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砥砺奋进正当时,乘风破浪再扬帆。
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和迈向现代化新湖南建设新征程的开局之年,全省人民瞩目的省第十二次党代会即将召开。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省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南重要讲话精神,攻坚克难、迎难而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经受多重压力和考验,经济实力跃上了新台阶、高质量发展迈出了新步伐、创新开放催生了新动力、全面改革释放了新活力、城市乡村焕发了新面貌、创造了人民美好新生活,各项事业取得了可喜成果。从11月1日起,本报推出《迎接党代会,谱写新篇章——奋进在三湘》大型系列报道,回顾五年来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成就,为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凝聚新动力、开创新未来。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尚武
张家界-吉首-怀化高铁开通在即,省内2小时高铁经济圈加速形成;
今年国庆长假,省内景点人气旺、消费火,304家重点零售企业揽金超30亿元;
9月下旬在长沙召开的第二届中非经贸博览会,签约项目135个,累计金额达229亿美元;
速度更快、消费更热、投资更火……让人们切实感受到湖南经济发展的强劲脉动。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加快建设富饶美丽幸福新湖南。
近五年,是湖南各项事业阔步向前的五年,是湖南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倍增的五年。
五年跨越两个万亿台阶
中部湖南,令人刮目相看。2016年,全省GDP突破3万亿元,2020年突破4万亿元。
“从2016年突破3万亿元,到2020年突破4万亿元,湖南五年跨越两个万亿台阶,堪称历史性跨越。”在庆祝建党100周年新闻发布会上,省发改委负责人介绍,近5年,除了经济总量实现历史性跨越外,湖南经济发展质量也越来越好。
结构更优。一二三产业产值持续攀升,三次产业结构优化。
制造业成为主要支柱。全省涌现装备制造、材料等万亿级产业,13个千亿级产业多数集中在制造业。
农业打破粮猪二元结构。全省打造茶叶、油料、水果、水产、中药材、南竹等特色千亿产业,经济作物占农业产值的比重由67.2%提高到72.3%,生产方式由粗放向精细转变。
第三产业成为第一大产业。电子商务、金融、文化娱乐等现代服务业异军突起,第三产业占比超过50%。湖南一直困扰于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产业结构,终于变得更“轻”。
底色更绿。近5年,省委、省政府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省大举关停煤矿、非煤小矿山、烟花爆竹、化工、造纸、冶炼、钢铁等领域的落后产能,六大高耗能产业占比下降1.8个百分点。
近5年,全省开展绿色制造示范单位创建,打造一大批绿色工厂、绿色园区。据国家工信部数据统计,湖南绿色工厂获评数量居全国前列、中部地区第三位。湖南以能源消费年均2.3%的增长支撑了GDP年均7%的增长,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20.1%。
效益更好。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首次突破2000亿元,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3000亿元。全省财政收入质量提升,地方税收、地方收入、全口径税收、财政总收入分别迈上“2345”千亿台阶,而非税占比则下降11.1个百分点。
“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等重重困难,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经济发展的历史性跨越。
“三高四新”擘画新蓝图
当今时代,既是创新的时代,又是开放的时代。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创新引领、开放崛起”战略。特别是去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考察时,为湖南提出了“三高四新”的战略指引,擘画新的宏伟蓝图。
围绕打造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内陆地区改革开放的高地,湖南加大创新力度,把习近平总书记为湖南擘画的宏伟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省财政加大奖补力度,出台支持先进制造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助推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高地。全省重点培育的20条新兴优势产业链高速发展,崛起全国最大的工程机械产业制造基地;电力机车全球市场占有率居世界第一……
落实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过去5年,全省获国家科技一等奖10项,超高产杂交稻、超级计算机、超高速列车和深海“海牛”钻机、深地广域电磁勘探装备、深空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等“三超”“三深”科技成果世界领先。
加快科技创新成果转化。近5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均保持14%以上的年均增速,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23.8%。
打造内陆开放高地,湖南开放的大门越开越大。
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调整下放省级行政权力383项,先后公布200件“一件事一次办”事项,企业开办平均时间压缩到2个工作日以内。
提升基础设施水平。随着张家界-吉首-怀化高铁开通,省内2小时高铁经济圈将基本形成,实现“县县通高速”。全省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加快“织网”。
建设外向型大平台。湖南自贸试验区获批,中非经贸博览会落户湖南,海关机构实现市州全覆盖,湖南成为招商引资的热土。
近5年,湖南进出口总额从不到2000亿元增至4874.5亿元,总量在全国排名升至第14位,经济发展外向度日益提升。全省实际使用外资826亿美元,实际到位内资3.1万亿元,新增世界500强企业累计16家,承接产业转移项目超过1.6万个,每年带动城镇新增就业70万人以上。
创新开放,催生强劲动能。过去5年,在下行压力加大、遭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背景下,湖南实现了经济换挡不失速,量增质更优。
百姓获得感大幅提升
翻开财政“账本”可见,“十三五”以来,全省每年的民生支出占比达七成。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减税降费力度空前的背景下,湖南财政保民生的力度只增不减,以政府过“紧日子”换来了老百姓过“好日子”。
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湖南扛牢精准扶贫首倡地的政治责任。全省累计使51个县、6920个村、682万人甩掉贫困帽子,成功探索了一条精准、特色、可持续发展的脱贫路子,创造了十八洞村精准脱贫的全国样板。
实施就业优先政策,筑牢民生之基。全省实施“双百资助”等创新创业工程,多措并举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技能培训和“点对点”劳务输出,帮助农民工、城镇困难人员稳定就业。5年全省城镇累计新增就业380多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230多万人,转移就业总规模达1600万人以上。
织牢社会保障网络,兜住民生底线。大力实施全民参保计划,努力实现应保尽保,社会保障待遇稳步提高。
省委、省政府每年兴办一大批实事工程,解决百姓急难愁盼问题。全省实现村卫生室、乡镇卫生院全科医生、县市二甲公立医院、农村危房改造、安全饮水、通组公路全覆盖。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近5年,群众生活更加殷实。据相关统计,湖南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由2016年的31284元、11930元,增加到2020年的41698元、16585元。
老百姓的获得感更直接、更实在,幸福指数如同“芝麻开花节节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