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乡土文化】曾经“天下第二” 当今又振荣光——祁阳市竹山村传承祁剧的故事

2021-12-10 06:50:32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刘跃兵] [编辑:欧小雷]
字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刘跃兵

【文化解说】

祁剧

祁剧,因发祥于永州祁阳而得名,是湖南省四大地方剧种之一。在中国戏曲大观园里,祁剧比京剧、越剧、黄梅戏等著名剧种发祥都早,至今已500余年。祁剧由声腔、曲牌、锣鼓经、器乐演奏组成,形成了内容丰富、完整而独特的音乐体系。祁剧流传广泛,曾有“祁阳弟子遍天下”的美誉,并与当地艺术相结合,形成多个剧种。2008年6月,祁剧被国务院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守望故事】

初冬清晨,祁阳市白水镇竹山村被朝霞镀上一片金色,生机盎然。

竹山村是祁剧的发源地、祁剧人的精神家园。“祁阳白水竹山村,田土山水面貌新……”村民唱响的新祁剧曲调高昂,久久回荡。村祁剧少儿传承中心孩子们在晨练,唱念做打生龙活虎。

游客们的脚步,叩响了曲径通幽的石板路。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寻根、追梦。

呵护祁剧的精神家园

祁剧的发源地在哪?

戏剧家、永州市新田县人刘守鹤,在1934年3月出版的《剧学》月刊第三卷发表《祁阳剧》一文,对祁剧的起源有这样的记载:“班里面敬的祖师爷是唐明皇,还有一位略次于祖师爷的师爷,便是焦德侯爷,焦德侯爷是祁阳白水人。”

祁剧脸谱。 郭磊 摄

据相关史料考证,清道光年间,当地富商王大逊在竹山村建成“灰冲大院”。后来,他的两个儿子在此创办了祁剧最早的科班。此后,湘南各县纷起效仿开办祁剧班,发展有文字记载的祁剧科班79个。

为传承和延续祁剧文化,社会各界精心打造、呵护竹山村这一祁剧的精神家园,修复了当年开办祁剧科班的“灰冲大院”,建成祁剧文化广场、祁剧演艺厅、祁剧文化陈列馆、艺术培训厅等。

祁剧文化广场,松柏青翠,安静肃穆,正中央是高大的焦德塑像,两旁立着祁剧历代名导名角等的半身塑像,清晰展示祁剧的发展和传承脉络,激励后来者以他们为榜样开拓创新,振兴祁剧。

祁剧文化陈列馆陈列着全国各地捐献的手写剧本原件、手刻钢板印刷品、人工制造烟雾设备等,“述说”着祁剧筚路蓝缕的艰辛历程、生生不息的强大生命力。

祁剧演艺大厅、艺术培训厅,是大众的舞台、培育祁剧新人的成长平台。

寻根追梦圆梦竹山村

如今,通过精心打造的竹山村面貌一新,吸引各地祁剧爱好人士来寻根追梦、圆梦。

记者来到黛瓦青砖的祁剧科班旧址“灰冲大院”。“吱呀”一声,宽大的木门从里面打开,两名十七八岁、一袭戏装的祁剧青年演员阔步迈出,眉宇间充满自信,举手投足风情各异,仿佛让人感觉穿越时空。

湖南艺术职业学院的张韵润老师正在指导学生拍摄毕业作品——一部祁剧纪录片。

张韵润告诉记者,她的爷爷张建军是祁剧名导演,其塑像矗立在竹山村祁剧广场。今年初,张韵润全家从长沙来到竹山村寻根,她萌生了拍摄祁剧纪录片的想法。半年多来,张韵润与学生几易纪录片脚本,用镜头真实记录祁阳祁剧团演职人员的工作生活,得以圆梦。

张韵润的学生都是“00后”。他们说,大家在拍摄中感受到祁剧的博大精深,爱上了祁剧。

参与修复祁剧科班旧址“灰冲大院”的刘艳,也是寻根人、追梦人。刘艳在竹山村出生,听祁剧长大,2011年初,刘艳夫妇投入全部积蓄,与朋友一道用两年多时间,按照“修旧如旧”,修复“灰冲大院”5000多平方米建筑,为大家提供研习祁剧的场所。今年,她从湖南大学退休后,回到这片养育她的土地,开展祁剧研学等活动。

从湖南省艺校祁剧科毕业的花脸演员唐长炼,放弃商业演出的机会,2016年6月,来到竹山村创办全省第一家私人祁剧少儿传承中心。目前,唐长炼已培训1000多名学生。这些孩子不少是农村留守儿童,因为缺少关爱,有的性格孤僻、自卑等,通过学习祁剧变得阳光、自信。其中,有15名学生被省内外剧团、艺术学院录取。去年,他的学生施圣勇表演祁剧《文昭关》,荣获湖南省戏曲小梅花选拔展演小金花奖,今年,再获全国戏剧小梅花奖。14岁的王培,能在不到一立方米的木箱里,完成后空翻进箱、云梯翻出箱等绝活,被广西桂剧院特招并参加“昆山百戏”全国汇演。

“让世界听见”祁剧

新时代,祁剧要以新作品、新方式、新传播途径征服观众,才会更有生命力,舞台才会愈加宽广。

2016年12月,永州祁剧文化研究会在竹山村成立。此后,人们经常在焦德塑像前、在林间小道、在田垄溪边回顾、讨论、思考、创作祁剧,新设想、新构思在这里碰撞、更新。

湖南省文旅厅、永州市及祁阳当地更是着眼未来,推动祁剧让“世界听见”。2018年12月8日,“让世界听见-2018湖南永州首届祁剧文化艺术节暨冬季乡村旅游节”举行。当天,祁剧传承人、全国祁剧优秀团队负责人以及祁剧演员代表,来到竹山村拜谒祁剧祖师,为祁剧复兴祈福。

2018年12月8日,“让世界听见-2018湖南永州首届祁剧文化艺术节暨冬季乡村旅游节”开幕式。郭磊 摄

开幕式上,全国各地的祁剧团体以情景还原的艺术形式,回顾了祁剧诞生以来的发展历史,全景展示了祁剧优秀曲目。节会活动期间,举行了优秀祁剧交流展演及祁剧嘉年华、“祁剧·浯溪”文化旅游座谈会等七大活动。这些活动通过报纸、电视、网络等媒体广为传播。

祁剧要紧跟时代,不断创新。2018年,永州市祁阳祁剧团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编创人员、演员走进竹山村等体验生活,创作、排练大型现代祁剧《向阳书记》,该剧荣获“湖南省第六届艺术节” “田汉新剧目奖”,赴北京、长沙、娄底等地巡演26场,引发热议。

推动祁剧担当社会责任。2020年2月,新冠疫情期间,祁阳祁剧团创作祁剧弹腔《战胜疫情把红旗扬》、祁剧高腔《誓将毒魔一扫光》,通过线上演出,激励人心。全年还送戏下乡免费演出106场,剧团被评为2020年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先进集体。

积极开发祁剧产品,文旅融合助推祁剧发展,赋能乡村振兴。文旅企业来到竹山村,开发祁剧文化衫、文具等文创产品,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竹山村群众自编自演祁剧,举办周末剧场,每年吸引游客8万人次以上。祁剧以新作品、新面貌、新传播途径,重新焕发生机。今年,祁阳市被文化和旅游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这是以祁剧为主体申报成功的国字号荣誉。

然而,记者在采访中得知,祁剧的发展仍面临着不少困难,特别是人才紧缺,祁阳祁剧团乐队演奏人员因陆续退休等原因,从原来的15人减少到4人,还缺乏专业灯光、音响、剧本创作、导演、音乐作曲等专业技术人才;另外,排练新戏需要资金投入,筹资困难。尽管如此,祁剧人仍然选择坚守,他们坚信,只要努力、不放弃,祁剧会“让世界听见”。

【专家寄语】

坚守创新,发展祁剧

湖南科技学院教授、永州祁剧文化研究学会秘书长 李钟麟

祁剧是湖南地方戏曲中流行地域最广、历史最悠久的一个剧种。几百年间,祁剧传遍了半个中国。郭沫若看过祁剧演出后,曾经说过:“祁剧是全国名列第二的优秀剧种”。

随着近年大众娱乐的丰富以及社会生活方式的变迁,祁剧等传统戏曲的发展面临困境。为保护和发展祁剧,社会各界努力探索,如,人们在祁剧的发源地——祁阳市白水镇竹山村,开启寻根、寻梦、创新之旅,积极创作新作品、拓宽传播方式等,引发更多的人关注祁剧、爱上祁剧,为传承、发展祁剧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现在,国家越发重视传统文化艺术的传承,祁剧发展迎来了新的机遇,只要广大祁剧人坚守阵地,大力挖掘祁剧传统文化,紧紧围绕时代发展创新作品,贴近现代观众来创新表现和传播方式,祁剧才会更有生命力。

相关专题:守望乡土文化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