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化时代难得的力著——读《背西风——中国:1840》

2021-09-10 08:54:10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刘湘杰] [编辑:潘华]
字体:【

刘湘杰

早知道佑平先生在弄一个“大部头”。转眼6年,一部40万字的历史小说《背西风》果真摆在了案头。

捧读《背西风》,和着书中林则徐禁烟期间的历史烟云,深觉这碎片化阅读时代,《背西风》是一部难得的精品力著,同时,又有着一种令人生畏的沉重。

1838年林则徐禁烟开始,到1842年鸦片战争失败,短短4年,中国进入了与之前完全不同的社会形态。从此,拉开了一个民族整整100年的耻辱大幕。

《背西风》将它定格,无异于为这段历史刷上了一道血红的油漆。

大清王朝历经康雍乾鼎盛之后200年,正值传统农耕中国“土地增垦,物产盈丰”的大好时节,可惜,却让一袋袋鸦片给弄残了。

1838年(道光十八年)十一月十七日,隆冬,孝心满满的道光皇帝瞒着不是生母的孝和睿皇太后,钦令时任湖广总督的林则徐即日南下广州,“奉旨禁烟”。

哪知林钦差一行人马“征讨”之路尚未走远,探得讯息的“瘾君子”孝和睿皇太后,顿时寻死觅活,装疯卖傻,大闹后宫。直至道光帝伏跪跟前,大呼“皇额娘息怒”。这位“披头散发”、一脸菜色的孝和睿皇太后,意犹未尽,指着道光、皇后及跪倒一片的后宫一众人(太监、宫娥)等,嘶喊着道光的名字“旻——宁!”(其他任何王公大臣直呼皇帝名字,可都是杀头之罪啊。)带着“剜心挫骨的痛楚”,硬是把那杆价值连城、陪伴她度过不知多少个欲仙欲死“福寿膏”温柔乡的“白玉烟杆”摔了个七零八碎……

这,也神如一朝国运的暗喻。

人类社会发展到今天,尤其是中国近40年来的巨变,人们领略到“资本”改变世界的速度与魔幻,简直只能以目瞪口呆、想象力“贫困”来形容。于是,对资本(金钱)的重视似乎就顺理成章了。资本力量,在很大程度上,支撑着国运。

可是,“资本”当初来到世界,却是如此的面目狰狞、罪恶滔天!

1838年,距大英帝国1602年成立的“东印度公司”已过去236年。

此时,英国早已是世界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靠的就是“公司化”操作下的“殖民主义”——满世界贩卖黑奴,掠夺各种工业生产和生活资源,号称“日不落”帝国。

不巧,当“东印度公司”将利益触角伸向中国,却发现英国生产的呢绒等工业制品,在自给自足的中国小农经济面前“曲高和寡”,市场疲软;而中国的茶叶、丝绸、瓷器则在他们国家乃至欧洲有着无可抵御的“诱惑”。巨大的“贸易逆差”,让“东印度公司”使出了鸦片这个极其卑劣的“毁灭人种”的毒招,并以走私逃税手段,每年向中国输入鸦片烟土多达800-900吨(1838年更是达到1200吨),荼毒中国人,攫取巨额利益。

从1839年正月二十五日到达广州,着力整肃“十三行”、诛杀内鬼(水师副将韩肇庆等);到农历四月二十二日虎门销烟(近2万箱,约1200吨),林则徐功垂史册。

名满天下,毁亦随之。林则徐照样没有逃过这一魔咒。

自后而起的东南沿海诸战事,一个朝廷的无能,便全赖在了“禁烟”这件事情上。

当读到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率400多名将士全部战死虎门炮台时,深感英雄们的孤独背后,应的也正是林则徐那句让道光皇帝胆战心惊的话:“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

这就是那“重重的宫门把一个充满活力的世界挡在了门外”得来的结局。

“朝廷打仗,商人遭殃。”鸦片战争后的这一现象,告诉后人,中国历来只有商人没有资本家。因为资本家绑上的是国家战车。

作为事后诸葛亮,人们明了闭关锁国招致落后挨打的不可避免。从而,也佐证了一个真理:没有资本没有人才,特别是没有与国家利益绑在一起的资本与人才,就不足以支撑起一个现代化强国。

《背西风》中,作者用了巨大的篇幅大力描写湖南人才群体的崛起,演绎了血性率真、风流儒雅中不失忠诚担当、深谋远虑的一代湖湘男儿的英勇气概。脱颖而出的一批青年才俊襟怀天下、实事求是、经世致用、与时俱进,故有晚清“中兴将相,十九湖湘”的时代写照。

人才决胜未来。这,也成为了《背西风》留给读者绝望中的希望。

愿《背西风》能唤起一种中华民族“知耻而勇”的力量!

(《背西风》 刘佑平 著 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