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徐德荣
入列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入选“十四五”首批国家物流枢纽、白沙绿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获批……近期,衡阳的好消息一个接一个。
成功源于实干。“闯”“创”“干”,是省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中3个关键字。12月1日,衡阳市委主要负责人在衡阳白沙工业园宣讲省党代会精神,与大家分享心得:衡阳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就是要坚决当好“施工队”,市委书记是“施工队长”,园区、企业是“施工队员”。
衡阳“施工队”到底怎么干?且看3个关键字:准、精、优。
准:摸准“施工任务”
衡阳市作为省域副中心城市,在全省“一核两副三带四区”区域经济格局中,处于什么位置,有哪些优势?
衡阳市委书记秦国文认为,最重要的优势是区位优势,最重要的条件是交通条件,最重要的基础是产业基础。
——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的桥头堡。大湘南被看作沿海的内地和内地的沿海,衡阳区位优势明显,立体交通构筑开放大通道,形成了3条高铁交会、共5个高铁站的强势布局。此外,衡阳人力成本较低、土地优势明显。
结合这个特点,衡阳正积极搭建总部平台,创新差异化、标杆性激励政策和措施,积极培育特色总部基地、特色总部小镇,精准引进和发展总部企业。
——粤港澳大湾区连接内陆的集散点。衡阳“天时地利人和”要素全都具备。“天时”,新一轮沿海发达地区的产业向内陆转移正当其时;“地利”,以广州为中心,向北画一个500公里的半圆,这个半圆形成一个弓形,衡阳处于弓把位置蓄势待发;“人和”,仅在深圳的衡阳人就多达40万人,沿海人脉资源丰富。
衡阳要围绕工业品“大湾区研发、衡阳生产分拨”、农产品“衡阳加工集散、大湾区消费”格局布局产业、引进企业。
——全省打造“三个高地”的支撑点。从全省来看,轨道交通、工程机械和特变电是制造业的三大标杆,而特变电产业主要靠衡阳支撑。
就当前而言,衡阳要立足产业优势,大力发展输变电、有色金属、精细化工等标杆产业;从长远看,要前瞻性布局新能源汽车、数字经济、军民融合产业。
摸准“施工任务”,找准自身定位,才能在新一轮发展中快人一步、胜人一筹。
精:精绘“施工图纸”
今年国庆假期后首个工作日,衡阳市159个重大项目集中开竣工,总投资441亿元,项目数量、总投资额均居全省前列。这些重大项目具有突出投产达效、突出发展后劲、突出民生关切等特点,引发广泛关注。
衡阳是全国闻名的老工业基地。9月底召开的衡阳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衡阳市委旗帜鲜明地提出“三强一化”建设(强创新、强开放、强集聚,区域中心化),推动衡阳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谋划并打造以衡阳为核心、长株潭为主要基地的输变电产业“一核三地”空间布局,推动湖南省以输变电产业集群为代表创建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钢管及深加工产业链发展形势喜人,龙头企业华菱衡钢获得有中国工业“奥斯卡”之称的“中国工业大奖表彰奖”,14家规上企业1至10月产值同比增长29.9%……
在11月召开的全市产业推进大会上,衡阳再一次对产业现状进行了梳理分析,在原有8大重点产业集群、14条优势产业链的基础上,衡阳未来产业集聚发展的“压舱石”为“一核两电三色四新”。
“一核”即核技术应用产业;“两电”即电气设备、电子信息产业;“三色”就是“有色、白色、黑色”,即有色金属、盐卤化工、钢管及深加工产业;“四新”即新能源汽车、生态农业、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及生物医药与健康疗养产业。
精心绘制“施工图纸”,按图施工蹄疾步稳。围绕“一核两电三色四新”十大产业,衡阳市将不断做强实体经济,以制造业引领全市产业高质量发展,制造业着力实现四大升级——高端、智能、绿色、融合。
优:优化“施工环境”
好的营商环境就像阳光、水和空气,须臾不能缺少。哪里环境好,企业家就“飞”到哪里。
今年10月,衡阳市推出对项目建设实行承诺考核制、备案监督制、规模榜单制、清单管理制、现场观摩制和“云调度”平台的“五制一平台”工作机制,进一步推动项目建设干出实效、结出硕果。精准摸排、定期梳理重点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建立项目建设困难问题、解决措施和责任分工“三张清单”等。
针对企业“公务活动接待难”等问题,衡阳市创新推出企业赋“码”保护机制。专门打造赋“码”保护平台,所有访企公务活动需在该平台提前预约,访企事项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同意后,平台赋予绿码;若未经单位主要负责人审批、企业不同意调研参观、超过年初备案次数或者多头重复检查执法,则被赋予红码,不得入企。
服务不“卡壳”,发展就不会“梗阻”。衡阳市强化专班力量,聚焦产业项目。对原有“产业链”运行机制优化升级,每条产业链实行“一名市委常委+一名副市长”的专班制,推行专班“闭环工作法”,全面构建从决策部署到协调推进到最终落实的全闭环。
“我们将致力于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营商环境。”衡阳市委主要负责人表示,营商环境就是衡阳“施工队”的施工环境,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衡阳将不断打造营商环境新高地,不断为市场活力充分迸发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