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巢引凤、“链”动发展,“乘”沪昆高速迅跑——
邵阳经开区异军突起
邵阳经开区。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佳伟 通讯员 唐洁 肖薇
6月18日,记者驾车行驶在沪昆高速公路上,从邵阳东互通下来后,不到10分钟便来到邵阳经开区。园区办公大楼,挂着“全力创建国家级千亿园区”大幅标语。
沿着高速扩“版图”,5年引进企业388家
2014年,我省首次提出创新创业“135”战略构想,鼓励、支持邵阳市先行先试,建设“湘商产业园”。邵阳市在沪昆高速公路这条交通大动脉沿线,建设7个省级工业园区。2019年,邵阳市基本建成沪昆百里工业走廊,邵阳经开区就是这条走廊的核心引领区。
在园区亚太宝隆产业城建设工地,工人们干得热火朝天,以确保今年底一期厂房完成建设并投产。该项目总投资约20亿元,已建成厂房8万平方米,引进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20余家。
像亚太宝隆产业城这样的园中园,邵阳经开区还有智能终端产业园、东盟科技产业园等9个。邵阳经开区采取“工业地产”模式,已累计建成厂房60万平方米,让入园项目拎包入住、即投即产。
泰国湖南商会会长刘纯鹰,已在邵东市投资建设隆源中小企业创业园和电子信息产业园,又在邵阳经开区建设第3个产业园——东盟科技产业园。“除了当地政府盛情邀约、政策支持外,我也很看重这里的区位优势。”刘纯鹰说。
2016年12月,沪昆高速邵阳东互通扩建工程通车,由原来3进4出7条车道,扩建为5进11出16条车道,高速入口向市区前移475米,拉近了沪昆高速与邵阳经开区的距离,也成了邵阳经开区吸引企业落户的“资本”之一。
亚洲富士电梯总裁何春梅说:“沪昆高速是一条非常好的纽带,我们把公司从深圳搬到邵阳,交通是首要条件之一。”
得益于交通优势,邵阳经开区落实邵阳市委、市政府“迎老乡、回故乡、建家乡”战略,在全球邵商大会上积极与邵商对接,出台“产业发展十条”“招商奖励十条”等优惠政策,推行“零跑腿”全程服务,不断优化营商环境,5年吸引388家企业落户园区。目前,园区入驻企业共计达562家。
高速成为“生命线”,去年外贸增长11%
18日下午,5辆装满纺机、印染等设备的卡车,从邵阳纺织机械有限公司厂区驶出,从沪昆高速发往江西、江苏等地。公司副总经理高勇介绍,今年已签订涤纶短纤、无纺布等设备合同13.5亿元,公司正满负荷生产。
邵纺机是全国纺织机械类龙头企业,2018年搬至邵阳经开区。“城区老厂房已无法满足生产需求,大货车在运输时也十分不便。搬到园区后,厂区大,运输便利。”高勇介绍,目前,邵纺机已吸引邵阳巨峰机械等10家“链”上企业落户邵阳经开区。
在彩虹集团(邵阳)特种玻璃有限公司厂区,高端盖板玻璃正源源不断从达到国际领先水平的生产线上下线。
以彩虹集团为龙头引领,2018年,邵阳经开区启动中国(邵阳)特种玻璃谷建设,两年多来,先后引进铭基集团、兴悦科技等产业链下游企业28家。
作为玻璃谷“链”上企业,兴悦科技2019年8月落户邵阳经开区,去年创产值近5000万元,今年产值预计超1亿元。其负责人曾剑告诉记者,公司每天平均出货值达40万元,触摸屏等产品通过高速公路发往全国各地,便捷的交通让公司节约了不少运输成本。
邵阳经开区围绕先进机械装备制造、显示功能材料、智能家居家电等主导产业链招商,同时推动传统企业转型升级。至2020年底,入园企业中,一半以上为先进制造企业。
同时,邵阳经开区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邵阳海关相关负责人介绍,沪昆高速公路是邵阳经开区发展外贸的“生命线”,出口产品从邵阳运往上海港,仅需10多个小时。去年,虽受疫情影响,邵阳经开区外贸进出口总额仍达8亿多美元,比上年增长11%。
“十三五”以来,邵阳经开区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去年技工贸总收入达到802亿元,正向国家级千亿园区发起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