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长沙岳麓区:在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文脉跃动

2021-12-21 16:29:23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邹伟瑜] [编辑:印奕帆]
字体:【

华声在线12月21日讯(记者 邹伟瑜)“惟楚有才,于斯为盛。”千百年来,镌刻在岳麓书院上的对联见证了长沙的崛起,诠释的“湖湘精神”,成为城市持续奋进的精神力量,流淌在岳麓人骨子里,催人奋进。

12月20日,由中央网信办网络新闻信息传播局指导,湖南省委网信办、新华网主办,长沙市委网信办承办的“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主题活动走进长沙岳麓区,30余家中央重点新闻网站、湖南省市重点新闻网站媒体采访团一起在古典与现代的交融中感受文脉的跃动。

赓续文脉 讲好湖湘文化故事

发展文化产业,贵在对历史的传承和对文化的坚守。

“道承湘学,言纳百家,繁荣学术,积累文化。”1982年,岳麓书社成立。成立后的岳麓书社主要负责整理出版湖南地方古籍、古典名著普及读物和研究古籍的学术著作。

(岳麓书社古籍珍藏室一角。目前,珍藏室藏书约198种3万余册。长沙市委网信办 梁山摄)

在岳麓书社发展历程中,既有古籍图书出版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大好形势,也曾遭遇古籍图书一度遇冷的局面,但岳麓书社始终保持着“道承湘学,繁荣学术”的初心,坚持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

如何让经典古籍为当代读者所接受、所热爱,这是岳麓书社一直思考的问题。要与时俱进,就要充分考虑当代读者的阅读习惯和审美需要,在不断创新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守正出新”是岳麓书社的成长秘诀。

依托湖南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利用独特的近代湖湘文化资源优势,岳麓书社相继出版了《走向世界丛书》《船山全书》《曾国藩全集》等一大批既具有全国性意义又富有地方特色的名人著作集。此后,岳麓书社大胆创新,根据读者阅读的需要,先后出版了白话本、注释本、全注全译本的古典名著,让越来越多的读者能够读得懂我国的传统文化经典。

2012年,未满30岁的王文西接手了《中华大典·艺术典》的编辑出版任务,立下了“项目不完发不断”的誓言,从此开始一场情怀与坚守的成长之路。6年时间,王文西遍查资料,编纂书稿,成书约1400万字,也留下一头快1米的长发。

《走向世界丛书》《曾国藩全集》《郭嵩焘全集》《魏源全集》《左宗棠全集》《船山全书》等如同《中华大典》具有重大意义的图书 ,一编就是几十年。同王文西一样,在这条情怀路上,还有一大批出版人在坚守。

在王文西看来,在岳麓书社,这种情怀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师傅带徒弟手把手教出来的专注,是一种承受“板凳一坐十年冷”的寂寞,是一生对编辑职业的热爱和敬畏。

“守正”之外是“出新”。面对数字技术对传统出版业的冲击,将传统出版与新技术相结合,并且跟随时代的潮流不断推陈出新,荣誉加身、畅销不断的岳麓版“四大名著”也许是最好的明证。历时5年精心打造,2016年,岳麓书社正式推出“四大名著”名家演播版,将演播音频和讲解视频通过二维码的形式在书中呈现出来。不到一年时间,“四大名著”销售近30万套。

延续“文化+互联网”这一思路推出的《“名著导读”(名家讲解版)》系列图书,累计发行已超过100万册。

文创助力 创新创意企业集聚

在岳麓区,后湖和谢子龙影像艺术馆的现代感与岳麓书社的古典感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走进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影像默然,如同凝结下的一小片时空,等待被诉说。“当我们共同的记忆在图像中呈现时,民族的脉搏在此跃动不息。”这是镌刻在艺术馆墙上的一句话。

“我们致力把展馆打造成长沙的公共空间,以弘扬影像艺术、提升城市文化品位为宗旨,给城市和人们带来更加多元的丰富艺术形态。”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副馆长石玮说。

2017年,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对外开放。让城市“走出去”、吸引更多人“走进来”,是谢子龙影像艺术馆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通过组织学术研究和展览,兼容各种学科,凝聚社会力量,传播公共教育,同时以‘艺术+科技’‘艺术+产业’的创新运营模式,搭建影像艺术公共服务平台,开展‘青年艺术计划’项目为青年影像创作者提供共生引力。”石玮介绍。

影像艺术让城市有了文化“会客厅”。截至2021年11月,谢子龙影像艺术馆共举办了700多场公共教育活动、56场专业影像艺术展览、10余场国际交流活动,建立了400余人的志愿者队伍,成为长沙艺术网红打卡地,吸引了200万多人次前来参观。

(后湖全貌。岳麓区委网信办提供)

走出谢子龙影像艺术馆,不远处,湖面烟波浩渺,景观缤纷璀璨,文艺气息弥漫……后湖,曾经岳麓区最大的城中村,经提质改造后成为一个集休闲、文艺、风情等为一体的国际化艺术园,细细考究,后湖国际艺术园的每个细节,都是长沙艺术文化的浓缩。

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湖南省美术家协会主席朱训德是最早“入驻”后湖的一批艺术家。2013年,那时的后湖并未形成国际艺术园这个概念,后湖的综合治理也还没有开始,但像朱训德一样,已有不少艺术家相继入驻,此时的后湖正从艺术培训的聚集区向名家创作园转变。

从2016年11月起,岳麓区累计投入30亿元实施后湖综合整治工程,全力打造生态、民生、产业、艺术“四个后湖”。昔日城中村现在已蝶变为市民休闲的网红“打卡”地。

艺术家的集聚,让后湖国际艺术园成为创新创意集聚区。通过坚持“文创+科创”,园区吸引了一大批科创、设计产业龙头企业入驻,在“灵气”与“创意”的强力加持下,原本破旧的后湖民居被改造成一栋栋建筑艺术品和“网红”作品,如今,园区内已注册企业超1100家,实际入驻办公企业240余家,园区累计实现税收达2000万元以上。

“青山绿水和文化脉络间的这片土地,充满着活力,无论是创作、艺术家成长,还是孵化和抚育新一代文化发展,都非常有益,后湖已经成为长沙人的文化花园。”朱训德说。

相关专题:“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