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电视理论片《选择》:理论节目的一次破圈

2021-06-29 20:43:57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邓正可] [编辑:潘华]
字体:【

华声在线6月28日讯(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邓正可)由中共湖南省委宣传部策划、湖南广播电视台出品、湖南都市频道制作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电视理论片《选择》今天起在湖南卫视、湖南都市、芒果TV同步开播。节目一共5集,从6月28日至7月2日,每天播出1集。节目在内容和形式上均进行了大胆探索,具有“湘字号”电视理论片的显著特点。

贯穿百年党史,彰显“理论的勇气”

《选择》全程梳理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历程,聚焦中国共产党在关键时刻的关键抉择,深刻阐释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第一集《开天辟地》,聚焦中国共产党在建党路上的选择。这一集着重讲述一百年前水深火热中的中国,先后进行了维新变法、民主共和等各种各样的救国探索,但均告失败。回答了为什么历史和人民最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第二集《星火燎原》,聚焦中国共产党在革命路上的选择。这一集着重讲述共产党如何选择“农村包围城市 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如何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问题。阐明了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并最终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第三集《换了人间》,聚焦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路上的选择。这一集着重讲述新中国为什么选择“抗美援朝”;中国共产党是如何带领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又是如何艰苦奋斗奠基立业,造出了“两弹一星”,如何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等,体现了新中国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

第四集《东风浩荡》,聚焦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路上的选择。这一集着重讲述中国共产党如何选择了改革开放,如何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如何建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如何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了新世纪。这些伟大的选择告诉世界:改革开放是历史的必然选择,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第五集《伟大复兴》,聚焦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选择。这一集着重讲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如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中国共产党选择如何引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面临着许多新的选择,比如选择如何应对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选择如何确保“第一个百年”目标的顺利实现,选择怎样的经济增长方式,选择如何应对新冠疫情等突发公共事件,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选择如何谋新篇、开新局等等。

打破固有范式,凸显“创新的锐气”

《选择》大胆突破了传统纪录片的固有模式,巧妙地设计了引子故事、嘉宾访谈、穿越追寻、选择时刻等四个环节。“穿越追寻”营造出一种沉浸式的体验,“选择时刻”让观众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节目既有理论的深度,又有戏剧的张力,更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也更能让人理解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比如引子故事《1919》,外景记者刘佳颍在夜色中搭乘电梯,按下“1919”的开门键,随后她进入的是悬挂着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巨幅肖像的展厅,这些历史人物纷纷开口说话,讲述他们救国救民的探索和未竟成功的苦闷。《选择》第一集《开天辟地》就这样从一百年前的救国理想娓娓道来。

而引子故事《白色1927》则铺垫了一种国民党反革命政变下的“白色恐怖”氛围。讲述的是共产党员谢伦父子英勇就义的事迹,谢伦对刽子手提出了最后的心愿:只希望自己比父亲晚死一步,因为他要尽自己最后的孝道,为老父送终。这一震撼心灵的选择拉开了《选择》第二集“星火燎原”的序幕。

《选择》每一集都会有外景记者用时空穿越的方式重回党史现场。比如第二集《星火燎原》讲中国共产党选择“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外景记者苏眉月跨进文家市里仁学校教室的一瞬间,她的着装即变成了1927年的模样。她“亲眼目睹”了秋收起义前敌委员会扩大会议开到了凌晨3点,对接下来部队是继续攻打大城市还是去到乡村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观众身临其境参与互动是《选择》的一大亮点。节目会回到百年党史上一些艰难的选择时刻,主持人请现场观众做出自己的选择。比如第四集《东风浩荡》,重回2000年中美关于WTO的第25轮谈判,双方有分歧的7个问题中方已经让步了2个,第3个问题中方是否选择继续让步?外景记者童鹤将问题交由现场观众,观众通过亮灯表达自己的选择。

运用最新技术,显现“创造的灵气”

《选择》将当前最新的XR 技术运用到舞台美术领域,产生了磅礴大气的视觉效果;通过AI算法“复活”老照片,实现了现场嘉宾与历史人物的“古今对话”;通过AR技术,实现了嘉宾从天南地北的外场直接走进演播厅的无缝衔接;运用不同时代风格的动漫,大大丰富了节目的影像语言;大胆使用创意短视频,迅速拉近了节目与年轻观众之间的距离。

XR又称为“扩展现实”,是当前比较新的一种虚拟技术,它的特点是能将真实与虚拟世界相融合,比如在真人背后营造出虚拟的场景。通过XR技术,《选择》将访谈现场设置于浙江嘉兴的南湖之上,旁边还漂浮着象征中共一大的红船,而背景则是浩瀚的星空,完全突破了传统舞台美术制作景片的局限。

《选择》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到了电视节目制作中,通过AI算法“复活”老照片,让照片中的历史人物动起来。经过AI团队长达两个月的“精算”,《选择》成功实现了主持人与梁启超、孙中山、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周恩来、彭德怀等历史人物的对话交流,而且历史人物说话时的口型和表情都十分接近真实的动态。

《选择》还在节目中用到了AR瞬间移动虚拟技术,让场外空间跟演播厅实现无缝连接。比如第一集外景记者刘佳颖从北京“赵家楼”旧址直接走回演播厅;第四集外景记者童鹤从莫斯科红场直接走回演播厅;第五集外景记者马萱从武汉汉口火车站直接走回了演播厅。

《选择》将五四版画、苏区漫画、新国漫等不同风格的动漫引入到不同时代的故事中,大大丰富了节目的影像语言。

为了实现更好的传播效果,尤其是适应互联网的传播规律,《选择》大胆地在节目中运用了创意短视频。比如第一集外景记者刘佳颖重回中共一大的会场,中共一大旧址的花瓶、火柴盒、门等“历史见证者”纷纷开口说话,生动地还原了中共一大召开时的历史细节。第三集外景记者王燕踏上鸭绿江断桥,她也听到了铁桥的“历史回声”,桥说:它在1950年8月27日亲眼目睹了美国的飞机轰炸了丹东。

第三集还有另外一条创意短视频,中国重返联合国的亲历者唐闻生来到台球桌旁,一边摆出了“两阿提案”,另一边摆出了“美日提案”,而台球桌面上通过绿幕技术呈现出基辛格秘密访华的场景。一个台球桌生动地“复盘”了1971年中国“入联”的重大选择时刻。类似天马行空的创意还有第五集,外景记者马萱从太空看到了中国航天的巨大成就。

相关专题:大型电视理论片《选择》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