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乡村看小康】“洗脚上岸”生活美——辰溪县仙人湾瑶族乡渔业村见闻

2021-08-10 06:53:06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刘茜]
字体:【

8月3日,辰溪县仙人湾瑶族乡渔业村。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夏涛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夏涛 周紫云 通讯员 潘炳蓉

【村情概貌】

渔业村位于辰溪县仙人湾瑶族乡东郊,沅江傍村流过。全村辖4个村民小组148户487人,村域面积225亩,无耕地。2020年以前,村民经济收入主要以水上捕捞为主,是全省内陆地区成建制的渔业村级组织。自2020年1月1日实施长江十年禁捕计划后,该村渔民全部“洗脚上岸”,转型发展,稳定实现转产增收。2020年,该村人均纯收入9500元;先后被评为怀化市美丽乡村示范村、湖南省文明村。

【现场见闻】

8月5日,正逢辰溪县仙人湾瑶族乡集镇赶集,记者驱车穿过拥挤的街道,沿江而行,不到2公里便来到渔业村。

这是一个“袖珍村”,全村地域面积只有225亩,不到10分钟便转遍了全村。

村中屋舍俨然,庭院整洁,堂前屋后多植花木。让记者眼前一亮的是,每家每户的大门口,渔业村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的牌子,挂在最显眼的地方。同行的渔业村党支部书记助理高堃自豪地介绍,渔业村先后被评为湖南省文明村、湖南省卫生村、湖南省扫黄打非示范村,怀化市文明村、怀化市美丽乡村示范村。

以前捕鱼,现在护渔

傍晚时分,夕阳西下,落日余晖洒满村庄,村边的江水波光粼粼。三三两两的老人走出家门,来到临江观景台回廊坐下,享受江面吹来的习习凉风。妇女搬来音响,跟着音乐节奏,欢快地跳起广场舞。

此时,村民曾祥满、曾德龙穿上救生衣,径直走向沅江边停靠的快艇,准备开启他们每天早晚两趟的巡河。今年61岁的曾祥满,以前是渔民,在沅江中打了20多年的鱼。曾德龙今年55岁,15岁上渔船,打了40年的鱼。可如今,他们的工作是护渔。

2020年1月1日,辰溪县全面贯彻落实长江十年禁渔计划。渔业村率先在全县推行清船、清网、清湖、清江行动,全部渔民“洗脚上岸”,转型发展。

曾祥满、曾德龙等上了年纪的老渔民,被安排在村里的公益岗位上,负责村里的环境卫生、护渔巡河、暑期防溺水等,一年有1万元的收入。

快艇马达轰鸣,犁开碧绿的水面,翻腾的波浪,惊起岸边水草丛中的白鹭,贴着水面扑腾着翅膀朝更远处飞去。

“以前捕鱼,现在护渔。”曾祥满驾驶着快艇,沿着河岸巡查,看有没有违规钓鱼和下河游泳的人。“禁渔好啊!我们老哥俩又上岗了。”曾德龙告诉记者。

前些年,沅江过度捕捞导致江里的鱼一年比一年少。“现在好多了,巡河的时候,还能经常看到鱼群‘炸水’。”曾德龙说。

外出务工,是渔业村很多年轻渔民上岸后的选择。当地发挥致富带头人的作用,鼓励他们组织带领村民外出就业。

在沅江边的观景台上,55岁的村民曾玖连摇着蒲扇、喝着茶。天气太热,他前不久刚从武汉回来避暑。

“搭帮村里能人杨文义,他在三一集团上班,带着我们10多个同村人在三一集团做事。”曾玖连告诉记者,自己年纪大了,只能打打杂,一个月还有五六千元的工资,年轻人干技术活收入更高。

据渔业村村委会主任杨文武介绍,今年以来,该村4名致富带头人已带领47名渔民稳定就业,自助创业渔民11人,已消除零就业家庭,大家稳定实现转产增收。

靠水吃水,吃出新样

渔业村地域面积狭小,没有耕地,村民离船上岸后,几乎没有生产资料,以前蔬菜大多要上集镇去买。有的靠捡邻村的荒地,种点瓜果蔬菜。

杨文武深知,渔民要“能上岸、稳得住、能致富”,发展产业是关键。渔民出身的他,看着眼前的一江碧水和两岸青山,和村里党员干部、能人代表多番商议,绘就渔业村的产业发展蓝图。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渔业村依托沅江山水资源,建设美丽乡村度假村,打造湖南渔俗文化第一村,大力发展以渔业文化为主导的休闲旅游产业,建立了村文化活动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沅江观景台、沅江茶楼、沅江宾馆、沅江记忆博物馆、山水实景舞台、沅江十里画廊等旅游设施。

在该村沅江记忆博物馆,记者见到,各种各样的沅江奇石摆得满满当当;由沅江中挖出来的阴沉木制成的雕塑,因形赋神,惟妙惟肖;传统的捕鱼劳作场景,通过实景、图文、视频等多种形式生动再现。

杨文武告诉记者,该村还开发了多种旅游产品,有玉石吊坠、玉石手镯、阴沉木梳子、阴沉木镇纸等,深得游客喜爱。

禁捕退捕后,有的上岸渔民并未放弃老本行,开始琢磨岸上生态流水养鱼,村民米长雄就是其中一位。

在米长雄的生态农业有限公司,6口装配式鱼池里清水翻腾、鱼翔浅底。“抽取井水循环养殖,一个池子养四大家鱼2000公斤。”米长雄一边喂饲料一边说,自己还承包了村里一口14亩的山塘养鱼,忙不过来的时候,就请村里人过来做事,最多的时候一天要请五六个人帮忙。

【记者手记】

因地制宜奔小康

李夏涛

行走在渔业村,记者的感受是真小。

值得称道的是,当地突破土地稀少、生产要素缺失的“瓶颈”,因地制宜,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做足沅江一江碧水和两岸青山的文章,并以当地沉淀千年的传统渔业文化资源为内涵,发展乡村渔俗文化旅游。这不失为一条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道路。

路子选准了,聚精会神干。仙人湾瑶族乡党委书记米仁勇介绍,各级党委、政府大力支持渔业村建设,村民们也齐心协力求发展。为支持渔业村发展乡村旅游,上级政府从观景台建设、旅游码头打造、村级污水处理、旅游停车场建设、亮化工程等多方面提供帮助。

辛勤付出带来丰厚回报。如今的渔业村,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村民就业和增收机会也越来越多,村民的日子越过越红火。

选准路子,久久为功,渔业村乡村振兴必将又有一番新景象。

相关专题: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走进乡村看小康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