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声在线首页 | 湖南

【“草根”到“顶流”⑧】一片树叶,行过千山万水

2021-12-16 08:46:51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周月桂] [编辑:刘茜]字体:【  
大雪时节,安化青云观茶场,数十亩云台大叶茶刚刚施过肥,在积蓄营养静待新一季的采摘。

11月27日,安化县海拔800多米的青云观茶场,700多亩云台大叶种生长良好。

本版照片均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通讯员 刘刚贵 摄影报道

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内,保存完好的安化茶厂早期建筑群。

位于安化县江南镇的思贤桥。该桥始建于清乾隆三十五年,是安化风雨桥群的杰出代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1月27日,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千两茶晾晒场,摆满了制作好的千两茶、万两茶。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月桂

大雪时节,安化青云观茶场,数十亩云台大叶茶刚刚施过肥,在积蓄营养静待新一季的采摘。

这里是雪峰山脉北端,“万里茶道”的重要起点之一。冬藏春生,千百年来,一片小小树叶,在茶人手中揉捻,在时光中发酵,由默默无闻远走边疆到如今行销海内外,由粗枝大叶的茶砖、花卷到速溶、袋泡以及各类黑茶衍生品,由喝茶到吃茶、赏茶、游茶……流转沉浮,几经起落,安化黑茶终成一大产业,致富一方百姓。

目前,安化境内有茶园36万亩,茶叶加工企业210家,年综合产值230亿元。凭借黑茶产业的实力,安化县连续13年位列中国茶叶百强县前十强,近10万人因茶稳定脱贫,走向富裕。

1 从资水两岸远走西北边疆

冬日资水,水流平缓。北岸东坪镇酉州,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百年木仓、西大门牌楼、锯齿形车间,都曾见证过百余年前茶事。

“我们厂前身是100多年前晋商创立的茶行。清末的时候,我们生产的‘湖红’就是抢手货。”中国制茶大师姚呈祥17岁进入茶厂工作,今年刚退休,熟谙安化茶史。

安化素称茶乡,高山、云雾,加之独特的冰碛岩富硒土壤,造就了品质优良的安化茶叶。“山崖水畔,不种自生”,明嘉靖年间《安化县志》如此记载安化茶树。

自古以来,山民大多以种茶制茶为生。每年春天茶园开园,最先采摘的春茶嫩叶,用来做鲜嫩的绿茶、红茶,而黑茶的原料较为粗老,多数时候连同茶梗一起采摘。

“黑茶之所以原料粗老,是压制紧压茶的需要。”姚呈祥说,黑茶需要一定的含梗量,因为茶饼和茶砖需要形成支撑空间,以免压制过紧,氧气不便供应,不利于发酵,影响金花(冠突散囊菌)生长和繁殖。

这些粗枝大叶,经杀青后趁热揉捻、堆砌渥堆,再以松柴明火的七星灶烘干,最后成为颜色黝黑、味酽而苦、带着松烟味的黑茶。经此工艺,黑茶也成为唯一可以长期存放,且存放时间愈久其陈香味愈浓的茶叶。

早年间,这种在内地几乎无人问津的“草根”粗茶,在西北边陲却大受欢迎。因边疆地区以肉食为主,黑茶消食祛腻,所谓“一日无茶则滞,三日无茶则病”;且万里茶道,路途遥远,只有黑茶能不惧岁月风霜,越陈越香。

新中国成立后,黑茶成为国家计划生产商品,专供西北少数民族,安化各大茶厂成为全国边销茶定点厂家。

至20世纪70年代,湖南每年边销茶叶2万吨以上,占据全国边销茶产量的半壁江山,其中三分之二出自安化。安化各大国营茶厂,一时也是风光无两。

2 从边销茶走向大市场

安化云台山,山顶平阔,云雾缭绕,云台大叶种就原产于此。云台山下,安化县马路镇,有一家祖辈制茶的家族企业——八角茶业。上世纪80年代初,八角茶业首代茶人龚寿松在家里开设制茶小作坊。

“最开始只有家里承包的3.8亩茶园,一个几十平方米的家庭小作坊,以红茶和绿茶为主,当时大家都觉得黑茶没有市场。”八角茶业第三代接班人、今年28岁的龚意诚说。

那是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时期,当地国营茶厂日渐落寞。

“我们一直太依赖计划经济时代的边销和外销市场,红茶出口,黑茶边销。在市场经济冲击中,厂里仓库积压了几千吨的货,差一点破产。”姚呈祥介绍,从上世纪90年代至21世纪初,安化的国营茶厂均处于停工或半停工状态,员工大量下岗。

一批个体、私营茶企开始萌发,但大多以传统手工作坊为主,体量小,不成气候。

市场受困,茶园萎缩。上世纪90年代,安化境内茶园毁弃过半。出口市场被立顿等国际品牌占领,国内市场被绿茶、红茶挤占,安化黑茶在激烈竞争中束手无策。

转机来得偶然。

2005年,在央视《鉴宝》栏目的一期节目中,安化第二茶厂生产的“天尖”,被专家评估出了每篓48万元的天价。

这无疑给苦苦挣扎的安化黑茶产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并迅速吸引了媒体和茶界的关注。

同年,云南普洱茶策划了“马帮进京”茶事活动,推动普洱茶迅速升温。

“同属黑茶类,普洱茶这一营销活动触动了大家,我们当即部署调查研究。”安化县时任副县长蒋跃登回忆。

2006年,安化县成立茶产业茶文化开发领导小组,提出 “用市场经济手段复苏和振兴安化茶产业”。

之后数年间,安化举全县之力,推进黑茶产业发展。

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公共品牌+企业品牌”联动宣推。安化先后策划了挑担茶叶上北京、安化黑茶少林·泰山行、湖南省瓷茶融合发展大会等主题活动,每年组织茶企参加国内外大型展销活动,首都机场、北京西站、广州地铁、长沙机场……到处都有安化黑茶的宣传广告。

“关键要跳出边销茶圈子。”蒋跃登说,黑茶过去作为边销茶,解决的是边疆少数民族消食解腻的问题,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饮食结构的改变,都市人群越来越看重黑茶的养生功效。

跨越千山,从边销茶走向大市场。北京马连道茶城、广州芳村茶叶城、长沙高桥茶叶城等知名茶城,成为安化黑茶重要辐射中心。安化黑茶目前已在全国布有销售网点4万余家。电商微商全面参与,黑茶直播风生水起,安化黑茶离岸孵化中心在长沙落地。

漂洋过海,国际市场洞开。东南亚国家均有安化黑茶市场,尤其在马来西亚、新加坡、韩国、泰国等国颇受欢迎。法国、德国等都设有销售网点。

今年1月1日起,国家进出口税则号列新增黑茶子目,安化黑茶,赢来了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如今,八角茶业厂房面积达到12800余平方米,已建成3条现代化生产线,日处理鲜叶能力达到4万公斤以上,生产茶类以黑茶为主。

3 从手工作坊到现代化工厂

套上鞋套,穿上净化服,通过风淋室,记者得以进入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的现代化茶叶生产车间。

冬天虽不是茶叶生产旺季,但生产线依旧繁忙。三楼的匀堆发酵生产线里,黑茶在巨大的容器里拼配、匀堆、发酵。

“这条生产线是我们公司自主研发的。”姚呈祥说,这一生产线对清洁黑茶产品、稳定品质、降低工人劳动强度等方面起到开创性作用。

2006年起,安化黑茶全面恢复生产,茶园面积迅速增长。八角茶业、云上茶业、高马二溪茶业、阿香果茶等等,黑茶企业各占山头种茶。

如今,在安化各大茶园,智慧农业可溯源体系已初步建立,正全力推广有机肥替代化肥、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等绿色生产模式。云台山云上茶园,随处可见传感器和摄像头,全天候监控茶园土壤、湿度、温度。

黑茶的原料也不再只有粗枝大叶。据介绍,安化黑毛茶分为五级十六等,其中特级黑毛茶,严格要求采摘时间在谷雨前后,原料为一芽两叶或三叶初展,现在被用作“天尖”或特级砖茶原料。

“传统的黑茶制作工艺,靠的是制茶师傅的手感,而茶叶实现现代化生产的前提是标准化。”蒋跃登说,新型的揉茶机、杀青机,让茶叶品质控制更加精确,现代化烘房能精准控制温度和湿度,使得茯砖茶的金花生成非常稳定。

安化黑茶与科研机构全面联姻,聘请了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刘仲华等专家、学者,为产业发展把脉问诊。

2007年以来,安化黑茶先后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称号,列入第二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获评中国十大茶叶区域公用品牌,跻身“顶流”行列。

在今年10月28日举行的第十七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安化县获得2021年度茶业百强县第二名。这是安化连续13年位列中国茶叶百强县前十强。

一组数据显示,2007年至2020年,全县茶园面积从10万亩发展到36万亩,茶叶加工量由1万吨增加到8.5万吨,综合产值由6亿元增加到230亿元,茶叶加工企业由15家增加到210家。在黑茶产业与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的对接中,安化县近10万人因茶脱贫,打造了产业脱贫的“安化模式”。

“贫困户种茶,可实现脱贫致富。”安化县政协副主席、茶旅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副组长肖伟群介绍,经测算,种植一亩茶园,每年去除成本能获益5000元左右,高山茶更是能达到1万元以上的收益。

4 从喝黑茶到赏黑茶、游黑茶

万隆黑茶产业园,车间里茶香四溢,但流水线上生产的不是传统黑砖茶、花卷茶,而是小包装速溶茶、袋泡茶,以及黑茶牙膏、黑茶面膜、黑茶饮料等等。

在安化,黑茶已不仅仅是茶,散发茶香的还有众多品类的黑茶衍生品,以及茶旅游、茶戏剧、茶生活……

小淹镇,白沙溪厂区沿资水一路延伸,厂区对岸,是清代重臣陶澍陵园。依托茶园和文化资源,白沙溪积极打造“从茶园到茶杯”茶旅线路。在白沙溪千两茶制作现场,制茶师傅们一边喊着号子,一边用力压制,游客深度体验千两茶精湛技艺。

龙塘乡茶乡花海景区,山茶花苞挂满枝头,茶梅开得正艳,茶与花的清香弥漫在冬日景区。

资水南岸,江南镇五福宫码头,旧时系船的墩子仍在,渡船缓缓驶过。沿岸是纵横交错的街巷,依稀可见水运时代黑茶交易的盛况。五福宫码头正是鹞子尖古道的终点,“万里茶道”申遗的重要起点。鹞子尖古道,从永锡桥、洞市老街到五福宫码头,沿途都有茶故事。

近年来,安化茶马古道旅游逐渐升温。“走茶马古道,品安化黑茶”的游客年均650万人次以上,安化茶旅产业及关联产业从业人员达35万人。

早上起床用茶牙膏刷牙,早餐吃茶早点;白天旅游,走茶马古道、游茶乡花海,沿途品黑茶,再到体育馆打一场羽毛球;晚上观看《天下茶道》大型实景舞台剧,入住茶园民宿,泡茶温泉,睡前敷一个茶面膜,最后做一个和黑茶有关的美梦。而今的茶马古道,多么令人向往!

湘经评

茶马古道,期待大戏开演

周月桂

翻开安化的历史,每一页都浸润着茶香;行走在安化县城,每隔一两百米,就会与茶馆或茶店不期而遇。

在安化,黑茶香气,氤氲了大街小巷,融入了山林村舍。飞速发展的安化黑茶产业,与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历史遗存融合在一起,便有了茶旅融合充满想象力的未来。

今日安化黑茶,品牌价值活力彰显,科技支撑动力强劲,湖南华莱、白沙溪茶厂、中茶湖南安化第一茶厂“三驾马车”实力雄厚,一批年产值数千万元的骨干企业林立。尤其是以“黑茶+”的思路开展跨界融合,激发了产业新的活力。

11月12日晚,在投资4.5亿元、可容纳1800人观影的安化天下黑茶大剧院,大型实景舞台剧《天下茶道》首次公开试演,大剧一开幕便惊艳观众。

尽管由于疫情管控,这台精彩的舞台剧还没有正式演出,但我们相信,安化茶旅融合,有一场更盛大的春天即将光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