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旋律”如何与年轻人共鸣 ——从《觉醒年代》说起

2021-06-11 09:00:3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叶春池] [编辑:刘茜]
字体:【

叶春池

《觉醒年代》的后劲儿比想象中的更大。即使已经播完好几个月,社交媒体上依然有无数人津津乐道地讨论,剧中的一些角色和台词时不时登上热搜词条,豆瓣评分更是从开播8.5分、播完8.9分,一直涨到现在的9.3分,且评分人数还在不断增加。

《觉醒年代》不仅收获了口碑和流量数据上的成功,还闯入了年轻人的世界,在90后、00后中找到了受众群体。有网友说:“你在历史书上划过的一个句子,可能就是一个人的一生。”年轻人爱看《觉醒年代》,不仅是因为它剧本好,演员好,舞美摄影好,更是因为它成功地再现了百年前中国历史的真相。其实不是年轻人突然爱上了主旋律,而是终于又有一部主旋律的作品直击了他们的心灵。

觉醒年代yyds

微博上甚至有个很火的话题叫“觉醒年代yyds”(永远滴神)。似乎在不久之前,我们还很难想象一部主旋律剧集和 yyds 这样发源于年轻人的网络趣味的词语缩写合并成一个话题。在对历史人物的处理上,《觉醒年代》很难得的一点是,把他们放回了常人的位置,不是神一般散发着完美光芒,而是以“人性”感人。

主角陈独秀作为革命家和思想家时,勇敢、尖锐、激情四射,私下真诚洒脱,而在面对儿子时又全是拧巴的傲娇之态,是个被家人吐槽的“封建大家长”,在工作中也会表现非常激进的一面。李大钊的乐于助人,为帮路上偶遇的劳工不惜当掉自己的衣服鞋子,但却在自己妻子那获得“憨坨”爱称,也会在生活窘迫的时候跟孩子说吃羊肉塞牙的小谎言。蔡元培的“慢羊羊村长”形象在私下悠闲时也会将脚翘在桌上,还闭眼哼着戏曲,但在学生面对危险时,也会强硬地给出一句“不能伤害我蔡元培的学生”,在与政府斗智斗勇的时候也会展现“狡猾”的一面。辜鸿铭作为保皇党的一员一直被新文化运动的学生们所不齿,但他一心爱国,虽然方式不同,但在危急关头仍然有节操的一致对外,作为蔡元培的“唯粉”也表示“公然竟敢害我蔡公,我辜鸿铭一定跟他血战到底……”

中国人骨子里的浪漫情怀

《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曾说,我们剧中的民国,绝不是一个风花雪月、花前月下的民国,而是哀鸿遍野的现实的民国。民国的历史是努力在黑暗中寻找光明,但民国的文人骨子里却是充满浪漫的。就像辜鸿铭先生说的那样,温良的中国人,生活在一种心灵的生活里。

温良是一种力量,一种同情。中国人的全部生活是一种情感生活,是一种来自人性深处的情感和心灵的激情。这种温暖、浪漫的情怀也藏在《觉醒年代》的每个镜头里。

陈独秀第一次在北京见钱玄同、刘师培时约在了陶然亭,那天寒风大雪,三位文人站在雪中,有诗、有琴、有酒,就算雪再大,天再冷,也挡不住一见如故。在蔡元培三次邀请陈独秀出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的情节中,也加入了雪的意境,蔡元培第三次登门的时候,陈独秀敞开大门,备上好茶,留着主位,两人相视一笑,默契不言而喻。这种表达的背后,是孕于中国人血液之中的、东方语境下的诗情画意。

毛泽东出场,弹幕上的年轻人都在感慨“他来了,他从雨中来了”。他在雨中踩着泥水向前跑,一路上看到被卖到大街上的女孩、坐在汽车里冷漠吃三明治的男孩儿、街边乞讨的乞丐,从风雨中跑来的“教员”,见证的就是人间疾苦。还有陈独秀家门口的路一直是泥泞不堪的,前人要一步一个脚印才能把路踩平,直到建党前期,陈独秀、李大钊才走上了坚实的道路,这些细节的铺垫都让历史的车轮自然而然的推进。

“主旋律”可以且应当是“年轻派”

很多年轻人一提到主旋律作品就像学生听到考试,总觉得这不仅是个影视剧,更多的像教育纪录片,看完恨不得让你马上写一篇观后感交作业一样。久而久之变成了主旋律作品不受年轻人喜欢,但其实“主旋律”不一定非得是宝相庄严的,它可以也应当是“年轻派”。

《觉醒年代》能够如此受年轻人的喜欢就是因为它不喊口号,而是以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和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事,让观众自己去感受,去从中寻找答案。而这个答案随着剧情的推进,很多年轻人热泪盈眶,很多年轻人愤怒无比。

最先觉醒的那帮年轻人,却最早地离开了这个世界。他们以一颗赤诚的心来面对当时黑暗、没有希望的世界,陈延年烈士慷慨赴死的时候是笑着的,他的生命可能结束了,但他的精神却永远不会离开。

这些伟人的精神真切地感动到了年轻人。面对陈延年、陈乔年两位烈士牺牲的片段时,一段网友的评论也随之刷屏:“在合肥,有一条延乔路,路的终点是繁华大道,旁边有一条集贤路,安庆有集贤关,陈独秀墓就在集贤关下,并且延乔路短,集贤路长,延乔路和集贤路没有交集,但是两条路通向繁华大道。”历史和现实交汇于繁华大道,这段评论在无数次的转发中让无数人泪目。

如今《觉醒年代》的后劲儿还在继续,每天都有激情安利和新加入的年轻人。有人问《觉醒年代》有续集吗?现在的幸福生活就是续集。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