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青山在,人未远——重走“立波之路”见闻

2022-01-28 06:38:58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刘瀚潞]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瀚潞

“当年,立波先生回到益阳,经常穿村过乡,走访调研,考察农业合作化运动的发展情况。”

1月22日,益阳市赫山区一户老式楼梯房里,95岁的周萼梅精神矍铄,向来访的省作协副主席、作家余艳,清溪村村委委员邓旭东和益阳市的作家们,展示他根据当年陪同周立波走村串户的记忆绘制的周立波回乡考察路线图。

当天,他们要一道深入周立波回益阳生产生活过的地方,重走“立波之路”,感受益阳的新“山乡巨变”。

乘车从益阳市文联出发,街道两边高楼林立,张灯结彩,依稀能听到喜庆的音乐。天气湿冷,路上行人却挺多,大多提着大包小包,在准备年货。

一行人先来到《山乡巨变》中邓秀梅的原型人物彭玉霞老人的家。已近鲐背之年的彭玉霞,回忆起初次见到周立波的场景。“他见人就微笑,穿一身灰布中山装棉制服,衣服口袋里还放着一支钢笔、一把牙刷。”彭玉霞说,开会时,村民常请周立波发表讲话,他总摇头,只认真听大家讲什么,记下来收进口袋里,没有一点大干部的感觉。“周立波只把自己看做普通人,真实地沉入生活,用心地记录生活!”一旁的余艳不禁感慨。

抵达大码头对岸时,天下起了小雨,远处的资江早已没有千帆竞发的景象。“当年,立波先生常从大码头渡江而来,在此处察看水情。之后,再步行5里路,到清溪村。”周萼梅的讲述,引发了众人的讨论。“交通不发达的时代,周立波就靠坐船和步行,走遍了山乡。”“如今,横河划子成了稀罕物,高速公路、铁道如网,常益长高铁今年也将开通。”

月明山上,周立波吟诗的牌碑勾起了周萼梅的回忆。1954年初夏,他陪周立波路过此处,周立波一时兴起,留下诗歌,“清幽曲径上名山,绿树丛中忆旧庵。志水长流滋万物,谢林港畔耐人看。”“绿树葱荣,志水清清,咱们益阳依旧是蓝天碧水净土的好景象。”邓旭东说道。

竹山湾一带,曾是周立波居住过的地方。“他原先就住在村口南面坡上一栋房子的木架子阁楼上,和‘亭面胡’住在一起,和大家一起生活劳动。”周萼梅老人兴冲冲地走在前面,带着大家四处观望。可如今的竹山湾巷,车水马龙,喜迎春节的气氛浓烈,早已难觅那栋小房子的踪影。

回到清溪村,众人来到周立波故居,望着他的雕像,久久伫立。

“从城市到山乡,真是巨变加巨变!早已超越您笔下的巨变。”看着这位远去的故人,重走两人曾走过的地方,周萼梅的眼角有些湿润。

“去年,我也住进了清溪村,跟着立波先生深入基层,创作报告文学《新山乡巨变》,记录如今的智能智慧乡村。”余艳回顾自己的“深扎”之路。

“清溪村正在打造中国文学村庄,我们会继续传承保护周立波留给我们的文化资产、精神财富。”益阳市文联党组书记刘益希,畅想着未来的蓝图。

“回乡就业的年轻人更多了,我们会继续建设家乡”,邓旭东说,他会发挥新媒体运营经验,和大家继续打造传播立波文化、益阳文化的新媒体账号,让立波文化“潮”起来。

相关专题:新春走基层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