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乡村看小康】“白龙”腾飞 ——湘乡市月山镇白龙村见闻

2021-08-16 07:27:50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潘华]
字体:【

生机勃勃的湘乡市月山镇白龙村。陈旭东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曾佰龙 通讯员 冯碧玉

【村情概貌】

湘乡市月山镇白龙村,天蓝水清,人勤物丰,风景秀丽。由原褒坪、褒麓、褒龙、安冲、白龙5个村合并而成。主要以种植业为主,共有1328户5398人,党员151人,去年,村民人均纯收入16400元。全村形成“一主三特”(一主指柑橘基地,三特指猕猴桃种植、红薯粉加工、瓜蒌种植)产业结构,村级集体收入今年有望达到15万元。近年来,白龙村不仅甩掉“贫困村”帽子,还一跃成为湘潭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现场见闻】

褒忠山是湘潭最高峰,长年云缭雾绕,层峦叠嶂,美不胜收,湘乡市月山镇白龙村就在山脚下。8月14日,记者走进白龙村,感受村民的小康生活。

兴产业,欣欣向荣

白龙村猕猴桃基地,200多亩猕猴桃枝繁叶茂,形成一个天然凉棚,凉棚下硕果累累。村民彭和平正抓紧时间除草、剪枝。彭和平的家庭条件不好,妻子、儿子相继患病,花光了积蓄,还欠了不少债,曾是贫困户。在驻村帮扶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以两亩多地入股猕猴桃基地。依托该基地,彭和平每亩能分红1000元;加上务工收入,每年增收1万多元。白龙村还有10户贫困户也与猕猴桃基地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务工、土地入股等方式,年收入可达1至3万元,去年彻底摆脱了贫穷的日子。

猕猴桃基地不远处,是村里的一家红薯粉加工车间。投产第一年,生产“白龙牌”红薯粉丝4万公斤,供不应求。在红薯粉加工车间带动下,该村流转400多亩山地种植红薯。“我家种了2亩多红薯,年收入1万多元,今年收成估计会更好。我和儿子在车间打工也有好收入,日子越过越有奔头。”村民周铜民说。

村头千亩媛红椪柑,绿油油一片,半人高的树上挂满了果子。白龙村党总支书记吕辉说:“今年是第三年,椪柑可以上市了。去年村里入股椪柑基地40万元,今年可以分到3.2万元红利,村集体增收有望。”

村里产业欣欣向荣,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80后谢招不再外出打工,他承包50多亩荒地,种植中药材黄精,收入可观。“我发展的是订单农业,按照亩产200公斤黄精计算,年收入能达到40万元。”谢招说。

从村头走到村尾,媛红椪柑基地、苗木基地、瓜蒌基地、黄精种植基地生机盎然,村民在基地“上班”,工资日结,分享着乡村产业振兴带来的红利。随行的驻村干部向记者介绍白龙村的变化:过去白龙村是“省级贫困村”,交通不便、土壤多砂、水利薄弱,发展一度迟滞。近年来,白龙村抓住机遇发展产业,成立5个专业合作社、1家公司,形成“一主三特”产业结构,去年村级集体收入11.6万元,村民人均纯收入16400元。

“三剑客”,功不可没

白龙村借产业腾飞,离不开“三剑客”。他们是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兼第一书记颜克端、村党总支书记兼村主任吕辉、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赵雄伟。

当时,在外经商的村民王卫华有意回月山老家投资兴业,种植柑橘。颜克端多次上门沟通、洽谈,把土壤样本送到农科院检测站,证明白龙村的土质比其他地方更适合种植优质椪柑。王卫华被颜克端的执着打动,椪柑基地建成,村集体收入一年增加7万元。

白龙村党总支书记吕辉曾经是一名教师,后下海经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2008年,村里换届选举,没有报名参加选举的他,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当镇里通知他回家赴任时,吕辉很吃惊,抱着“回去试试”的心态当了村主任。从此,再也没有卸下担子。

驻村帮扶工作队副队长赵雄伟2019年来到白龙村,尽管是“后来者”,但工作一点不显生疏。一辆单车、一顶草帽,赵雄伟迅速拉近了与村民的距离,同时利用自己做过多年宣传思想工作的经验,当起了村党总支建设的“凝合剂”。村民说,颜克端的“刚”,吕辉的“柔”,赵雄伟的“圆”,“三剑合璧”,凝聚起白龙村党总支的强大合力,筑牢了基层党组织“堡垒”。

今年5月初,湘乡市委党校新派驻的乡村振兴驻村干部龙东阳入村履职。5月12日,新老驻村队员顺利完成交接,颜克端与赵雄伟撤退。送别原驻村队员,白龙村村民心中有太多不舍。村支两委专门定制几面锦旗,吕辉带村民送到湘潭市财政局和湘乡市民政局,代表全体村民感谢两家帮扶单位和两位驻村干部的真情帮扶。

现在,白龙村驻村帮扶队的“接力棒”传到乡村振兴工作队队员的手上。齐心协力发展村集体经济,白龙村借助特色产业腾飞。

■记者手记

发展产业是根本

曾佰龙

白龙村走产业振兴的路子,村民在家门口“上班”,农村抛荒土地被盘活,农业发展开始走集生产、储藏、深加工、直播带货、物流于一体的路子,“三农”问题迎刃而解,乡村振兴指日可待。

过去的白龙村,土地贫瘠,交通闭塞,是省定贫困村。坚守传统种植业,村民越穷越种,越种越穷。在上级党委政府和驻村帮扶工作队的支持下,兴产业、促就业、抓班子,成了驱动“白龙”腾飞的“三驾马车”。在“三驾马车”的带动下,“白龙”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白龙村只是湘潭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湘潭的广袤乡村,正在展开乡村振兴的广泛实践,有的村集体流转土地,走集约化经营路子;有的村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发展特色养殖;有的村“请老乡,回故乡,建家乡”,吸纳致富能手搞活集体经济;有的村干部带头上场做“运动员”,组建经营实体,发展集体经济。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乡村看小康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