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基地成校园最美风景

2022-03-23 08:50:50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倜 通讯员 唐世日

“上批种植的萝卜卖了3000多元,可以作班费,可以资助贫困学生。”3月20日,江华瑶族自治县大石桥中学的不少学生再次来到校内那片土地准备劳动。听到老师带来这个好消息,大家纷纷撸起袖子,更有干劲了。

这只是江华中小学劳动教育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县已有9万名中小学生通过“沉浸式”体验,提升劳动技能、劳动观念、劳动兴趣。

生长在田野间,孩子们脚踩大地,却很少亲近劳动——这是过去江华各校园的普遍风气。

几年前,该县鼓励各校根据各自实际,推动劳动教育走深走实,力争让小小劳动地,开在菁菁校园里。

有现成土地的,要将“农场”建在学校里。大石桥中学将校内原有16亩荒地充分利用,孩子们“足不出校”便能化身小农夫,亲手种植。辣椒、南瓜、青豆、玉米……每逢收获季节,河路口中学近7亩的劳动基地分外好看,这片名为“育才园”的劳动基地,每周由教科室定期对各班责任区进行督导,指导学生合理开展劳动实践。

没有资源的,就“走出去”寻找“合作伙伴”。作为“袖珍”学校,关水阁完全小学、茶园完全小学、车下完全小学等纷纷利用靠近农田等优势,向农户租赁农田作为劳动基地;沱江镇第七小学通过购回废旧汽车轮胎,建成花盆式的劳动基地……

将民族手工技艺融入劳动教育中,跟着传承人学古法造纸、竹编艺术……除了在泥土中实践劳动,课堂同样也能成为劳动基地。

“有没有人买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收获了自己的劳动成果!”3月17日,码市中学九年级学生单克力将自己在木刻课堂上精心制作的木刻作品挂到网上销售。兴奋之余,他告诉记者,目前学校已有扎染、丝网花、雕刻、剪纸等20余种民族手工技艺课堂,大大丰富了自己的校内生活,也加深了对于民俗文化的理解。

涛圩镇中心小学、大石桥乡中心小学等10余所学校把瑶族织锦、瑶族花篮、瑶族竹篮等融入思想课中,共开设了数十个瑶族织锦室、瑶族艺术室;沱江镇第五小学把古法造纸体验融入到劳动教育中,并以社团课的形式向全校孩子开放……在该县,越来越多的少年,动手动脑,将民俗文化薪火传承。

劳动教育潜移默化影响并改变着孩子,令不少家长感到欣慰。“现在孩子每天用零花钱越来越少,节约意识越来越强,我们很开心!”在沱江镇第二小学学生家长李清明看来,相比单纯说教,让孩子们亲手劳动,更能引导其认识粮食来之不易的道理。

“广泛开展劳动教育,有利于引导孩子从小在心中播下勤俭节约、热爱劳动、奉献他人等良好品格的种子。”县教育局局长唐代林告诉记者,下一步,该县将鼓励各校深入拓展劳动基地、家庭劳动、社团劳动、亲子体验式劳动等,让“劳动基地”成为校园里的最美风景。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