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地脑”,品情怀

2022-05-13 08:55:2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谢林涛

湘籍作家谢长华的长篇科幻小说《地脑风暴》,是一部硬科幻小说,作者是在对二百多年后的世界进行探索,甚至可以说是“探险”。这种探索,需要足够的勇气和智慧,未来的世界,有太多不确定性。作者要想布局谋篇,使作品的逻辑严谨到滴水不漏,绝对不是轻轻松松就能做到的。

读罢此书,感慨万千,忍不住想写几句读后感。

一、故事的前瞻性。《地脑风暴》中的故事,发生在公元23世纪。作者主要写的是2266年冬天发生的事。距今两百多年后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一般人无从设想。也许有人会说,反正都是看不到、摸不着的东西,瞎说一通不就得了?然而毫无根据的瞎说是不可能让读者信服的。

细读本书就会发现,作者的前瞻性让人叹为观止。作者对未来世界的推演让读者大开眼界却又很难找出破绽。小到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如飞行电车、飞行出租车、星际飞船等,以及各种机器人,大到生命终极研究中心、脑库索取司、国际法权平衡三角这样的社会组织机构乃至国家功能的弱化、联合国性质的改变等,作者都给出了存在的合理依据或改变的缘由。

二、作品的大格局。《地脑风暴》中的故事关乎地球和人类。没有大境界,不能放眼世界,根本不可能驾驭这种宏大的题材。作品中故事发生的地点涉及中国、美国、冰岛等以及火星太空基地,人物来自多国、多种肤色且多种职业。

这种具有代表性的地址选择和人物安排,对作者也是一种考验,要想写得严谨且收放自如,作者首先要对这些地点和人物各自的特征了然于胸,见微知著。

三、浓厚的忧患意识。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传统文化中的一些精华被遗忘或舍弃,令人痛惜;人类的寿命延长了,生命质量就未必得到改善;地球环境的污染日益严重;地球上的资源日益枯竭……诸如此类忧患意识,有些通过作品中人物之口明示出来。如肖成城的话:打破一切自然与宇宙发展规律、妄自尊大的思想引发的一系列行为,绝对是极其可怕的悲剧。作者的忧患意识还通过“崇古”“复古”来体现。

四、丰富的情感。《地脑风暴》中,无论是亲情、爱情、友情还是家国情怀,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肖成城与肖理夫之间浓烈的父子亲情、肖理夫与张宁静之间的爱情感天动地,罗森与肖成城之间的纯洁友情亦令人动容。

不仅是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人之间居然也情感流动。机器人艾佳照顾肖成城可谓无微不至。最感人的是她因思念主人多次流泪,并将对肖成城的无尽思念做成餐厨微塑;最后拼死保护新主人,肖成城的儿子肖理夫。

作者的家国情怀,则可从作者对书中人物、地点定位的重要性上可见一斑。如把书中核心人物肖成城的出生和最后的栖居地设置在作者家乡雪峰山脉苏宝顶下;把亚洲人类文明发源地构设在雪峰山脉等。

五、超凡的文字驾驭能力。作品采取的写作手法是多线索并举。整部作品大开大合,张弛有度,有伏笔有照应,给读者多种阅读体验。

作品中的线索有多条,如肖成城与肖理夫父子互动往来;肖理夫与张宁静的爱情故事;格拉斯、郭林涛、张宁静等反脑库索取中心成员对主张、支持脑库索取方的应对等等。

高明的作家,总是会在行文中制造障碍,让情节一波三折。如作品中肖理夫第一次急切地回家看望父亲,好不容易回到家,父亲却不在;肖成城、肖理夫和张宁静的泥水战玩得正畅,张宁静手腕上的通信仪突然响起让人疑惑的信息提示声……这些情节上的受阻和转折特别能勾起读者读下去的欲望。

脑库索取合法化公投日,也是支持与反对方的决战时刻。灾难的降临,看似突然,实则早有定数,全书的高潮部分水到渠成。

以上种种,充分展现了作者高超的驾驭文字能力和超凡的布局谋篇功力,以及作品中的道义情怀。

(《地脑风暴》 谢长华 著 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