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芜滩涂今成“网红”——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江苏行之二

2021-12-03 08:32:20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彭可心 曹娴] [编辑:刘茜]
字体:【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彭可心 曹娴

神奇生长的滨海森林,安逸舒适的候鸟“加油站”……11月29日,2021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行采访团来到江苏盐城东台,在平原森林、候鸟天堂、沿海湿地,探寻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奥秘。

盐碱地上“长”出国家森林公园

初冬,黄海国家森林公园打翻了“调色盘”:红棕的水杉姿态挺拔,翠绿的竹林随风摆动,金黄的银杏叶摇曳生姿。

负氧离子:4362个/立方厘米,PM2.5:8微克/立方厘米……这是11月29日11时许,森林公园内电子屏实时显示的环境质量监测信息。不久前公布的2021年度“中国天然氧吧”评审结果,东台榜上有名。

“我们脚下的土地,几十年前是一片盐碱地。”黄海森林公园管理中心副主任常维向记者介绍。

1965年,国营东台林场成立。紧邻黄海的广袤滩涂上,盐霜卷着沙土,满目荒芜。

第一批18名“拓荒勇士”,在“太阳一出冒盐花,大风一吹满天沙,蚊子都有苍蝇大,百脚蜈蚣到处爬”的恶劣环境下,“喝沟塘水、吃糙米饭、住茅草房”,开荒种树,无人退缩。

数万亩荒滩,该种什么树?如何形成林?

挖沟开渠,淋盐漺碱,种植田菁吸盐,栽植树木肥土,持续改良土壤。

反复试验、观察、比较、筛选,攻克盐滩引种、育苗造林等一项项技术难关,打破在盐碱地上不能栽植水杉树的历史,水杉、意杨、银杏等绿树都深深扎下了根。

“不损一棵树,不毁一片绿”,始终坚守保护底线。半个多世纪过去,几代“黄海林工”用智慧和汗水使茫茫盐滩有了蓬勃生机,育出超过6.8万亩的华东地区面积最大人工平原森林。2015年,东台林场被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擦亮生态名片,以前卖树木,现在卖风景。”黄海国家森林公园管理中心经济发展科科长于少游介绍。从“间伐”保林出效益到大面积推广低产林改造,从灵活经营发展苗木产业到全面发展生态旅游,黄海林场成功走出一条“既能护林,更能富民”的路子。

林涛阵阵,鸟鸣唧唧。走进森林公园,有清幽小径、绿荫隧道、空中栈道,看木屋群落、湿地长廊、花漾森林,一大批风光景观成为网红打卡地;森林休闲节、音乐节、瑜伽节等活动,打出品牌,持续“吸粉”。据介绍,2017至2020年公园累计接待游客近千万人次,成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典范。

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

当第一缕阳光从黄海升起,潮汐律动,东台条子泥湿地的万顷滩涂如同宣纸上的酣畅水墨。

黄海之滨的条子泥湿地,因其港汊形似条状而得名,海岸线每年向大海延伸150米。这里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潮间带滩涂,也是世界8大候鸟迁徙路线之一的“东亚-澳大利西亚”迁徙路线必经之地。

每年,多达400余种鸟类、数百万迁徙候鸟在条子泥停歇、换羽和越冬。2019年7月,中国黄(渤)海候鸟栖息地核心区域入选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条子泥海域潮汐属于典型的“半日潮”,最大特点是一昼夜内有两次高潮和两次低潮。涨潮时,沿海滩涂被海水淹没,鸟儿们如何停驻、觅食?

2020年,东台从一线海堤内的围垦养殖区专门辟出720亩区域,投入百万元进行微地形改造、湿地修复、环境整治并实行封闭管理,成功打造国内第一块固定高潮位候鸟栖息地。

“这里就是鸟类的‘餐厅’和‘驿站’。”东台沿海湿地旅游度假经济区管委会副主任王卫国说。被誉为“鸟中大熊猫”的极危珍禽勺嘴鹬,全球不过500余只,每年有200多只到条子泥湿地觅食、换羽、繁衍。在3个月的停留期内,良好的生态、丰富的食物,让迁徙数千公里、消耗了大量体能的勺嘴鹬“长胖一圈”。

国家湿地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国际《湿地公约》科学技术委员会主席雷光春表示,高潮位栖息地是全球候鸟保护的最关键节点。盐城“条子泥720”真正按照鸟类栖息需求设立,具有重要价值和标杆意义,是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中国样本,向全球展示了中国智慧。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动人画卷背后还有故事。据了解,当年为了更好地保护黄海湿地,盐城放弃已经依法得到批准的条子泥、高泥和东沙区域百万亩滩涂围垦计划,放弃前期的投入以及未来的潜在价值,将这些区域严格保护起来。

当地负责同志表示,手握黄海湿地这个世界级金字招牌,对盐城而言,生态就是最大的价值、最大的责任,也是最大的潜力。

今年1月,总投资700亿元的长三角(东台)康养小镇项目,写入上海市“十四五”规划,让高颜值的生态环境与高质量的经济发展,统一服务于高品质的美好生活。

相关专题:2021长江经济带及黄河流域省级党报全媒体行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