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潮 百年颂103】湖南首条地铁开通:一江两岸的长沙进入地铁新纪元

2021-06-22 07:00:57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潘华]
字体:【

2014年4月29日,湖南第一条地铁——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载客试运营,长沙从此迈入“地铁时代”,成为全国第18个开通地铁的城市。

今年“五一”期间,一组数据在长沙市民朋友圈“刷屏”——5月1日当天,长沙地铁全线网客流量达到285.12万人次,其中,地铁2号线全日总客流为103.78万人次,成为长沙地铁首条“百万客流”线路。

这条“百万客流”线路,是湖南历史上第一条地铁线路。伴随着它的开通,长沙市民的出行更便利,生活变得更加绿色、便捷、舒适。

交通被喻为城市的经络血脉。经舒络活,血畅脉通,城市的肌体才能健康。地铁,是现代城市中重要的公共交通手段,也是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对地铁,长沙人盼了多年,想了多年。

时间回到本世纪初。长期以来,由于受湘江阻隔影响,过江交通成为制约长沙城市发展的瓶颈,城市的空间结构与布局不够合理,道路系统条件先天不足……放眼全国,武汉、西安、南京等城市都修建了地铁,兄弟省会城市在地铁建设、运营方面已先行一步。长沙修建地铁,市民有呼声,现实有需求,政府有谋划。

2012年8月3日,长沙地铁2号线长沙大道站进行25米轨道吊装铺设,标志着长沙首条地铁进入铺轨施工阶段。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行 摄

2000年,长沙轨道交通建设被正式提上议程。当年6月,长沙市委、市政府组织修编了《长沙市总体规划》,首次提出“全市远景轨道网络规划方案”。同年7月,省发改委委托铁道部第四勘察设计院开展长沙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网络规划研究,长沙迈出了地铁建设实质性的第一步。此后,长沙地铁项目前期工作经历了艰辛曲折的过程,赴北京、上海等城市学习考察,展开线路现场踏勘,规划报告四易其稿,建设规划六选方案,反复论证……

2007年,国务院批准长沙进入二批建设城市快速轨道交通城市名单。2009年1月,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长沙市城市快速轨道交通近期建设规划(2008-2015年)》。

2009年9月28日,在700万长沙人的翘首以盼下,地铁2号线终于在长沙望城坡挥锹动工。

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穿越湘江,横贯东西,从光达站到望城坡站,全程19个站点21.926公里。

“在溁湾镇——橘子洲——湘江中路——五一广场这段湘江横穿区域,集中了2号线施工的各种难关。”时任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项目总工程师文志军介绍,这段区间拥有长沙最高密度的人流、车流、建筑物群,两处地质断层,灰岩、溶洞、飘石、河床内裂隙水丰富,地质条件复杂多变,施工难度和施工风险都很大。


(2011年8月13日,长沙地铁2号线五一广场站施工现场一片繁忙的景象。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郭立亮 摄)

让文志军印象最深刻的是五一广场站的建设。五一广场站是地铁2号线上最大的换乘站,所处地段繁华,高楼林立,商铺众多,正式动工之前,长沙市委、市政府就提出明确要求,施工期间要尽量保障五一大道畅通,保障周边大多数商家正常营业。为此,文志军带领团队花9个多月时间,组织参建方、周围商家召开了30余次座谈会,不断完善交通微循环疏解方案,最大限度保障施工路段的通行能力,直到得到大部分商家同意才开挖。

从五一广场站到橘子洲站,头顶是滚滚江水,位于橘子洲景区的橘子洲站是全国第一个江心洲上地铁站,施工难度极大。负责施工的中铁五局城通公司,在河床30米以下,开始了惊心动魄的征服湘江之旅。

“当时这一区段被称为2号线一期工程盾构施工的堡垒,对我们来说是非常大的挑战。”时任工程盾构施工项目经理李洲回忆说,地铁需要穿过湘江防洪大堤,江底河床地下水与江水连通,水量大,可能发生喷涌,且湘江东岸河床存在断层,断层处的大直径破碎石容易对刀盘造成影响,存在江底换刀的风险。

最后,施工团队驾驭由湖南本土打造的蛟龙—盾构机“湘江一号”“湘江二号”向其腹地进发,这两种盾构机在诸多关键部位进行了针对性的设计和改造,攻克了技术难关。

2014年4月29日,历时4年7个月、1600个日日夜夜的艰苦建设,湖南第一条地铁——长沙地铁2号线一期工程载客试运营,长沙从此迈入“地铁时代”。当天有14万人次“涌”进地铁,尝鲜试乘,人潮如春运。

至此,一江两岸的长沙进入地铁新纪元。此后短短几年时间,长沙地铁实现了从“一横”到“黄金十字”,再到“网络化运营”时代的历史飞跃。目前,长沙轨道交通已有6条线路投入运营,包括国内首条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线,还有数条线路正在建设中。

一条条加速铺展的地铁线网,推动长沙这座省会城市在开放发展的道路上跑得更快。


(2014年4月29日12时30分,长沙地铁2号线正式开始载客试运营,市民体验乘地铁出行。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健 摄)

“地铁时代”的来临,改变了长沙市民的出行方式,也标志着长沙城市品位、城市形象、城市功能提升了一大步。城市轨道交通的跨越式发展,推动长沙更好地融入长江经济带、长江中游城市群,放大核心增长极作用。未来,也必将助力长沙进一步奋勇争先,在建设现代化新湖南征程中当好领头雁。

我国首条中低速磁浮线在长沙开通

2016年5月6日,在万众期待中,长沙磁浮快线载客试运营。

这是中国首条自主设计、自主施工、自主制造的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也是世界上最长的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线。

长沙磁浮快线于2014年5月16日开工建设,全线起于长沙火车南站东广场北侧,止于黄花机场,线路全长约18.55公里,最高运行时速100公里。

磁悬浮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同极相斥、异极相吸”的电磁浮原理,以磁铁对抗地心引力,让车辆悬浮起来,用电磁力引导推动列车前行。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德国、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相继开展了磁悬浮运输系统的研发。

湖南在国内较早开展磁浮技术研发与应用。我国第一台单转向架磁悬浮列车于1995年5月11日在国防科大实验室试车成功。中车株机公司也成立了磁浮技术开发部(磁浮研究所的前身)。

2002年12月,中德合作的世界上第一条高速磁浮线在上海浦东试运行,技术非常先进,但造价不菲。湖南作为中部内陆省份,以“敢为天下先”的精神在长沙开通中低速磁浮商业运营示范线,具备完全自主知识产权,且每公里造价低于地铁,引得各界瞩目。

2020年4月28日,“2.0版列车”在长沙完成上线达速测试,跑出了每小时160.7公里的速度,较磁浮1.0版列车最高运行速度提升了60%,这标志着中国商用磁浮技术实现从中低速向中速的突破。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梁可庭 视频 周林熙 杨思 杨佳俊 视觉 周子茜

相关专题:湖湘潮·百年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