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新增73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创新高
“小巨人”加速奔跑
华声在线全媒体记者 曹娴 通讯员 王瑜
5月16日,省工信厅公布最新一批731家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数量创下新高。至此,湖南共培育省级“小巨人”企业1977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达232家,国家级“小巨人”企业数量居全国第七、中部第一。
“小巨人”企业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标杆,也是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高地的重要力量。我省“小巨人”企业快速发展秘诀何在?
突围,瞄准细分赛道
随着生活水平稳步提升,不少家庭安装地暖抵御寒冬。然而,从打开地暖开关到房间整体升温,等待时间常以“小时”计。“使用石墨烯材料后,这个时间可用‘分钟’来计算。”湖南金阳烯碳新材料有限公司销售负责人解释,因为石墨烯片层的均匀性更好、导电性高、导热性强。
金阳烯碳持续多年致力于石墨烯和石墨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已实现高纯单层石墨烯分体量产,并建成全自动化石墨烯与锂离子电池石墨负极材料生产线,成为新晋省级“小巨人”企业之一。
如果对“小巨人”企业“把脉”会发现,掌握独门绝技,在细分赛道上突围,是这些企业表现出的共同特征。
湖南金炉智能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产品广泛应用于新能源电池材料、高端软磁铁氧体与ITO靶材行业。“深耕细分领域,根据行业发展趋势及用户需求持续创新。”公司负责人深有感触地表示,这次晋级为省级“小巨人”企业,坚定了发展方向和信心,未来要在新能源装备领域打造世界一流高端热工装备品牌。
“小巨人”企业是一个地区中小企业活跃度、创新性、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新认定的731家省级‘小巨人’企业,工业企业占80%以上,呈现出结构优、质量高、态势好的特点。”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表示。
这批“小巨人”企业的主要发展指标显示,2021年户均研发投入984.95万元,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为5.2%;研发人员占职工人数比重超2成;共取得发明专利5060项,户均约7项;主持制(修)订国际标准17项、国家标准257项、行业标准298项,展现出较强的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能力。企业人均实现主营业务收入、利润分别为111.7万元、7.98万元,生产效率高,发展态势良好。
活力,来自创新发展
今年4月,湖南顶立科技有限公司收到来自国家科技部的感谢信,感谢顶立科技对“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成就展的大力支持。成就展举办期间,由顶立科技、北京工业大学、安徽楚江新材等单位联合开发的“有机涂层铜基废材高效热解与高值利用技术及装备”“废线路板连续无氧热解回收技术及装备”,作为重点展示项目亮相。
瞄准“专精特新”目标,我省“小巨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与专业化水平不断提升,呈现蓬勃生机。
湖南聚仁化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攻克新材料领域高端专用化学品关键瓶颈技术,成为国内唯一、全球第四家实现ε-己内酯及其衍生物工业化的企业。株洲时代工程塑料实业有限公司解决了材料耐低温和耐疲劳性能差的行业难题,开发出高性能的高速铁路扣件用玻纤增强尼龙复合材料,打破国外垄断,成功应用于沪昆高速铁路等项目。
面对多重压力和疫情不利影响,“小巨人”企业创新转型逆势而上。统计显示,2021年,全省1977家“小巨人”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136.7亿元,户均2.1亿元,同比增长21.4%;实现净利润350.5亿元,户均1773万元,同比增长16.2%。
全省70%以上“小巨人”企业参与工业“五基”创新,80%以上企业参与“3+3+2”产业链群建设,形成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合力,撑起发展舞台
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小巨人”企业培育工作已连续6年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列入我省“十四五”发展规划,纳入对市州真抓实干激励。《湖南省实施〈中小企业促进法〉办法》规定,各级财政专项资金优先支持“小巨人”企业项目。在强有力的政策推动下,我省“小巨人”企业培育氛围浓厚。长沙等地对“小巨人”企业实施贷款贴息、研发费用补助支持。
“紧扣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线,聚焦技术创新、数字化发展、品牌能力提升、融资促进等重点,构建服务生态,强化政策扶持,持续优化发展环境。”省工信厅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实施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破零倍增”行动,全省推动3081家企业发明专利“破零倍增”。实施中小企业“两上三化”行动,推动42.6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1.9万家中小企业“上平台”。实施“湖湘精品”品牌能力提升行动,每年组织100家“小巨人”企业试点,带动1万户中小企业参与。实施“资汇潇湘”中小企业融资促进行动,建立制造业产融合作重点企业名单制度,“一链一行”支持产业链供应链金融,依托“湘企融”平台、“专精特新”股权融资平台等,促进银企对接,引导挂牌上市,帮助“小巨人”企业多渠道融资。
据介绍,力争“十四五”末,湖南培育5000家以上省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00家以上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