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乡土文化】一根仗鼓舞天涯——钟必武与桑植白族仗鼓舞的故事

2021-10-26 06:37:26 [来源:湖南日报·华声在线] [作者:上官智慧 谷俊德 甘政] [编辑:欧小雷]
字体:【

钟必武展示白族仗鼓舞。 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上官智慧 通讯员 谷俊德 甘政

【文化解说】

桑植白族仗鼓舞

仗鼓舞是流传于桑植白族的民族舞蹈,至今已有700多年历史,2011年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仗鼓舞以“仗鼓”为道具,形如木杵,中细可握,两端成喇叭形。在传统音乐节拍中起舞,每逢赶会游神、喜庆节日,白族群众就会欢天喜地跳起仗鼓舞。它与土家族“摆手舞”、苗族“猴儿鼓”并称为湘西少数民族的3朵艺术奇葩。

【守望故事】

10月19日,记者走进桑植县马合口白族乡麦地坪村一处木式小院,还未进屋,便听到洪钟般的咚咚鼓声。

叩门,声止。一男子拉开大门,正是大名鼎鼎的白族仗鼓舞的省级传承人钟必武。

他身着青白色的白族服饰,精神抖擞,怀揣着一根1米多长的仗鼓。

“要不先跳一曲?”记者问。

钟必武赶紧招呼正“候场”的舞友,备好铜锣一面、手鼓一只、仗鼓数根。

咚咚声响,气势自生。一群人欢快跳动,这正是65岁的钟必武跳了近60载的仗鼓舞。

接棒传承,师父含笑九泉——

“他把仗鼓舞传给我,死而无憾”

10月2日,钟必武风风光光地参加了一场葬礼。

为此,他特地打扮了一番,把珍藏甚久的白族服饰穿戴于身,还召集了12人的仗鼓舞队。

“龙伯,您生前爱欢乐,死了也要快活。我们跳仗,一起乐呵呵!”灵柩前,钟必武抹去两行泪,豪饮一碗酒,围着房屋跳了起来。那吼声磅礴,那舞步铿锵,那仗鼓声更是穿云裂石、响彻云霄。

原来,他是用这种“欢快的舞蹈”送走他的老师钟会龙——桑植白族仗鼓舞唯一的国家级传承人。

面对阴阳之隔,钟必武使出浑身解数,他只想用师父毕生挚爱的仗鼓舞予以送别。“鹤鹰展翅”“猛虎回头”等10多个高难度招式一气呵成。而他对师父的敬仰和思念,亦如这鼓声悠长。

钟必武说,这挥舞的仗鼓,陪伴了他数年。而对仗鼓舞的喜爱,似乎与生俱来。

1956年,钟必武出生于仗鼓舞世家,其父钟阳生也是仗鼓舞家族传人。还是儿童时,缘于喜爱,钟必武跟着父亲学艺。28岁,他从300余人里脱颖而出,被钟会龙选中收为徒弟。

随后的日夜里,钟必武勤学苦练,掌握了“硬翻身、兔儿望月、霸王撒鞭、鹤鹰展翅、狮子坐楼台”等招式,还收集整理白族仗鼓舞的文化、掌故等。他用一根仗鼓,积攒天地灵气;用一双脚板,走遍白族村落。

“师父说,他把仗鼓舞传给我,死而无憾。”眉宇间,钟必武尽是自信。他说,一定会谨遵师父遗愿,将仗鼓舞用心传承下去。

“叫板”父亲,传承路上自扬蹄——

“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传说,某一年年关,白族某3兄弟正打糍粑,突然闯进几个强盗,兄弟3人用打糍粑的木杵打得歹徒抱头鼠窜。后来,为纪念这一胜利,每逢打糍粑时,白族人都要举起木杵手舞足蹈一番,久而久之,演变为仗鼓舞。

在桑植,仗鼓舞深受白族同胞喜爱。婚葬时舞,游神祭祀时舞,赶集热闹时舞,田间地头劳作时也要舞。

“想跳出仗鼓舞的精髓,仅靠模仿是行不通的,必须得有文化做支撑。”从师之后,钟必武意识到,只有充分了解白族文化,方能学好、传承好仗鼓舞。

“仗鼓舞是很有气势的。你看,这招式,不仅要包含仗鼓舞的顺拐、屈膝、下沉等舞蹈特性,还要体现白族人团结向上勇于拼搏的性格特征。”

说着说着,钟必武从座椅上站了起来,又迅速蹲下身,铿锵迈步,奋力甩鼓。他展示的是“猛虎回头”的传统招式。

勤奋习舞,钟必武在当地是出了名的。有一次,钟必武向父亲钟阳生讨教一套动作要领,却被含蓄内敛的父亲婉拒。无奈,钟必武只得直接“叫板”,与父亲来了场“火药味”十足的较量,从中“窥探”父亲的“独门秘笈”。

“他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对于师兄钟必武的学习狠劲,师妹钟新华竖起大拇指;对于钟必武自创的招式,更是赞不绝口。

有一年,参加游神活动回家的钟必武,来不及放下仗鼓,便被人催到田里割稻子。他先将仗鼓插到田头,面对满坪成熟的稻子,拿起镰刀就割,使出了跳仗鼓舞的狠劲。不一会儿,一丘田稻子割完。他抬起头,看到鸟儿落在仗鼓上叽喳起舞。

“看,连仗鼓都在盼望丰收,要不咱们将仗鼓舞改良改良,创造一个庆丰收的招式?”循着灵感,钟必武反复推敲,最终,这套招式一改过去下沉、屈膝、顺拐等套路,添加提腿、挺胸、扬头的元素,给人更舒畅、豪放、阔达之美。2018年,他正式成为仗鼓舞省级传承人。

家中办学校,一根仗鼓舞天涯——

“他不仅是师兄,更是良师”

自古以来,白族仗鼓舞素有“传男不传女”的习俗。钟会龙首次破例,传授仗鼓舞不分男女;到钟必武,开始广纳贤才,收徒150余人,受教人数更达万余人。

在钟必武的木屋门口,挂有一牌子,上书“白族仗鼓舞培训学校”,历经10多年的洗礼,牌子褪了些颜色,多了些沧桑。

屋里头,钟必武正和师妹钟彩香、钟新华“切磋”技艺。说是“切磋”,其实全程都是钟必武在耐心讲授各招式要领。

“论排行,他是我的师兄;但论资历,他是我的师父!”经钟必武对动作要领详细分解,钟彩香跳起仗鼓舞,瞬间多了许多灵性。她说,钟必武从不吝啬传教,每逢农闲之时,便在家门口开设学堂,为全国各地的爱好者传艺。

大山里的深秋,寒意瑟瑟。马合口学校大课堂,500多名学生热情洋溢,欢快地跳着仗鼓舞。校长甄海桥说,仗鼓舞进课间已有6年之久,钟必武悉心传授,师生十分喜爱。

“没想到是这根小小的仗鼓,让我了解了白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初中二年级学生刘婉婷告诉记者,是仗鼓舞让她增添了民族自信,也意识到传承民族文化是每一位年轻人的责任和义务。

后继有人,钟必武甚是欣慰。而最令他高兴的是,他和舞友把仗鼓舞跳到了上海、广东、香港等地。

2018年4月,由钟必武担任编曲、编舞的仗鼓舞走进香港,参加亚太卫视2018中国少数民族歌舞大联欢。舞罢,谢幕、鞠躬,掌声如潮。回到后台,观众涌了上来,纷纷要求和他们合影留念,从未有过的自信、自豪,在钟必武心里油然而生。

仗鼓舞的过往与荣光,钟必武娓娓道来。门外秋雨淅沥,远处的村庄升腾起袅袅炊烟,空气里渐渐弥漫着烟火气。屋内,静静矗立的仗鼓,此时无声胜有声。“我要让白族仗鼓舞走遍世界!”拿着师父钟会龙在今年8月传承给他的龙头拐杖,钟必武轻轻地抚摸着。

■专家寄语

越是民族的越要走向世界

桑植县白族学会秘书长 谷利民

对于桑植白族同胞来说,仗鼓舞是他们内心那一抹最柔软的乡愁。但由于其保护和传承意识薄弱,致使部分文化内涵和招式失传。

近年来,政府有了政策,民间有了传承人,仗鼓舞一改曾经青黄不接的传承窘境,从众多民族文化中脱颖而出,开始走进课堂、走向舞台、走向全国各地。这期间,钟必武付出了相当大的努力,不仅继承了仗鼓舞的传统套路,更是加以创新,使其更具艺术化和观赏性。然而,如何保留仗鼓舞最纯粹、最原始的文化内涵,并保护和传承下去,是一个重大深远的课题。

希望相关部门和民间传承人,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加强对仗鼓舞动作的挖掘整理,普及仗鼓舞的动作及其文化内涵认知,让仗鼓舞在中国众多民族文化和世界文化的沃土上,成长为一朵长盛不衰的“奇葩”。

相关专题:守望乡土文化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