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细发展理念扎根三湘大地 农业现代化加快推进

2021-11-27 07:49:16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张尚武] [编辑:刘茜]
字体:【

机械收获棉花。

曾球 摄

▲双峰县井字镇,农机在稻田里收割。

李建新 摄

▲龙舟收割机转运稻谷。林承先 摄

自动化养猪设备。 叶素丰 摄

无人植保机正在喷药。 张友义 摄

水稻工厂化育秧。 叶素丰 摄

张尚武

冬闲时节,长沙市望城区高塘岭镇新阳村,田里长出嫩绿的油菜,广源全能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邢新才说:“标准化生产的‘数字油菜’,长势就是好!”

在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广源全能农机合作社创建全省首个无人农场,300亩稻油轮作实现全程机械化生产。依托罗锡文院士团队,合作社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打造现代农业的示范样板。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湖南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以实施“六大强农”行动为抓手,打造以精细农业为特色的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着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近5年,精细发展理念扎根三湘大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湖南农业质量效益不断提升,走出了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1 发展粮猪生产,稳住农业基本盘

湖南是农业大省,肩负“粮猪安天下”的重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省农业农村厅坚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始终坚持粮猪优势只能增强,不能丝毫削弱,牢牢稳住农业基本盘。

5年来,各级农业部门千方百计抓好粮食生产,全省粮食总产量始终稳定在600亿斤左右的高位。

稳面积,早稻计划落实到户到丘。每年开春,省里下达粮食播种计划任务,各级党政主要负责人牵头抓总,层层分解到村到组,落实到户到丘。

对湖南而言,抓粮食生产的关键,就是要牵住早稻生产这个“牛鼻子”。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袁延文称,经验告诉我们,种了早稻的农民,几乎会接着种晚稻;不种早稻,相当于抛荒了一季,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肯定都受影响。

这几年,各级出台扶持粮食生产的措施,加大奖补力度,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早稻种植面积。应对疫情影响,全省农业部门在早稻生产中,抓好集中育秧,发展“十代”模式,帮扶中小规模户,破解制约“瓶颈”。

省农业农村厅每年抽调技术人员,组成专家教授团队,对口各个粮食生产重点县市区,推广良种良法,组装先进技术,进村入户指导,确保科技入田,实现粮食生产连年丰收。

着力提升粮食产能,湖南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建设高标准农田,严格落实耕地保护红线,兴办小型农田水利工程,集中连片建设旱能灌、涝能排、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全省打造种业创新和智慧农机“两个高地”,累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多万人,担当粮食生产的主力军。

一手抓粮食稳产增产,一手抓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应对非洲猪瘟的影响,全省生猪稳产保供取得显著成效。今年来,围绕“优质湘猪工程”,省里培育区域性全产业链龙头企业,打造优质湘猪品牌,促进现代屠宰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加快生猪产业转型升级。

粮猪安天下。粮猪生产稳住了农业的基本盘,为经济社会发展筑牢了“压舱石”。

2 优化区域布局,精细农业正崛起

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过去5年,湖南大力推进精细农业发展。

在稳定发展粮猪生产的同时,全省加快打造蔬菜、茶叶、油料、水产、水果、中药材、南竹等千亿产业,精准定位“一县一特”“一特一片”,形成特色差异互补发展局面。

——优化区域布局。省农业农村厅制定全省“一县一特”主导特色产业发展指导目录,推动县市区特色产业集聚化发展,在全省构建“四带八片五十六基地”特色产业发展布局,形成洞庭湖稻田综合种养区、长株潭都市农业区、大湘南粤港澳蔬菜供应区和大湘西山地特色农业区等4大功能区。

——加快科技推广。围绕主要农产品,全省完善国家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奖补科技攻关,构建起水稻、生猪、油菜、水果、蔬菜、茶叶、水产、草食动物、中药材和旱粮等10个产业技术体系,每一个优势产业初步形成由农业院士领衔的创新团队,每个产业全产业链的关键环节有一名岗位专家,每个产业的主产区域有一个试验站的科技创新格局。

——提升农业效益。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湖南农产品依靠精加工、打品牌,精准对接市民“餐桌”,不断延伸价值链。

目前,湖南省上市农业企业达22家,居中部首位。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数已接近1000家。2020年,湖南省农产品加工业销售收入达到1.86万亿元,居全国前列。今年来,全省农产品加工业增长势头良好。

精细加工,土特产变成“金元宝”。一只红薯十八变,土鸡分割成几十个生鲜产品进超市,东江鱼、临武鸭开发出熟食休闲系列,有效拓展了增值空间。

精细化生产加工,一粒“玉针香”米产出十粒米的价值,新法冰镇让“顺祥”小龙虾远销欧美,吃干榨净让湖南橘瓣罐头加工领先世界。

推进“品牌强农”,省农业农村厅大力扶持公共品牌,主推绿色食品、地理标志产品,参展北京、上海、广州、香港、澳门等地的农博会、绿博会、食博会,“湖南红茶”“安化黑茶”“湖南茶油”“湖南菜籽油”“湘江源蔬菜”“湘赣红”等公用品牌越来越响。

随着精细农业扎根三湘大地,湖南农业“脱胎换骨”,粮猪等大宗农产品稳产增产优势得到巩固,特色千亿产业迅速壮大,湘茶产业今年综合产值有望过千亿元。

标准化种养、精细化加工、精准对接市场……“湘字号”特色农产品源源不断“北上、南下、东扩”,香飘四海。

3 适度规模经营,农业生产增智慧

近5年,湖南大力扶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推进适度规模经营,提升农业质量效益。

目前,全省家庭农场总数达19.4万家,农民专业合作社突破11万个。全省超过一半的耕地流向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

生产上规模,农民购机、用机需求大增,农业机械化加足“马力”。

近5年,全省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落实购机补贴政策,重点扶持3000多家现代农机合作社,每家装备逾100万元的现代农机。目前,全省拥有各类农机总量达970万台(套)。

机械替人,种田轻松。在韶山市,善扶农机合作社理事长毛泽富告诉笔者,在政策扶持下,合作社已有40多台农机,春耕、双抢仅几天就忙完。

今年来,全省打造智慧智能农机产业。省农机事务中心加快“织网”,农机监测系统覆盖90个县(市区),农机作业开通“千里眼”。

适度规模经营,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热情高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全省主要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6%以上,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5年内提高3个百分点。

科技赋能,让农业长“智慧”。在西洞庭管理区、大通湖管理区、贺家山原种场和沅江市草尾镇,省农业农村厅借助中联重科的技术优势,支持创办智慧农业示范基地。中联智慧农业公司牵手当地水稻种植合作社,示范双季稻、再生稻种植“数字化”,田里安装土壤墒情数据收集器,采集温、光、水分等数据,工作人员通过物联网、大数据、云平台,实现无人化作业、智能化决策、远程化评估、精准化管理。

“土壤的氮磷钾含量、供水情况、虫情动态,通过手机都可即时看到,施肥、管水、打药,都按数据操作。”中联智慧农业公司负责人王伟介绍,每亩节本增收200元以上。

“数字农业”不仅进稻田,还推进到菜园、果园。在浏阳、汨罗、麻阳等地,农业部门实施水肥一体化项目,每蔸菜、每株果树要“喝”多少水、“吃”多少肥,通过智能调配,自动滴灌到根部土壤。

在武陵山区,茶叶生产迈向标准化。一杯“潇湘”茶,融入上百个工艺参数,品质口感始终如一。

不仅种植业,智能养殖也加快推广。过去5年,湘南、湘西等环境容量大的地区新布局一批现代化猪场,示范智能化养猪,设定宜猪的温度、湿度,营养师为猪调配饲料,让每一头猪“舒服地长大”。

数字赋能,产业升级。近5年,数字农业越来越多地推广到稻田、茶场、果园、猪栏、鱼塘。生产流程看得见,产品质量可追溯,身价不菲不愁销,农民增收鼓腰包。

4 厚植绿色底色,释放发展新动能

过去5年,湖南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整治农业面源治理,大力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推进绿色兴农,全省深入实施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行动,开展果菜茶有机肥替代化肥示范,推广化肥深施技术,运用天敌治虫、物理治虫,全省化肥、农药使用量连续3年实现负增长,农药每年减量4%左右。

控肥减药的同时,全省实施畜禽养殖污染治理行动。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依法划定禁养区3215个、面积33362平方公里。突出重点区域,持续开展畜禽养殖退养行动,湘江干流两岸500米以内、湘江综合枢纽库区两岸1000米以内、洞庭湖内湖沿岸1000米以内规模养殖场全部退出。

整省推进畜禽粪污治理与资源化利用,全省畜禽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6%(大型规模养殖场100%)、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85%;建成28个无害化处理中心、85个收集储存转运中心,基本实现养殖大县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全覆盖。

发展生态种养、循环农业。全省扎实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农膜回收,去年秸秆综合利用率88%以上,农膜回收率达到80%。大力推广稻渔综合种养,创建示范县10个,带动发展稻渔综合种养扩大到497万亩。

在“中国生态小龙虾之乡”南县,稻虾综合种养面积发展到60多万亩。这种稻虾共生的复合生态,稻因虾而贵,虾因稻而精,一水多用、一田多收,南县小龙虾与南洲稻虾米供不应求,每亩增收2000多元。

广袤的洞庭湖区,除了稻虾共作,农业农村部门还推广稻龟(鳖)、稻鳝、稻蛙等生态种养模式。在宜章、辰溪、新化等丘陵山区,发展稻鱼综合种养,带动一方又一方的农民增收致富。

守护好“一江碧水”,全省扎实推进水产健康养殖。稳步推进“湘江保护与治理一号工程”“洞庭湖水环境治理”等整治行动,洞庭湖区矮(围)网全部拆除,湘江干流沿岸、洞庭湖区、10余座大型水库养殖污染治理全面完成。组织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创建部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337家、部级渔业健康养殖示范县 4个。启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行动,在岳阳县、湘阴县、资阳区、汉寿县等4个渔民大县开展禁捕退捕综合施策试点,已取得显著成效。

推进绿色生产,引领绿色消费。全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有效总数发展到3000多个,居全国前列。省农业农村厅持续推进“两证+追溯”管理,绿色农产品佩戴“身份证”,优质优价拓销路,引领消费新潮流,实现生态环境与经济效益双赢。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