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禾下乘凉·忆袁老】被袁隆平破格录取的李建武,延续“禾下乘凉梦”

2022-05-22 09:31:05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黄梅] [编辑:印奕帆]
字体:【

开栏语:一日三餐,米香弥漫,饱食者当常忆袁公。还记否,日晒风吹的田间,曾有这样一位英雄,一辈子都在和田地打交道,开创杂交水稻育种战略,让更多人免受饥饿。他就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回望时光,“禾下乘凉梦”的故事还在续写,催人奋进的精神还在传承。华声在线特别策划【禾下乘凉·忆袁老】系列报道,追忆、缅怀袁隆平院士。

华声在线5月22日讯(记者 黄梅)“行走在田间时会想起他,水稻抽穗扬花时会想起他,工作中遇到困难时会想起他,项目上小有成就时也会想起他……”5月22日,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纪念日,12年前被袁隆平破格录取、成袁隆平团队最年轻成员的李建武告诉记者,在过去的一年里,自己时常想起袁老师,感觉他无处不在,一直鼓励自己延续“禾下乘凉梦”。

因会种水稻、皮肤黑,被袁隆平一眼相中

2009年,湖南农业大学大四学生李建武在杂交水稻研究中心三亚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实习,种了两亩杂交水稻栽培试验田。三月水稻抽穗时,恰逢袁隆平前来“检查”。

“这块田是谁种的?”有着几十年的丰富经验,袁隆平在众多试验田里一眼便看中李建武种的水稻,穗大粒多,长势出众,预计产量不错。

一见到李建武,袁隆平便满意地笑了。2008年夏天在老挝种了一季水稻,之后一直在三亚基地实习,李建武天天扎根在田间地头,皮肤晒得黝黑,“一看就经常下田,肯吃苦耐劳”袁隆平肯定道。

(李建武和袁隆平合影 受访者供图)

原以为,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但其实才开始。

2009年6月,李建武本科正式毕业,袁隆平点名“要”李建武,让他破格进入湖南杂交水稻中心,成为一名研究人员。彼时,能进袁隆平科研团队工作有一定门槛,学历不是硕士就是博士。李建武简直不敢相信,之后还跟老师一起去袁隆平办公室再三确认。

和袁隆平结识十多年,李建武认为在科研上,他严谨细致;在生活中,他和蔼可亲;此外,一旦和他接触后,大家会发现他还有着和“严肃科学家”截然不同的一面,例如开朗、幽默、爱玩梗、爱给人取绰号等。

袁隆平曾回忆和李建武第一次相见,因黑皮肤对他印象特别深刻,还开玩笑说:“天天在地里种水稻皮肤晒得这么黑,如果晚上不开灯,我看都看不到你。”虽然是开玩笑,但言语之间难掩对李建武的喜欢和认可。

从大学毕业到现在,李建武在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事业上坚守了13年,攻读了在职硕士和博士,现如今成为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栽培室主任,带领着13个研究人员组成的团队。

(李建武和袁隆平合影 受访者供图)

“禾下乘凉梦”没有消失,是他前行的力量

在过去一年里,科研工作上没有袁老师这个“领头羊”, 李建武时常感到有些失落,但却丝毫不敢懈怠。他感觉责任更大,压力也更大了。因为袁隆平的梦想,是他前行的力量。

他说:“对袁老师最重要的悼念,是对他工作和精神的传承。”

2020年12月20日,袁隆平在海南三亚,曾就2021年超高产攻关工作做部署时,定下两个目标:一是双季稻实现亩产1500公斤;二是单季稻实现亩产1200公斤。

过去的一年里,李建武及团队一直在朝着这两个目标努力。2021年10月17日,好消息传来,2021年南方稻区双季亩产1500公斤攻关示范衡南县基地开展攻关测产验收,双季测产为1603.9公斤,成功突破周年亩产1500公斤目标,创造了新的纪录。

李建武表示,当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袁老师的遗愿终于完成一半了,“三千斤工程”,我们终于达成了。

(李建武和袁隆平合影 受访者供图)

今日采访时,李建武告诉记者另一个好消息——袁老师的另一个遗愿,今年有望达成!

李建武解释道:单季稻亩产1200公斤,去年在云南产了1170公斤,差了30公斤。今年我们在全国设立5个点,并且换了更有高产潜力的品种,选择了更有高产潜力的生态区,目前情况比较乐观,如果后期天气条件好,今年有望在1-2个点实现单季稻亩产1200公斤的目标。

“袁老师的遗愿,我们在一天天努力,一步步达成。即便完成了,我们也不会止步,因为袁老师的‘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也是我们的梦想。”李建武坚定地说道。

这两个梦想,一个指向不断“高产”,另一个则是做好杂交水稻的推广工作。无论袁隆平在或不在,李建武都是这么做的。

一方面,不管是双季稻亩产1500公斤,还是单季稻亩产1200公斤,李建武及团队一直在想尽办法提高水稻产量。另一方面,李建武开通“李博士教你种水稻”抖音号,不定期更新种植水稻相关知识,此外,他还积极参加《三农群英汇》《大地讲堂》《瞬间中国》等节目,加强杂交水稻的推广。

李建武发朋友圈说:袁老师走了,但是“禾下乘凉梦”不会离开,我们把它称为一个梦想,是希望它永无止境。它绝不是终点,而是一个起点……

相关专题:袁隆平院士逝世一周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