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乡村看小康】稻香鱼肥人欢——辰溪县田湾镇田湾村见闻

2021-09-13 06:41:2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肖军 李夏涛 杨晓 王润菁] [编辑:印奕帆]
字体:【

稻香鱼肥人欢

——辰溪县田湾镇田湾村见闻

(8月31日,辰溪县田湾镇田湾村千亩稻花鱼基地。王森 摄)

(8月31日,辰溪县田湾镇田湾村,游客在稻田中抓稻花鱼。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夏涛 摄)

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肖军 李夏涛 通讯员 杨晓 王润菁

【村情概貌】

田湾村地处“中国稻花鱼之乡”辰溪西北部,位于田湾镇集镇所在地,距县城14公里,S250省道穿境而过。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344户2080人。田湾村传承、发展“稻鱼共作”的综合种养模式,并在农旅融合上下功夫,助推了脱贫攻坚,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2020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1.2万元。

【现场见闻】

中秋时节,辰溪县田湾镇田湾村的中稻即将成熟,远远望去,就像大地铺上了一张张金色地毯。山风吹来,稻浪翻腾,稻香弥漫,让人心旷神怡。

金色稻浪美如画,稻花鱼儿禾下游。每年这个季节,该村稻田中放养的稻花鱼,经山泉水和稻穗花的孕育,已然长肥,到了最佳上市时节,田野里呈现一派丰收忙碌的景象。

特色产业回归,稻花鱼成了“脱贫鱼”

9月9日上午,秋高气爽。记者踏着田埂,与田湾村党支部书记石绍建信步来到村民谢久好的稻田旁。

谢久好家的6亩多水稻间悠游着一群稻花鱼,鱼稻相依,与山间的苍翠茂林、喧腾溪涧一起,勾画出一幅自然和谐的生态画卷。

闻着稻花香,田边听故事。田湾人口耳相传的是:山上流下来的山泉水进入溪沟,先民在放溪水进田间时,不经意间把鱼苗放进了田畴。不承想,等到秋天收获时,田里额外多了一尾尾肥美的鱼儿。从此形成了流传千年绿色天然共生稻田,人们给养在稻田的鲤鱼取了一个美丽的名字——稻花鱼。

然而,曾几何时,那方稻田似乎不再让人留恋。由于过去的稻田养鱼很大程度上靠天吃饭,人们只是当作自家改善生活和招待亲友的一道佳肴。零散养殖,不成规模,村民在稻田里辛勤耕耘,却难以脱贫致富。适龄劳动力外出打工,稻鱼田出现了抛荒现象。

转机,来自脱贫攻坚的春风。

2016年,辰溪县委、县政府把稻花鱼作为脱贫攻坚的主导产业,出台加快发展“鱼稻共作”特色种养模式、发展稻花鱼产业扶持奖励办法。

田湾村当年成立了丰顺稻花鱼生态专业合作社,发展稻田养鱼700余亩,带动村里所有的贫困户加入了稻田养鱼。流传千年的稻花鱼有了扶贫“新任务”。

“稻花鱼带领大伙儿‘游向’脱贫致富的新生活。”作为首批加入合作社的谢久好当年收入3.6万余元,成功脱贫摘帽。

“我们是生态种养,一水两用,一田多收。”谢久好乐哈哈地告诉记者,稻田养鱼,鱼吃昆虫,减少了病虫害,粪便还田,全程不施化肥,不打农药,降低了成本,养出的鱼生态环保,一亩田能收50公斤左右稻花鱼,每公斤能卖50元,种出的稻米香,价格高,加上种一季油菜的收入,一亩田的纯收入能达到6000元以上。

“都是稻田养鱼,现在与过去有不同。”谢久好感慨,过去是各自为政,零散养殖,不成规模,现在采取的是“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经营模式,统一种苗、统一技术、统一投放;过去是随意放养,现在实行标准化生产,比如田里的鱼群要始终保持半饥饿的状态,勤于吞食杂草和害虫,也必须规模适度,不能饲养过多,避免鱼群缺氧死亡。

记者看到,稻田中搭建了一处覆盖黑色薄膜的遮阳棚。谢久好介绍,那下面是特意挖的鱼凼,天气太热的时候,鱼儿就去那儿“歇凉”,以防高温导致死亡。

政策扶持,科学种养,生态养殖效益高,村民稻田养鱼的积极性也随之高涨。如今,全村1300多亩稻田全部养上了稻花鱼。

“稻田养殖稻花鱼,彻底解决了稻田抛荒问题,还吸引了不少年轻人回村创业。”石绍建欣喜地说。

34岁的村民石少峰之前一直在外打工,2017年回到家,把自家的稻田全部养上稻花鱼,还流转了其他外出务工村民的稻田,养殖规模达30多亩,一年收入达20万以上。

在田湾村,记者遇到辰溪县委副书记、县长丁热平正在该村调研如何进一步做优稻花鱼产业。他告诉记者,经过市领导牵线,县里请来了湖南师大刘少军院士,前来指导稻花鱼产业发展。

农旅融合发展,小鱼做出大文章

“抓鱼去喽。”随着导游的一声吆喝,一群游客欢快地跑向村民张丁香家的稻田。

撸起袖子,挽起裤脚,游客们下到田中,用手轻轻分开禾蔸抓鱼,欢声笑语不断地从稻田中传来。抓到鱼的游客,不时高举双手,捧着手中的“战利品”,向田埂上的人展示。

“游客稻田里抓的鱼,都被他们买走了。”曾是贫困户的张丁香兴奋地对记者说,有了稻花鱼,不会再返贫。

下田能抓鱼,田边可赏景。围绕“稻鱼共作”种养模式,田湾村拉长产业链条,做起农文旅融合发展文章,建成稻花鱼生态公园。在机耕道上绿色长廊的尽头,一座高大的稻花鱼造型惟妙惟肖,引来不少游客拍照。

“一年一度的稻花鱼文化节,前来观赏的游客络绎不绝。”田湾镇党委书记刘芳说,这两年碰到疫情,节会不办了,但慕名而来的游客仍有不少。

稻花鱼产业带动了本地餐饮业的发展。时近中午,记者来到集镇上,只见大大小小的餐馆打出的招牌菜中,稻花鱼名列首位。

在一家叫“中心饭店”的餐馆,顾客爆棚。厨房操作间,年过七旬的店主向仁和与儿子向阳各“占领”一个灶台,手里的锅铲飞舞,锅中烹煮的稻花鱼散发着诱人的味道。

“客人大都是冲着稻花鱼来的。”向仁和擦拭着额头上的汗渍对记者说,村里生态养殖的稻花鱼,鱼肉分外细腻,口感爽滑微甜,味道清香甜美。

“稻鱼共作”,美了村庄富了百姓。穿行田湾村,一幢幢红瓦白墙的新民居掩映在绿树丛中。

走进脱贫户张小燕的家中,彩电、冰箱、洗衣机、热水器一应俱全。厨房内挂着的稻花鱼干正散发着微微芳香。

张小燕家6亩多水稻都养上了稻花鱼。除卖鲜鱼外,还留下部分烘熏干鱼。“卖干鱼价格好,每公斤240元。一部分留着自己吃,也卖一部分。”张小燕的脸上写满幸福。

【记者手记】

在传承中创新

肖军

田湾村过去也在稻田里养过稻花鱼。然而,零星养殖的稻花鱼仅是家里改善生活和招待亲友的一道好菜。

如今,流传多年的稻花鱼养殖,成了脱贫致富的产业。田湾村“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粮鱼双赢、生态高效”发展稻花鱼产业的生动实践证明,传统农业也要在传承中创新,才会大放异彩。

创新,在田湾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建立新型经营主体,通过成立专业合作社,带领村民规模化养殖,标准化生产,稻花鱼产业不再是靠天吃饭,无怪于当地农民感叹,现在和过去种养的方法不同了。另一方面拉长产业链条,通过农旅融合,壮大产业。

始终坚持创新发展,田湾村、乃至辰溪县的稻花鱼产业之路将越走越宽广。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乡村看小康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