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龚柏威
2月10日,益阳市资阳区张家塞乡富民村。
新春降下的大雪尚在消融。王太仁端着杯热茶,从屋内走出,指着路边的菜地说:“往年这个时候,要南下打工了,自从搞擦菜子,在家都能挣钱,前天客商上门收购700公斤,赚了7000元。”
菜地上生长的是大叶芥菜。芥菜长好后,除下菜叶,将其白灼、晾晒、腌制、进坛,约20天后成擦菜子,可搭配鸡、肉、鱼食用,是一道独具鲜味的美食。脱贫攻坚期间,富民村大力发展擦菜子产业,这个曾经的省级贫困村于2019年整村脱贫出列。
“从鼓口袋到富脑袋,一把擦菜子‘调鲜’了我们的生活。”王太仁放下茶杯,要带记者去村里转转,他笑着说要让记者亲身去尝尝这口“鲜味”。
田野间尚有不少残雪,空气凛冽而清新,但村里道路、庭园处处清扫得干干净净。几乎家家的屋檐下,都放着几口大瓷缸,这些都是存储擦菜子的器物。走过几户人家,王太仁接连掀开几口缸盖,“都是空空如也,我们村的擦菜子远近闻名,产品供不应求,沿海地区都有我们的市场。”
王太仁介绍,一口瓷缸可存储150公斤擦菜子,全村约有160口缸,上次客商来后,估计“扫荡”了个干净,现在菜地里只剩最后一轮菜叶,开春后,就要改菜地为良田,种上早稻了。
富民村地少人多,人均耕地不足1亩,以前村里的青壮年都要外出打工。脱贫攻坚期间,帮扶工作队规划擦菜子产业,鼓励村民稻菜轮作,一亩地仅擦菜子就可产1000公斤,亩产值过万元。王太仁家有近4亩地,全年收入比他以前在外做木工不会差,而且“在家千般好,有空还能带孙辈们玩。”
擦菜子变“黄金叶”,要做的工作不少。当地政府和帮扶工作队规范村民的种植、生产制作流程,牵头成立合作社,建立“村上建基地、乡外建工厂、市外找销路”产业链条,还举办“洞庭擦菜子艺术节”,组团四处参加美食展。
富民村擦菜子的牌子叫得越响,村民口袋跟着越鼓。村民周玉春家原来因病致贫,现在做擦菜子,直供两家连锁餐饮,一年收入近10万元;富民村集体收入原来为零,去年底达到120多万元。
边走边听边看,诚如王太仁所言,记者在富民村里看到更多的“新鲜”:闲置房屋改成的儿童画室、报废汽车改成的酒馆、充满湖乡风味的瓷画、退捕后的渔具、晾晒芥菜叶的竹杆做成了艺术装饰……小村洋溢着独特的湖乡艺术气息。
退休老支书熊植生告诉记者,政府前后派驻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帮扶队,把擦菜子“文章”做尽,做文化、树品牌,邀请本地一批艺术家将艺术和产业深度融合,那些充满艺术风味的设计、布置,都是艺术家们的作品,有这些熏陶,富民村从乡风民俗、生活观念都发生改变,村民不再打牌,孩子们放下手机,争相去画室……
走着走着,走进了村民王元满家。村民说,富民村原来没有大叶芥菜,10多年前,王元满从南县带来一批种子,刚刚够种三亩地,不想现在生发的全村都是,多亏了王元满,才让大家尝到了这个“鲜味”。王元满听罢,连连摆手,“我搞擦菜子十几年也没有啥动静,最近几年才热闹起来,这擦菜子要有鲜味,还得靠政府来‘掌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