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② | 蒋丛青:一家三代坚守瑶乡教书71载

2021-09-03 17:54:4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曾玺凡] [编辑:伍镆]
字体:【

科教新报·华声在线记者 曾玺凡 通讯员 林满仔

(蒋丛青在给学生们上语文课。 通讯员 摄)

【名片】

蒋丛青,男,瑶族,1968年生,永州江永县人,江永县清溪小学校长。他一直坚守瑶乡,扎根乡村教育36年,家中三代都是教师,一家人已累计在瑶乡教书71载,被乡亲们称为“最可爱的一家人”。曾获得2018年湖南省最美乡村教师提名奖、2021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等荣誉。

【故事】

“外公,回来吃饭啦。”循着喊声,蒋丛青来到清溪小学教学楼二楼北侧,笑着朝家门口的外孙女豆豆挥手,便抬起人字梯,慢慢走下楼。

8月28日中午,蒋丛青完成了四年级教室的天花板修补,“快开学了,校园里的角角落落都得收拾一番。”

这是蒋丛青坚守瑶乡教书育人的第36年。心系学生,与校为伴,他的初心一如往常。

1985年,当17岁的蒋丛青成为一名代课教师后,父亲将一枚珍藏的园丁荣誉纪念章送给了他。“这枚纪念章是国家对父亲为教育奉献毕生的肯定,就像是‘传家宝’传到了我的手中,让我深受鼓舞。”自此,“园丁”二字,成了蒋丛青心头最崇敬的守护。

据女儿蒋丽丽回忆,当年父亲当代课教师时每月工资仅45元,但工作却十分忙碌,“不是在进行家访,就是在找放学未归家的孩子。”

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当秋季开学前,蒋丛青经常会为班里交不起学费的贫困学生垫付学费,一个、两个、五个……那点微薄的工资所剩无几。当妻子找他拿钱日用时,蒋丛青只能笑笑说:“得让孩子们先上学嘛,不然没书读要去哪。”

1994年,辗转多校执教的蒋丛青回到家乡学校清溪小学,并留任至今。如今该校是江永县粗石江镇仅剩的两所村小之一,他的坚守,让村里的娃娃们可以在家门口就读。

从蒋丛青家走到校门口,不过百步,所以与学校、学生有关的任何事,他总会随叫随到,身体力行。食堂用水困难,他挑着桶从家里一趟趟担水应急;暴雨将学校围墙冲垮,他连夜带着村民们修补;刚分来的年轻教师思乡情浓,他经常张罗着大家来吃家常菜,当他们是自家孩子……

“如果不是蒋老师的帮助,我可能看不到更远的未来。”现就读于江永一中的邓洪文以前家庭困难,读四年级时因意外导致左眼晶状体碎裂,顿时失明。是蒋丛青和当时也在学校任教的蒋丽丽为他发起捐款、联系爱心医疗机构,才让他重新拥有光明。

因为蒋丛青的鼓励,本村学生何美婷成功考取公费师范生,毕业后将回到家乡执教。她的弟弟蒋俊杰因智力障碍,适龄入学时仍被父母留在家中。“先把孩子送去课堂,钱的事不用担心。”3年来,孩子的保险、午餐等费用都由蒋丛青个人垫付,而蒋俊杰也在集体生活中学会了基本行为规范。

作为清溪小学的校长,蒋丛青在担任四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同时还兼任了综合、体育等科目的教学。2018年,国家补贴专款开展免费午餐,他又多了一项新的工作:为孩子们置办午饭。

镇上只有赶集的日子才能挑选到更丰富的食材。为了货比三家、节省开支,蒋丛青和妻子坐上开往县城的班车,穿梭于各大批发市场间,再把挑拣好的货品满满当当带回村里,却从未给自己买回哪怕一件衣裳。

“我喜欢校长爷爷和老师们煮的菜,好吃极了。”懂事的孩子们总会在吃完饭后,抢着帮老师们洗碗,收拾餐桌。

如今,蒋丛青还有4年就要退休了,他希望有更多的教师前来接力,将村小的办学延续下去。

【记者手记】

一家三代人接力

曾玺凡

从父亲到自己、再到女儿,蒋丛青一家三代人接力瑶乡教育事业,已横跨半个多世纪。

蒋丛青父亲是清溪村新中国成立后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又回到山里教了一辈子书。他常对蒋丛青说,做人不求官、不求钱,在瑶山当老师教好学生是最大的人生价值。这对蒋丛青影响很深,激励他一辈子留在了乡村学校。

同样受父亲影响,蒋丛青的女儿蒋丽丽从高校毕业后,也选择回到家乡,在清溪小学教书6年。

在他看来,如今村里的家长们大都背井离乡外出打工,留下孩子们与祖辈相处,教育很容易缺失。正因为蒋家人的付出,这个瑶族古村落才走出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

相关链接:湖南教书育人楷模①|何继善:一生杏坛“大先生”

湖南教书育人楷模② | 石灵芝:为了教好课,她在旱厕里守到深夜

湖南教书育人楷模·提名奖①|郭雄辉:折翼飞翔的教育雄鹰

快来点赞!他们是今年“湖南省教书育人楷模”

相关专题:2021年湖南教书育人楷模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