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城的光荣与寂寞

2021-09-03 09:21:1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筏子] [编辑:刘茜]
字体:【

筏子

1967年,成立莫尔道嘎林业局。1968年,建立莫尔道嘎镇。1970年,莫尔道嘎林业局正式投产。

先有莫局,后有莫镇。莫尔道嘎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林城。

“广厦亿万间

等这儿的木材做门楣

铁路千万条

等这儿的枕木铺钢轨”

新中国成立伊始,百废待兴,国家经济建设急需大量木材。现代诗人郭小川抒情诗《祝酒歌》中的这几句,抒写的就是当时国家等待林区大力支援的这种迫切。

50多年来,莫尔道嘎几代务林人,带着光荣与梦想,肩负责任与使命,天当被,地当床;先生产,后生活;边生产,边建设……把最美好的年华,把热血、汗水、智慧甚至生命,奉献给国家的林业事业。他们爬冰卧雪,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中生产、生活。伐木工人每天喊着号子,踏着积雪,扛着斧锯,走进原始森林,伐木,抬木,运木。住的是工棚子、地窨子,吃的是水煮冻白菜,喝的是雪融水。从完全人工采伐到简单的机器运用,直至现代化机械作业。油锯、绞盘机、森林小火车,各种机器声汇成的森工交响曲,响彻山谷。一根根粗壮的原木,顺着坡道滚落下山;贮木场里,卸、造、选、归、装,各道工序紧锣密鼓,好个大干快上,热火朝天。木头源源不断地被运往全国各地,支持国家的各项建设。

这一切,随国家禁止天然林砍伐的部署实施而宣告结束。60多年来,过度的采伐,大兴安岭木材资源几近枯竭。为了培育资源,储备木材,恢复环境,2015年4月1日,大兴安岭林区全面停止天然林商业性采伐,莫尔道嘎50多年的木材生产也因此画上了句号。曾经,莫尔道嘎林业局职工队伍从最初的200人,壮大到20000多人。停伐5年多,林业局现存职工2000多人。他们顾全大局,迅速跟上转型,从伐木到护林,变砍树为看树,继续为国家的林业事业发挥自己的能量。

如今,我们穿梭林间,再也看不到当年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听不到伐木工人声震林木的放山号子。只能来到贮木场,抚今追昔,缅怀过往。

贮木,是林业生产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林业人一年劳动成果的展示。贮木场曾经是林城最耀眼的地方。我前后3次来到莫尔道嘎,每次都必到贮木场走走看看。第一次是15年前,当地朋友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参观贮木场,那时的贮木场是林业人最自豪的地方。走在运送木材的铁轨上,看着两边堆积如山的木头,呼吸着阵阵迷人的木香,我深切地感受到了林城人收获的喜悦。

第二次是5年前,正是那一年,大兴安岭林区正式全面停伐,林城已然失去了当年的热闹和繁忙,当地朋友也不再愿意陪我来贮木场了。清晨,一个人徒步到贮木场,我从铁门的缝隙里钻了进去,偌大一场地就我一个人,显得十分的寂寥。天空一会儿曦光,一会儿小雨,我的心情亦如这天气一样复杂。贮木场由辉煌时候的1000来人,只剩300多人,木材也只出不进,越来越少。随着莫尔道嘎最后一个林场的关闭,它即将完成自己的历史使命。

今年是第三次到莫尔道嘎,当地人已不太愿意再提起贮木场了。一个雨后的黄昏,我带着几个远道而来的朋友到贮木场看看,沿着铁丝网绕贮木场一圈,最后也是找到一个缝隙钻了进去。贮木场早已成为一片废弃之地,没剩下一根木头。荒草、野花、积水,陪伴着轨道、吊机、铁架,寂寞地讲述着林城昨日的荣光。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