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6日,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石燕湖村。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范远志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欧阳倩
【村情概貌】
长沙市雨花区跳马镇石燕湖村地处长株潭绿心地带,森林覆盖率超过90%。全村有2000多亩花卉苗木种植基地,超过一半的村民从事苗木花卉生产,村年人均纯收入近3万元。近年来,从种树卖树转型为卖服务、卖技术、卖景观等,该村“美丽”经济悄然升级!
【现场见闻】
10月中旬,石燕湖村将作为分会场之一,迎来省花木博览会。
调运花卉、布置展览,加快推进石燕湖通景大道工程……眼下,石燕湖村忙碌不已。
“我们干劲十足!期盼可以搭乘展会的春天,加快产业转型、乡村振兴的步伐。”石燕湖村党总支书记刘亚洲说。
周期长、收入低,明天谁来种树?
今年57岁的黄一树,是土生土长的石燕湖村人。
“我的父亲种了一辈子的树。种树是件漫长的事,三年五载也不一定能见效益。”黄一树的担心不无道理。2007年,在红星花卉市场做生意的黄一树回到石燕湖村,流转了200多亩土地种上树。除开前期投入,前几年每年还要投入二三十万元才能维持运营。
“种树、卖树,这样传统的方式周期长、收入也低。”看到这一点后,2009年黄一树开始向造景卖景转型。
造景,指的是给树木做造型,并以三五株树木为一组构成景别。黄一树经营的育景园,主打珍珠红。一株球形的小型珍珠红盆栽大概六七十元一株,但通过造型修剪或者构成组合景观,售价能翻十余倍。
从父子两人并肩作战,到黄一树带出7个造型师徒弟;从卖树到卖景,找到了转型的道路,生意也慢慢好了起来,每年有三四百万元的收益。
“只有赚得到钱,才能留得住人。倘若一直赚不到钱,那一二十年后,谁来种树?”黄一树的话意味深长。
黄一树“留”住的第一个苗木造型师是侄子黄洪昌。1989年出生的黄洪昌,原本在深圳做厨师,2011年他放下大勺、拿起了园艺剪。
8月28日,记者在育景园看到黄洪昌时,他正在园林做修剪。黝黑的皮肤,架着一副眼镜,粗壮的手臂提着一把电锯。“修剪不仅是体力活,还是个技术活。要保持电锯的平稳,注意树木的曲线。”
放下电锯,黄洪昌又抡起了一匝铜线,绕在树枝上。“这是固定和引导枝叶生长方向。一般来说,要先给树木做‘骨架’,再进行修剪‘做衣裳’。”
黄一树在旁笑着介绍说:“你别看他现在好像有使不完的劲儿,他打过4次‘退堂鼓’。”
黄洪昌有些不好意思,推了推眼镜说:“刚开始学时,觉得又难又没钱赚,学进去后越学越有意思。现在我每年能赚15万元,这既是自己感兴趣的工作,又离家近能照顾家里,何乐而不为呢!”
跟黄洪昌一样的苗木造型师,黄一树基地有十余名,优秀师傅每天的工资能达到1000元。
刘亚洲介绍,这几年,区里也投入资金,给农民做培训、评选园艺匠人等,鼓励其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去年,石燕湖村销售苗木花卉150万株,输出苗木技术服务2.4万人次,产业年收入达4000万元。
既造风景也奔“钱景”,年轻人争当“新农人”
“村里的年轻人越来越多了!”黄一树说,这是村里这几年的显著变化。
与老一辈传统的园艺人相比,年轻人更直接:“光有风景还不够,还得要有‘钱景’。”
在黄志光的“胖子花园”基地,暴烈的夏季似乎没有给花园带来“重创”,几场雨水过后,花卉绿植竞相斗艳,红的燃起“火焰”,粉的荡出“霞光”,白的溢出清香。
今年读研究生三年级的周茵,戴着草帽、穿着帆布鞋,猫着腰给一处微景观拍摄。周茵是黄志光的外甥女:“我和舅舅是合伙人的关系。”周茵轻快的语气中有一丝得意。
两人相约这样合作:周茵负责帮基地拍视频,开拓线上推广渠道;周茵主营的园艺设计如果跟客户谈妥,后续施工和布景所需的花卉苗木黄志光须低价供货给她。
周茵每天扎根在基地,写脚本、拍摄、剪辑、上传视频等。她运营的视频账号目前有1万多名粉丝,平均每周都有10余单从线上引流到线下。
“我舅舅那一辈主要盈利方式还是开门店,而我是想做园林服务,包括园艺设计、现场施工以及后期花卉维护,为客户提供一条龙服务。”周茵说起两代人不同的思路。
去年,周茵“小试牛刀”赚了30万余元。“这对我们学生族来说,可是笔巨款呢!”周茵大笑。
1998年出生的蔡华梅,从广西生态职业学院园林专业毕业后就职于多肉老板易中全的基地。做了段时间的销售后,蔡华梅转型做起了网络主播。
“我们在直播间做多肉拍卖。比如,选定紫乐这个品种,然后以一元钱作为起拍价,吸引网友到直播间竞拍,以2分钟后网友最后的出价作为售价。”蔡华梅介绍,这样模式为基地迅速积攒了一批粉丝。
易中全的侄女易琳钰,今年22岁,刚从湖南城市学院毕业,也来到了基地负责财务和销售。“目前我们社区团购来势比较好。”易琳钰介绍,他们跟兴盛优选合作开通社区团购,这一渠道的销售约占总销售的三分之一,最高纪录一天卖了1.3万盆。今年7月至8月,疫情防控期间,多肉销售不降反升,同比增长30%。
“现在的年轻人都追求仪式感。我们也在思考,如何让多肉像玫瑰康乃馨一样能踩上节日的红利。”易琳钰说。
■记者手记
留住年轻人
欧阳倩
留不住年轻人的乡村是没有希望的。让年轻人留在农村,聚集农村人气,凝聚发展后劲,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
靠什么留住年轻人?石燕湖村探索了答案。
靠“性价比”。以前,年轻人在外地打工,收入虽比在乡务农高,但背井离乡,家庭与工作“难两全”。现在,年轻人在家门口也有活干,收入不比打工低,还能就近照顾家庭,生活“性价比”高!
靠吸引力。“好山好水好寂寞”,这是不少年轻人对农村的调侃。而现在,青山绿水散发出浓浓魅力。年轻人在这里做起了带货直播、导游,当起了苗木造型师、树艺匠人,开起了民宿、农家乐等,为乡村振兴输入了新鲜血液。
近5年,石燕湖村在外务工人员较之前减少了三成,常驻流动人口、来村创业的年轻人等较之前增加了一倍。
立秋过后,花卉苗木迎来更加美丽的绽放,石燕湖村民也进入一个更加丰硕的季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