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最美铁路·揭秘百年粤汉铁路|淩鸿勋和粤汉铁路的故事

2021-07-28 23:48:2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龙腾] [编辑:杨帆93]
字体:【

华声在线7月28日讯(记者 龙腾 通讯员 徐勤)谈起粤汉铁路全线通车,有一位人物一定会被提及。他就是淩鸿勋。

淩鸿勋(1894—1981)祖籍江苏常熟,生于广州,铁路工程专家、教育家。曾任交通部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校长,铁道部和交通部技正,铁路工程局(处)长兼总工程师,铁路管理局局长,交通部常务次长,代理部长等职。1929年起先后主持修建了陇海、粤汉、湘桂、天成、宝天等铁路干线(含区段),成为继詹天佑之后国人自己修建重要铁路的又一先驱。

▲ 局长兼总工程司淩鸿勋亲钉最后之道钉

从小股东到大局长

历史有时候就像小说中的情节那样巧合。

1905年,12岁的淩鸿勋在广州府中学堂读书时,花了一块钱毫洋,做了粤汉铁路的小股东。想不到过了27年之后,粤汉路尚未建成,而他被派为此路的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负责接筑湖南株洲至广东韶关一段。3年后,粤汉铁路在湘南一个叫太平里的小站接轨,又由他来打进最后一颗道钉。此时,想及30多年前自己在此路投资一元的事,淩鸿勋心头不觉泛起另一种滋味。

1932年9月下旬,正在陕南参加实业考察的淩鸿勋收到一封电报,铁道部部长顾孟余叫他赶紧到南京一趟。见面之后,得知要调他到粤汉铁路株韶段当工程局局长。

1932年11月1日,淩鸿勋来到设在广州丝业银行楼上的办公室,正式就任株韶段工程局局长兼总工程师。

工程局迁往衡阳

淩鸿勋来到株韶段工程局后,到全线走了一遍。他觉得广州不是一个工程的中心,且广州很容易受政治上的牵制。他看中衡阳这个地方,差不多是株韶段的中心,又有湘江经过,是湖南很重要的一个地方。而且由衡阳往西,可到宝庆,往西南,可通广西,将来铁路很有希望从衡阳修筑出去。

1933年9月,株韶段工程局由广州迁到衡阳。淩鸿勋把家人儿女安顿在南京,只身一人来到衡阳。

粤汉铁路铺设于湘江东岸,火车站建在江边一里开外的蔡家皂,工程局便租借沿河这条街上的民房办公。

自从株韶段开工以后,衡阳的商务一天繁盛一天,地位日渐重要。衡阳的警备司令段珩要开辟马路,但当地没有筑路工程人才,段珩就请淩鸿勋帮忙。工程局正好有大批的技术人才,淩鸿勋就代为计划,并派测量队去测量。不久,衡阳城内扩建了几条马路,从此衡阳城内通了汽车。

慎选线路先难后易

湘粤两省交界自古以来是中原与岭南的屏障,特别是白石渡至坪石间,崇山峻岭,山高涧深,河谷弯曲,人迹罕至。在如此险要的地方修筑铁路,无疑困难重重。

其时英国工程师曾选定由乐昌至宜章一段线路,需凿隧道66座,共长5800米。淩鸿勋没有轻易拍板,他带领工程技术人员深入现场,翻山越岭,爬山涉水,几经复测,获得大量第一手数据。经反复对比,他认为宜章一地,本无必经之需要,最终确定舍弃宜章水而取白沙水之路,自乐昌直达郴州。此路径变更后,减去隧道52座,减少长度约4000米,节省投资400多万元,筑路时间也得以减省不少。

株韶段从哪里跨越长江与珠江的分水岭,这也是淩鸿勋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线路的坡度大小,对于选线十分重要。

此时正工程师李耀祥测得廖家湾为跨越分水岭比较最低之处,淩鸿勋随即召集技术会议讨论,最终决定将原越岭垭口从两洞湾移至西南4公里的廖家湾,从而避免了磨心潭之困难工程,此路径使线路高度降低了18.3米,坡度由千分之十五下降到千分之十,其最长一段也只有4公里,大大减少了施工作业量,于日后行车困难也大见减少。

▲ 粤汉铁路经过九泷十八滩

株韶段以乐昌以北至分水岭间90余公里一段最为困难,沿途要经过武江九泷十八滩,跨越白沙河,翻越分水岭,坚石开凿量达300万公方。且此段交通最不便,人烟亦稀少。

韶乐段通车后,淩鸿勋便开始组织乐昌以北这一段施工。他与工程技术人员一道,在白石渡至坪石的崇山峻岭间,依据山川地形,主持设计了5座石拱桥,其中3座石拱桥长度超过百米,最长的新岩下桥为6孔,长达190米,为当时全国最长的一座铁路石拱桥。5座拱桥全部用石头筑成,专供列车行驶,这无疑是一个大胆的设计,建筑难度极大。那段时间淩鸿勋带领工程技术人员,吃住在工地,与筑路工人一道,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完成了这一全线的重点工程。“五拱桥”在不到10公里范围内五跨白沙河,成为中国铁路筑路史上的一朵奇葩。

▲ 粤汉铁路罗家渡车站

难工先为进行,易工更可赶办。北段株洲至衡阳间路工平坦,主要以渌河、洣河、耒河三大桥工为较巨。1933年复工之始,淩鸿勋便组织技术人员钻验河底,赶先于11月间动工。1934年夏季水灾频发,最高水位达75米以上,为十余年来所未有,渌河、耒河两大钢桥屡建屡毁。经两个冬季施工,3座大桥桥墩工程完成。

分段施工南北并进

为加快株韶段建设进度,淩鸿勋将全线划为7个总段,分别测量开工。1933年9月,第一总段负责施工的韶关至乐昌49.76公里完成铺轨,移交粤汉铁路南段管理局接收。

1934年,全线测量业已先后告竣,株洲至乐昌间6个总段21个分段同时一齐兴筑,分途并进。在筑路过程中,因疠疫、战乱、水灾等原因,对施工进度一度造成影响。

为了加快株韶段工程进度,淩鸿勋认为从南北两端对向展筑外,中间衡阳至郴州一段必须同时进行。1934年4月,衡阳车站落成。8月,工程局搬进车站。

淩鸿勋考虑将来也需要车务人员,便在长沙、衡阳和广州三地招考车务学员,从高中毕业的优秀青年中考选了40人,在衡阳给他们种种训练。为了培养工务和机务人才,工程局还从交通大学、中山大学、岭南大学、北洋大学、湖南大学和中央大学等高校,挑选了二三十个有关科系的应届毕业生来铁路当实习生。当时全国最大的铁路工程就是株韶段,各校都挑选最好的学生推荐给工程局。

▲ 粤汉铁路邓家塘车站

难工先有把握,其余更可迎刃而解。在铺轨最后一个月,每日铺轨由一公里至三四公里,株韶段全线施工再无进展上之困难。

1936年4月28日,南北铺轨在太平里车站接轨合拢,淩鸿勋挥舞大锤,打进最后一颗道钉。至此,粤汉铁路全线铺通。

从全线铺通到全线通车

株韶段铺通后,淩鸿勋忙于工程的收尾工作和全线开通运营的准备工作。此时,由于“两广事变”爆发,株韶段刚完成的坪石南边田头水和乐昌以北九峰水两座30米长的钢桥被破坏。淩鸿勋同几位工程师马上赶到田头水、九峰水两个地方,组织工人日夜赶修,幸亏战事没有爆发,两座桥很快修复了。

▲ 粤汉铁路全线在廖家湾接轨。以上图片均由广铁集团提供

1936年8月1日,淩鸿勋就任粤汉铁路管理局局长,三段正式合并,管理局设在武昌,下设总务处、工务处、会计处、运输处、营业处。因为株韶段还有余工未完,在衡阳设株韶段工程处,由淩鸿勋兼处长。

1936年9月1日,粤汉铁路第一次开行广州至武昌直达客车。全程1096公里,列车运行40多个小时。至此,历时36年修建的粤汉铁路全线通车。这是中国交通史上一极可纪念之事,对于国家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937年10月1日,淩鸿勋正式离开粤汉铁路。两个月后,他从汉口前往南宁,担任南镇段工程处处长兼总工程师,肩负起赶筑湘桂铁路的新使命。

相关专题:发现最美铁路·揭秘百年粤汉铁路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