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苏原平 李妍
从“山乡巨变第一村”益阳清溪村,到“三湘第一村”长沙印山村;从闯出一条“外向型”农业发展之路的“菜篮子”基地桂东新坑村,到推进全程机械化、智能化“智慧农业”的岳阳金兴村;从短视频成了新农具、流量成了新农资的常德大胜村,到美丽乡村变成“文旅产品”的湘西竹山村……5月9日起,湖南日报社连续推出14期“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大型融媒体报道,以文、图、海报、短视频等形式,生动展现三湘大地产业兴、农民富、乡村美的绚丽景象。
连日来,这组报道在全省广大基层干部群众中引发热议。大家表示,看了这组系列报道倍感振奋,更加坚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美丽乡村的信心,将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加油干,以更有力的举措、汇聚更强大的力量,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奋力绘就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
产业兴,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报道有温度、接地气,字里行间、镜头所及,都是乡村发展的喜人景象和百姓生活的惊人变化。”湖南省乡村振兴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成新表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和青年观察员通过体验式、沉浸式采访,用自己的第一视角去观察、感悟广大乡村朝气勃发的精神风貌,描绘新时代的“山乡巨变”,他们是乡村振兴的感知者和传记人。
“报道重点关注了江背镇印山村的产业转型升级、文旅融合发展,我们看了备受鼓舞。”长沙县江背镇党委书记苏波说,该镇将以打造乡村振兴示范区、文旅融合样板区为目标,发展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品牌农业;讲好徐特立“恩师故事”,挖掘熊瑾玎“清廉文化”,建设红色乡村旅游片区;依托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建设,推行村落景区一体化运营模式,抓实美丽宜居村庄建设,将美丽资源转化为美丽经济,为长沙县率先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贡献力量。
“农业产业转型升级,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必由之路。”岳阳市屈原管理区河市镇党委副书记宋抒说,看了这组报道深受启发,河市镇将不断提高机械化、智能化的普及率,推动乡村发展上下游产业,补齐农业产业短板,助推现代农业绿色、高效发展。
“大美乡村,大好未来。很多游客看了茶山坳镇堰头村的报道后,纷纷前来体验农旅、文旅魅力。”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党委书记谭咸龙介绍,该镇以建设“现代农旅强镇”为目标,全面开展垃圾分类、黑臭水体整治、美丽乡村创建、乡村旅游点创建和乡风文明建设等10项行动,打造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形成集“吃、住、行、游、购、娱、学”于一体的产业链。
“成为被重点报道的对象,我们干劲倍增。”桂东县寨前镇新坑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永松说,该村引进欣荣生态农业公司,深入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发展机械化、规模化、品牌化高山蔬菜种植,闯出了一条“外向型”农业发展之路。将进一步加快土地流转,扩大高山蔬菜种植规模,带动更多村民持续增收致富。
“这组报道为乡村振兴开出了‘药方’,树立了榜样。我们要利用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为乡村振兴注入新活力。”炎陵县十都镇洋岐畲族村党总支书记兰陈辉说,畲族村是全省唯一的畲族建制村,将全面规划,传承好畲族文化,做好畲族民居风貌改造及景点建设,深化农旅融合,打造“最美少数民族村寨”,让村民的“旅游饭”越吃越香。
百姓富,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系列报道,围绕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报道各村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拓宽村民增收渠道,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是一组带露珠、沾泥土、冒热气、接地气的好报道。”湘潭市财政局驻湘乡市泉湖村干部、村党总支第一书记钟志军说,泉湖村将按照“红色立村、旅游活村、生态富村、文化强村”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挖掘湘乡农耕民俗文化,讲好毛泽东、陈赓、谭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事,培育引入乡宿、乡厨、乡创、乡学等新业态,探索农旅、文旅、学旅、商旅融合发展之路,让老百姓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遥望云雾缭绕的山峦,石门县壶瓶山镇党委书记周申武说,在这组报道中,短视频带货、直播带货等新农事活动,催生了乡村新业态,打开了村民致富新窗口。壶瓶山镇将利用好新技术、新平台,引导、扶持电商发展,探索“互联网+农业”“互联网+文旅”,让山区小镇焕发新活力,让百姓更富足,创造更高品质的生活。
“每篇报道,都是乡村振兴的优秀案例。”桑植县桥自弯镇党委书记陈兆旭表示,桥自弯镇将借鉴先进经验,立足自身生态资源,打造“三叶两瓜一稻”(白茶、粽叶、烟叶、八月瓜、木瓜、有机水稻)新型农业产业格局,按照“人无我有,人有我优”原则,走差异化发展之路,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有活干、有钱赚,实现共同富裕。
永州市冷水滩区牛角坝镇湘山街社区,高标准稻田连绵成片,藠头基地郁郁葱葱,蛋鸡养殖场一派繁忙。4年来,驻社区工作队队长、社区党总支第一书记唐维,带领社区居民兴办产业基地,发展特色产业,让“空心村”变成了“明星社区”,这次被“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报道。“将以此为动力,踔厉奋发,苦干实干,着力培育和发展特色产业项目,不断壮大集体经济,打造富裕宜居幸福新农村。”唐维说。
“让百姓生活更美好,是乡村振兴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驻会同县雪峰村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村党支部第一书记李忠泽说,将利用野生茶非遗制作技艺打造“云上雪峰”系列茶叶产品,拓展产业链。依托当地丰富的红色文化和绿色资源,推进“花海、茶园、红色、研学、非遗、养生”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乡村美,让身有所栖、心有所寄
“‘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系列报道呈现的乡村美,让村民身有所栖、心有所寄,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益阳高新区谢林港镇清溪村党总支副书记邓立平说,“清溪村独特的文化气质,令人自豪。但各村‘争奇斗艳’,又增加了我们‘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我们将在中国作协和省、市、园区支持下,带领村民撸起袖子加油干,早日把清溪村打造成中国文学之乡、乡村振兴示范区和新时代‘山乡巨变标志地’。”
“看了炉竹村的报道,亲切感、自豪感油然而生。”冷水江市禾青镇党建办阳帆说,炉竹村从禾青镇的“落后生”变为“排头兵”,从穷山恶水变得充满诗情画意,从闭塞落后变得先进文明,背后是村民踏实肯干、基层干部主动作为、广大党员身先士卒、乡贤群体积极反哺。“我们要发奋图强,做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乡村发展的助推者、乡村蝶变的服务员、乡村治理的引路人,将禾青镇打造成‘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诗意栖居地。”
5月27日,隆回县岩口镇向家村服务中心,村党支部书记向喜池和湖南华兴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岳少华讨论房车露营基地项目建设事项。“长沙印山村挖掘乡村故事、丰富文化内涵,让游客流连忘返的做法,值得我们学习。”向喜池说,为了让游客“留”下来,该村正在建设房车露营基地,并借助归于书院、向家大舞台等,讲好向家村的故事,让游客感受山乡巨变,享受田园风光。
“古老的乡土文化,也是一缕乡愁。”凤凰县竹山村党支部书记吴建龙表示,竹山村在传承保护传统村落民居和优秀乡土文化,突出地域特色和乡村特点,保留具有本土特色和乡土气息的乡村风貌方面,走在了前列,树立了标杆。“大道向前·湘村新时代”的报道,进一步擦亮竹山的文旅品牌,让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让竹山村人气越来越旺,村民的日子越来越红火。
(参与采写:徐亚平 熊小平 周小雷 曾佰龙 邢玲 颜石敦 张咪 肖霄 李寒露 李夏涛 严万达 唐曦 田育才 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