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治乡村·聚力振兴】书香门第“博士村” 德不孤单必有邻——乡村治理的“秧田之路”

2021-09-03 08:31:08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王文隆] [编辑:刘茜]
字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王文隆

开车进入捞刀河畔浏阳市沙市镇秧田村,一幅农耕图在眼前展开:稻秧满田,碧色接天,农人田间劳作,白鹭远处伴舞。

正值秋季开学日,秧田完全小学又热闹起来。校门旁、枸树边,石刻于11年前的“秧田完全小学扩建捐资芳名”榜依旧醒目,捐资者都是秧田村村民。

崇文重教,在秧田村由来已久,“博士村”的美名更是其生动注脚——到目前为止,这个浏阳北部的村落走出了26位博士、176位硕士及近700名学士。今年,村里又有19人考上大学。

勤耕重教,尚学进取,秧田村以村民自治为基础,以法治为保障,以德治为支撑,实现乡村善治,走出一条乡村治理的“秧田之路”。今年初,秧田村获评“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

耕读传家久,远有“武汉亲”

好家风出好子女。秧田村人懂得这个道理,各家各户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

经过村民罗玉艳家,她恰好牵着孙子回来。她笑呵呵地说,女儿罗朝霞就是一名博士,现在扬州大学当教授。她介绍,自家的家训就是“博览群书,学会修身;尊老爱幼,学会感恩”。

村民罗卫民家的家训则是“奉祖先,孝父母,睦兄弟,和夫妻”。69岁的罗卫民边念边解说,话匣子一打开就关不上。

家风影响民风,自治德治与法治结合,秧田村社会风气、精神风貌有口皆碑。

一段佳话在当地众所周知。

去年9月26日,冒着淅沥秋雨,武汉市汉阳区复地翠微新城小区20多位业主代表来到秧田村。他们大清早出发,用一天半时间,完成赴秧田村感恩之行。

原来,7个多月前的2月21日,他们接受了来自300多公里外的秧田村父老乡亲的无私援助——两大卡车生活物资。

翠微新城小区住着老家在秧田村的罗双燕教授,去年回到村里过春节,突遇新冠肺炎疫情袭击。他建议支援武汉,得到大伙赞同。

捐资随即进行,你100元、我200元……乡亲们虽不算十分富裕,却纷纷慷慨解囊。村民张建新身患重病,其家2019年底才脱贫,听说支援武汉抗疫,他连捐两次钱,上小学的孙子也把压岁钱捐了。

大家凑齐18.6万元,购买了两卡车生活物资运到武汉。翠微新城小区共1477户,每户分到10公斤面粉、4挂面条、一壶食用油以及醋、酱油等。

“最艰难的时候送来了我们最需要的物资,真是雪中送炭!”翠微新城小区居民十分感动。居民代表握着秧田村负责人的手说:“我们过来就是要当面道一声‘谢谢’,今后咱们要像亲戚一样走动啊!”

此言不虚。不仅国庆节、春节等节假日互相走动,小区居民们还带着孩子来到秧田村参观,感受这里的耕读文化。

诗书继世长,近有“研学热”

走在秧田村,“研学基地”的牌子十分醒目。走访村民时,记者又碰到有人在房前整理民宿标牌。

诗书继世长。秧田村崇文重教、耕读传家,先建成有近20名博士照片、事迹的博士墙,又筹资数百万元,建好占地3000多平方米的耕读文化馆,这也是湖南省目前唯一的村级文化馆,里面分5个展区,通过2000多件实物、图片、雕塑等,展示当地发展变迁。

同时,秧田村将耕读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和屋场建设,修复了有数百年历史的老龙井、罗氏老槽门、文体馆、室内篮球场、街心花园等。

“博士村”变了,前来参观的人越来越多。

如何让游客留下来? “打造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2019年,在浏阳市文旅部门支持下,秧田村决定挖掘深厚的文化底蕴,以文促产,推动生态农业、休闲观光、研学旅行融合发展。其形式为“村集体+公司+农户”的众筹共建模式,村集体入股10%,80多户村民众筹资100多万元入股。公司约定,将基地10%的效益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入股村民均享受分红。

2019年11月,博士村研学实践基地入选长沙市第三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创建基地名单。

“孩子们可以在这里逛耕读文化馆、农家书屋,也可以体验插秧、打禾、种菜、抓鱼等农事活动……”秧田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罗碧儒说,研学基地越来越红火,“最多的一天来了65台大巴,2400多人。”

村里借助研学旅游,又办起了民宿,两者互为促进。

为了开办民宿,村民罗洪武夫妇花了2万多元购买家具、电器,一度有点担心回不了本。没想到,13张上下铺经常爆满。“两个月就回本了,今年赚个七八万元应该没问题。”罗洪武十分乐观。

“前一向天气热,加上又遇到疫情防控,研学没有开展。开学后,就又会有学生团队过来了。”秧田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邓加长介绍,如今秧田村有50户人家开起了民宿,餐馆也有四五家,住宿接待能力超过2000人。

相关专题:善治乡村·聚力振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