拿来命名流经陶澍家门口的这条河流,不知是何时,也不知命名者是出于什么心思,但能够肯定的是,命名者一定是被这条河流的美所折服,才用了这个一看或一听就能够生出很多美好想象的字去命名。

洢溪之外,安化还有很多溪水单从名字来看就不禁向往。例如,和美好植物相关的,荷溪、樱桃溪、柘溪、柳溪、桃李溪、荆竹溪等;和灵兽相关的,如虎啸溪、龙栖溪、羊公溪、土龙溪等;和地形、地质相关的,黄泥溪、白沙溪、红沙溪、窑岩溪、杨石溪等;和曾经长期居住的人家有关的,如唐家溪、王家溪、周家溪、胡家溪等;寄托了理想与情感的,善溪、思贤溪……

一条条溪水,你还没到达,就会因它的名字而想象出诗情画意。走到近前,它们或清亮,或氤氲,或温婉,或激越,更是让人流连忘返。

一条条溪水让安化通江达海

1835年冬,道光在听了陶澍对资江接纳了诸多溪流的描述后,有了质疑:“如此说来资水乃是大江,你既住在江滨,为何又称‘山乡僻壤’呢?”

陶澍解释,主要是因为交通闭塞,很少达官贵人路过。以达官贵人是否经常路过为考量标准,安化确属山乡僻壤,但如果从经济上考量,安化却未必。尤其从交通上考量,陶澍所处的水运为主的那个时代,众多溪水的存在,让群山环绕、看起来闭塞的安化,实际上与周边有着密切的连接。一条条溪水便是一条条通道,而最大的那条通道,则通江达海。

群山奠定了安化的基础格局,但灵动的大小溪水让安化的格局有了更远、更纵深、也更广阔的外延。

安化置县较晚,北宋熙宁五年(1072)才开梅山置县,第二年敕名安化。“安化”即“归安德化”,希望生活在“梅山蛮地”上的土著能够听朝廷命、服从管辖。

历史上,中央政权对“梅山蛮地”的征伐由来已久。史载东汉初马援征“五溪”(指湘、鄂、黔、川等省边界的雄溪、口溪、酉溪、沅溪、辰溪),沿资江至马辔市登岸、屯兵奎溪坪。宋推官吴居厚在《梅山十绝句》中有“可怜马援穷兵力,铜柱空标在五溪”之句。奎溪坪即在安化的奎溪镇。

看似安化土著对朝廷的“归顺”,是多年征伐与反抗的结果,实际上,这是大势所归,在政治、军事发挥效力之前,经济上的频繁交易已经将安化的群山万壑和中国各地联系了起来。

一个铁证是,早在唐末,安徽巢县任县令的杨晔,写了本《膳夫经手录》,书中提到了“渠江薄片茶”,渠江流经今日安化、新化和溆浦三县交界之地,最终在安化县的渠江镇附近汇入资江。稍晚时候,五代的毛文锡在《茶谱》中再次提到了渠江和渠江的茶,“潭邵之间有渠江,中有茶,而多毒蛇猛兽。乡人每年采撷不过十六七斤。其色如铁,而芳香异常,烹之无滓也”。

茶是安化最早见诸经传的物产,事实上,茶之外,安化的竹子、桐油、棕片、木材、中药材等也早早顺着一条条溪水出了山、出了安化,过洞庭,入长江,或经汉口北上襄阳乃至中国西北地区,或经汉口顺长江出海。民国30年(1941)省建设厅《查勘资水报告》称:“资水流域物产之饶,利源之富,可谓他水之冠。”这里的资水流域,自然包括资水斜着穿过的安化。

“排古佬”的身影已走远

资江上的船工,后人讲起他们时,一概称为“排古佬”。实际上,“排古佬”应该写成“排鼓佬”,昔日放排要打鼓。打鼓是鼓气,资江多险滩,水上讨生活的船工是和命运、和自然抗争,像打仗一样,需要用鼓点来振奋士气。最初,排鼓佬指的是排上负责击鼓的那个,他是排上的灵魂人物、总指挥,排上撑篙的船工只能称排客或篙手。“舍下血肉喂鱼肚,折落骨头再撑船。”是无数排古佬的冒险换来了资江两岸乃至梅山深处人们的安居乐业。行走今日资江沿岸各商镇,繁华胜过往昔,排古佬的身影虽已走远,但他们的传说仍在。

资江两岸,安化和桃江都盛产竹。桃江的竹多加工成竹制品再外销,而安化的竹,则多以原竹外销。山民在山上砍了竹子,顺山势把竹子溜至山麓小溪边,再单根流送至较大一点的溪,这叫“赶羊”。“赶羊”到大溪边的竹木,在其底部打眼,再数根至十来根为一组。横穿木棒加篾缆扎成把子或排筏,趁春水放送至河边设的收购点,名曰“放把子”。设在资江河边的收购点将“放把子”放下来的扎成吃水浅、驾驶方便的连排,连排到益阳再做成叫“车排”的大排,车排再下运至汉口。

竹子这样的运输方法,全国略同,安化的一个发明是在此基础上创造出了“火排子”:用直径约20厘米的楠竹,将其表面的青皮削去,尾梢用火烤黄后弯成弧形,集10根左右加工后的楠竹,编扎成长方形梯形排块,上下两层,中间用方木架支撑,下层浮水,上层载物、坐人。

整块火排子吃水深度2—3寸,载运量1000斤左右,因能就地取材,制作简便,操作灵活,又能载物坐人,备受资江及其支流溪水两岸的茶商、茶农喜欢。安化东南部的洞市,还有老人记得,水运还未完全被陆路运输替代的民国年间,仅洞市就有火排子300余张。

随着后来船舶航业的发展和我国木船打造技术传入安化,下益阳入洞庭远距离的运输多改用毛板船和木帆船。民国25年(1936年),安化县政府建设科曾对县内船舶进行编查、登记、丈量、发证。据当时统计,县内资水水系具有帆船806艘(载重106万担)。

毛板船其实比火排子先进不了多少,这种船系用铁钉将近似原木的木板钉成扁平肚大的一次性船舶,缝隙用石灰、麻丝、桐油混合物填充。安化资江段的毛板船,如果是上游新化等地来的,多是运煤的,煤未装满,则在安化装上黑茶;如果是安化本地的,船上的货物多是茶或炭,“上半年是茶,下半年是木炭”。

毛板船船上一般至少有船工10余人,在农历二月涨桃花水到五月涨龙船水时开船,顺资水而下,沿洞庭湖入长江,抵达汉口,卖掉船上的煤、茶叶和其它货物,拆散毛板船,把船板当木板卖掉,人员轻装返回。

外来文化逆资江而上深入梅山深处

漫长的水运时代,资江安化段沿线的东坪、黄沙坪、唐家观、江南、小淹等地因是货物集散地而形成了大小不一的商镇,在日新月异的今天仍遗留着不少旧时的痕迹和传说。

江南镇爱养兰花、年近七旬的王跃云热衷于从时间的长河中打捞本土历史,“安化黑茶像城墙,益阳大米用船装”,这是王跃云小时候曾听到的一句“老话”。王跃云记忆中的这句“老话”还有另一个版本,“益阳米,湘潭糖,江南的茶包像城墙”。这两个版本的“老话”,说的都是安化的粮食不能自给,一艘艘船把垒起来像城墙一样的黑茶运走,回来的时候一船船装满的,是益阳的大米、湘潭的糖。

虽然现在江南镇仅存良公码头、五福宫码头、江南大码头,但王跃云根据自己和更年长老人的记忆,统计出还有万寿宫码头、陈家码头、朱家码头、庵堂码头等另外十一家码头。江南镇在1950年代初还有十四家码头,其中五福宫码头一直用到上世纪80年代末。“五福宫码头和汉口的安化码头一模一样。”王跃云说。

唐家观、东坪、黄沙坪、小淹等港埠也是如此。逆资江而上、登陆各个码头的,除了各地的物产,还有各地的文化,它们有意无意地和安化土生土长的梅山文化碰撞和交融,让群山包围的这块区域不但不保守,还有着令人刮目的开放与多元兼容性。

步步江山,60公里绝美雪峰湖可乘舟

中青旅安化风情营业部的导游夏艳红经常带团出游。她带着安化的团去郴州的东江湖和小东江,到了后,听到团里的人一片抱怨:大老远跑来看这个,还不如在大坝坐船去平口打一转。带团去三峡,也有人觉得吃亏:大坝坐船去平口,风景也差不多。带团去千岛湖,也还是有人觉得不值:我们的大坝里不是也有千岛湖吗?

↑绿水青山。供图/安化县委宣传部

曾经险滩相连

1920年农历三月,小淹镇退休干部陈超群的曾祖父在今黑茶博物馆所在的黄沙坪装了三吨茶准备运往益阳,没行多远,便在滨王滩翻船了,不仅三吨茶打了水漂,船上的23个人也没救上一个,从此家道中落。

滨王滩并不是资江安化段最险的滩,资江安化段最险的滩是大汴滩。大汴滩在资江南岸的百福村和北岸的杨石村之间。旧时,外地船只过大汴滩,都要请当地的渡工送过滩。上世纪70年代,陈超群工作的安化木材公司放排,都要请北岸杨石村的人送滩。陈超群记得,杨石村有个10人左右的运排组,送一次滩,每人得一块钱。这钱不直接落个人口袋,要先交公,村里再给参与送滩的人记相应工分。

“大汴滩人不作田,只望河里打烂船。”昔时,安化曾有这么一句俗语。这句俗语是说上游的船载着货物下来了,大汴滩两岸的人根据船在江中的位置,能够很准确地判断船会撞上哪块暗礁,早早就准备打捞船撞翻或撞烂后落到江里的货物,除非过滩前就请了当地渡工。

渡工熟悉河道,知道礁石藏在哪块水面下,接了送滩的活,会小心护着船只避过那些礁石。一般是大汴滩前接船,把船只送过三公里外的小汴滩再下船。过去,在大汴滩和小汴滩撞上礁石的多是来自新化的毛板船,新化人格外逞强一些。

资江流域的船工纤夫流传着一首《资水滩歌》,歌中的“大兵滩里斗子石,高山园里把愿还”,大兵滩即大汴滩。

1835年冬,道光在向陶澍打听其家乡山水风光的那次谈话中,陶澍提到的印心石,也是资江的一块礁石。陶澍是这么向道光描述印心石及其所在环境的:“资水流经家门处,两岸石壁屹立,如大门一样,下有石门潭,河水清莹透彻,深几十丈,一块很方正的大石,形如方印,从水中突出,故称印心石。我家在印心石之北的上游约三里的地方……”无论从陶澍的描述,还是去实地现场察看,石门潭其实也是一个险滩。

“天下山河不平凡,千里资江几多滩。水过滩头声声急,船到江心步步难……”资江流域的船工把江中的滩唱进了歌里。1962年出版的《湖南省志》第二卷《地理志》资水章节中也提到了资江中的险滩:“润溪至柘溪为长达60公里的峡谷,峡谷中险滩相连……”资江滩多,行船难。但再难,也拦不住对财富和更广阔天地的向往。所以,《资江滩歌》传唱的年代,在安化流传的还有这么一首歌:新打大船往汉划,两边的姑姐喊吃茶……

抗战时期,多滩的这条河道,成为了一条极其重要的生命线。据湖南建设厅民国三十年(1941)《查勘资水报告》所记载,“长宝公路、湘黔铁路两大运输线破坏极多,其赖以济军运而便民用者,惟此水耳。”

柘溪水电站:湖南的红宝石

1946年,湖南省政府组设的“沅资流域规划发展委员会”,在专家们的建议下,制定了一个《资水流域规划发展方案》,初期工程以“改良邵阳至益阳航道为主,同时推进灌溉、发电附之”。方案中有计划在资江益阳至柘溪段,取疏、炸与导治结合方法,保障航道安全;同时计划在柘溪等五地设坝。这个计划,“以经费支拙,致未能按步实施”。

↑柘溪水库。图/刘昭球

1948年10月,包括安化在内的资江中游各县自组“资江疏浚委员会”,在益阳设办事处,向船商、船民征款,购备钢钎、火药、雷管等器材,成立工程队,拟炸除大汴滩、小汴滩在内的滩岩礁,也因为筹款不足,计划未能实施。

资江的水相对变得听话,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1950年到1953年,才成立不久的湖南省水利局就在枯水季节炸掉包括安化段在内的资江干流中的礁石2.3061万立方米。1956年,常德专署在安化小淹镇专门设立了一个“资水整治委员会工程处”,负责新化琅塘到益阳223公里的航道整治工作。这个航道,有相当一部分在安化。整治工作从7月份做起,到12月中旬遇上大雪冰冻才停止。

这是资江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整治,干线上下共整治了136滩,炸礁近5万立方米。不过,因为技术不到位,事后检测,有106处未达到整治标准。接下来的两年对未达标处进行“维修补火”,资江干流枯水期的最小水深比整治前增加了0.1到0.6米,安化段的柘溪到小淹,在中洪水期可通行机动船,帆船枯水载量增加了四成。

资江段最大的工程是1958年启动的柘溪水电站的建设,1962年,柘溪电站建成蓄水。建坝处是“V”形河谷,两岸陡峭,水面宽90~110m,岩层走向与河流近于垂直,基岩为微变质的前震旦系细砂岩与长石石英砂岩,并夹有板岩。建成后的大坝总长330m。1962年,柘溪水电站建成,年发电量23.2亿度,是此前全省发电量总和的10倍。安化的水为湖南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动力。柘溪水电站也因此被称为湖南“红宝石”。

柘溪水电站建成后,润溪至柘溪原先险滩相连的60公里峡谷变成平湖,两岸层峦叠嶂,山崖对峙,船行其间,原先胆战心惊无暇也无心观看的风景,终于可以坐下来细细品赏了。

搭客船游雪峰湖,60公里风景慢慢看

柘溪库区的主体,现在已挂了多块景区的牌。其中国字牌的就有两个:雪峰湖国家地质公园和雪峰湖国家湿地公园。其他根据区域不同,分别被辟为柘溪风景区、柘溪国家森林公园、龙泉洞风景区、六步溪国家自然保护区和九龙池风景区等景区。

在公共汽车遍布城乡的今天,很难想象,大家印象中是山区县的安化竟然存在水上的公共交通。一共有20艘客船航行在柘溪库区,最远距离是柘溪大坝到平口镇,从早上7点到下午3点10分,一共有六班船对开。此外,柘溪到古楼有三班;柘溪到十八渡有两班,柘溪到南金也是两班;柘溪到城坪和桃子冲每天也各有一班。

平口是安化的大镇,与新化的琅塘仅一街之隔。在柘溪水库建成之前,平口便是资江安化段的一个较大的商镇。商镇依托润溪、平溪和资江而兴,镇上的三个产业,一是挂梁钩,“梁钩”指的是秤,挂梁钩指的是茶叶收购点,“一个点一杆秤”,民国时平口有三十几家挂梁钩;其次是铁业加工,“铁业加工需要煤和铁,船把煤和铁运到平口码头”;第三个产业是陶器,陶器也是伴水而生。

曾在平口镇政府工作过的陈立新老人,他家的“挂梁钩”叫“阜康”。他没见过他家的茶行,也没见过铁业加工最繁盛的时期,但他在柘溪水库之前,见过资江边堆起的数十米深的废铁屑。

平口镇原来就繁华,湘黔铁路在此经过并设立车站后,平口镇更是如虎添翼。后来平口站改叫安化站,常有下游的人搭了船到平口搭乘火车。平口集市上售卖的商品,除了本地产的,多是火车拉来的,比安化其他物流靠汽车和船运的地方都便宜不少,因此,下游乃至安化县城东坪搭船过来赶集的人也很多。

从东坪去平口坐火车或是赶集,最好的方式不是自驾或乘坐公共汽车,而是先到离东坪仅10公里的大坝——安化人习惯称柘溪水电站为大坝,再从大坝乘客船。乘船和开车、搭车去平口的时间差不多,都要3个小时左右。但,船行在现在改叫雪峰湖的柘溪库区上,看到的风光不知要多多少、更不知要好多少。

外地人游雪峰湖,夏艳红的建议是春秋两季去。春天宜在4月份,沿线有桃花、有桐花、有橘子花,更有一簇簇的映山红;秋天最好是在10月下旬到12月,沿线的橘子一片片红通通,更有鹅掌揪、银杏、红枫等彩叶树亮出它们最美丽的色彩。

其实,夏冬两季去也挺合适。夏天的湖面有享不尽的凉风;冬天则只宜在下雪天去,银装素裹的群山更显静谧和神秘,如遇有人垂钓,古典的诗意就更是让人穿越到了柳宗元的诗中。

如此说来,安化人,尤其是经常要往来于大坝和平口之间的安化人,是很让人羡慕的,客船单程只要40块钱,不要门票费,便可赏上60公里的风景。尤让人叫绝的是,这些风景先是远观,随着客船的航行,慢慢拉近,再拉近,觉得还看不过瘾,可以回过头从另一个角度再慢慢拉远了看。湖湘地理君就这么看过。这么看了还不过瘾,再坐上返程的船,天光和角度都已不同,那些景色又有了不同的样子。其实,不看风光,看或近或远的一户户人家,也挺有意思,几乎一户人家一个长长台阶的码头,码头下面大多系了一叶小舟。遇到同船的人下船,登上通往自家的码头,那个背影也是染上了诗意的。

(来源:潇湘晨报  撰文/记者 刘建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