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善的密码

2021-06-11 08:58:56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袁杰伟] [编辑:刘茜]
字体:【

编者按:

在湖南涟源,有这样一个“全国文明家庭”“全国最美家庭”:奶奶谢斌响应党的号召,成为“八千湘女上天山”中的一员,在新疆一干就是一辈子。父亲黄亚中自愿当法庭陪审员三十余年,母亲邓希安也是做了一辈子好事。儿子黄国雄在部队是“抗洪勇士”,退伍后救人救火,英年早逝捐献遗体。女儿黄琼带头修路,关心弱势群体,女婿是勇斗毒贩的警察。我们为你讲述这一家三代的感人故事,解读忠善的密码。

袁杰伟

奶奶谢斌:湘女响应号召上天山

1952年10月的一天,长沙银行学校召开了一个特殊的动员大会,听报告的全是女同学,做报告的是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一个中尉,他叫熊昊。熊昊的报告就是向大家介绍新疆,讲新疆是个好地方,动员大家踊跃报名参军。

来自涟源的一个叫谢斌的女同学听得心潮澎湃,她内心深处对党和领袖的朴素感情迅速被点燃:这是毛主席的号召,我们作为毛主席的家乡人不更应该响应号召吗?会后,谢斌第一个报名参军。

就这样,谢斌和八千湘女一起到了新疆。“下了汽车,就进了学校”。谢斌进了新疆军区工业学校(即后来的新疆矿冶学院),学会计专业。

1958年,谢斌被安排到俄文学校继续学习俄文。俄文学校的校长叫王渭清,是王震同志的夫人。王震来学校做过三次报告。谢斌记得,有一次王震做报告的时候,有一个小孩跑来跑去,王震就说:我宣布,从现在起,“枪毙”你五分钟。那小孩就站在原地不敢动了。坐在王震旁边的王渭清微笑着招手,让他回到座位上去。

王震到学校了解到女同志没有卫生纸用,就对相关负责人发了火,说人家十几岁的姑娘这么老远从湖南来到新疆,你们就连这个也不给人家解决吗?不久,学校就有了卫生纸。

1959年,中苏关系破裂,俄文学校只办了一年多解散了。谢斌下基层劳动,先修冰湖水库、再修青年水渠。工地没有房子住,就挖地窝子住。地窝子抵御风沙,冬暖夏凉,但通风较差。大家用驴粪蛋烧炉子生火做饭烧水,每个月发三元钱的卫生费。谢斌和大家一样,并不觉得艰苦,业余时间还写诗。

1961年4月12日,苏联宇航员加加林完成了世界上首次载人宇宙飞行,消息传来,谢斌写了一首诗《红心颂》,被军区司令部推荐到《绿洲》杂志发表,后来又被推荐到《新疆红旗》杂志发表。她还写了一个中篇小说《把理想公开》,在《昆仑》杂志发表。军区司令部见她文笔好,就把她调到机关,专门写通讯报道。

一年后,谢斌被安排到新疆农科院家禽厂当了一名技术员。后来被调到新疆材料总厂附属的建工中学当老师,从此一直到退休。1998年9月,新疆军区教育局给她颁发荣誉证书,奖励她从教三十年。

父母亲黄亚中邓希安:做了一辈子“傻”事

1970年,谢斌的儿子、已高中毕业的乌鲁木齐知识青年黄亚中,主动申请下到农村,回湖南涟源荷塘老家务农。改革开放后,黄亚中又率先创办企业,把乡镇企业办得红红火火。

黄亚中在当地自愿当法庭陪审员,为新建法庭捐款,义务帮助群众调解纠纷,为务工人员讨回拖欠工资。村民们事无巨细,喜欢找他来“投诉”。有时为了安抚双方,他自掏腰包。有人说:“赔了工夫又赔钱,这是何苦呢?”黄亚中总是憨憨地笑:“这事总得有人做啊!”结果一当就是三十多年。有人给黄亚中取了个外号,叫“人民赔损员”,他是专门用自己的钱给别人赔偿损失的。

黄亚中娶的妻子邓希安和他是“绝配”,两人都“傻”。

2001年农历十二月二十,邓希安女儿黄琼结婚。上午,邓希安说出去一下就回来。可是,中午了,还没见邓希安的影子,结婚仪式已经一拖再拖,最后在母亲缺席的情况下举行。直到下午两点多,邓希安才急急忙忙地回来。原来她去请孤寡老人赛军妈吃喜酒,正碰上老人急性阑尾炎发作,她把老人送到卫生院,等着手术做完,还垫上了准备给女婿的红包做医疗费。

上世纪80年代初,国家鼓励个体经济发展,邓希安开始从商,成为“文明经商户”,商店成了邮政代办点。邓希安义务担负起了富田村及周边9个村的信件投递。无论炎炎烈日还是冰天雪地,邓希安都及时把每一封信送达。

2007年农历年底的一天,家家户户准备过年。大雪纷飞,天还没亮,邓希安早早地就起了床。她背着邮包,给远在四公里之外的干山村毛美成、毛先凡两人送去他们的特快专递。送完邮件,邓希安走到一个高坡时,一不留神摔下了坡,右手骨折,右脚踝关节扭伤。她一路走,一路爬,回到家里时天还没亮。

2009年冬天,邓希安的邻居黄岳松的土房子倒塌,娘俩无处安身。邓希安一方面帮他向当地政府打报告请求救助,一方面四处帮他借款。她自己不仅借钱还把自家门口的空地让给他建房。邓希安的房子只有两层,却帮黄岳松建了三层。别人笑她把自家的风水都挡了,傻到家了。

几年前,年近七旬的邓希安住到了娄底城里女儿家。在娄底创建全国卫生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过程中,她报名当志愿者,经常去搞公共卫生,到马路上站岗执勤。

儿子黄国雄:“五四标兵”身后留希望

黄琼和黄国雄是黄亚中和邓希安的一对儿女。

1994年,18岁的黄国雄参军,加入南海舰队海军陆战队。他在部队入党,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优秀党员”“优秀班长”。

1998年8月,长江流域发生百年不遇的大洪水。黄国雄所在部队奉命开赴荆江抗洪,连夜空投到湖北某基地,赶到嘉鱼县防洪大堤。“共产党员上!”黄国雄率领几名战友跳进淹过肩膀的泥水中,踩住一个又一个沙袋。在水中“泡”了6个小时,决口终于被堵上。一个多月里,黄国雄日夜坚守在大堤上,查险情运沙袋堵管涌。抗洪结束后,他瘦了5公斤,因表现突出荣立三等功,被授予“抗洪勇士”称号。

1996年12月,黄国雄从部队回乡探亲。一天,他正在桌边吃中饭,突然听到屋旁水塘里传来“扑通”的声音。“不好,有人落水了。”他扔下碗筷跑出家门,果然看见一个小男孩掉在水中。黄国雄立马跳入池塘救人,又送到附近诊所抢救。孩子的母亲赶到后,浑身湿透的黄国雄才回家换衣。

1998年退伍后,黄国雄回到家乡,帮助父母打理小店生意。这年12月,桥头村村民蒋喜林的妻子因难产引起大出血休克性昏迷。黄国雄立即租了一辆车,将孕妇送到50多公里外的市人民医院抢救,并从自己的退伍费中拿出2000元为病人办理了住院手续。因抢救及时,孕妇平安产下一男婴。

2001年,黄国雄被查出患有“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治疗白血病的药物吃多了对肝脏等器官有损害,必须每天注射一种90多元一支的干扰素,黄国雄只打了一次就放弃了。回到村里,黄国雄一如既往地工作生活。他舍不得打90元的针,但看到五保老人邓秀英的煤烧完了,他拿出380元买了一吨煤,又花了50元租车费将煤送到她家里。

2004年清明节下午,黄国雄抬头看到与邻乡交界的大山起火,他拿起砍刀,和闻讯赶来的7名党员和近百名村民奋战4个小时,扑灭山火。黄国雄累得瘫倒在地,牙龈出血渗出嘴角,在村支书的追问下,他才说出了病情。

2007年5月4日,黄国雄获“湖南省青年五四标兵”称号,后又获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2007年9月11日,31岁的黄国雄,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他的遗愿是:“我愿将遗体捐献给医疗机构进行研究,给其他同我一样的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黄国雄的事迹留给社会太多的感动,团省委青基会确定配赠8万元在黄国雄生前就读的荷塘镇中心学校建设一间希望图书室,并命名为“黄国雄希望图书室”。

女儿女婿黄琼李桂阳:惩恶扬善平常事

黄琼2005年随丈夫转业到娄底工作后,在靠近娄底三中的一个地方买了一套房子安家。

房子所在地没有配套设施服务,一条穿村而过的巷子,常年泥泞不堪,有的村民还种了萝卜、辣椒,只留一条窄窄的空地让人通过。孩子们每天上学下学,喜欢打闹的到了路窄处往往摔个嘴啃泥。

黄琼下决心要把这条近700米长的巷子硬化。她自己带头捐款,一些村民也跟着一千元、几百元地捐。但硬化了100多米后又停了下来,不但经费跟不上,那些种了菜的农民还极力反对、阻挠,高价索要“征地赔偿费”。黄琼一个一个地做工作。就这样修修停停,前后三年,终于把村子里这条近700米长的巷子硬化了。娄星区政府还为该路段装上了太阳能灯。

2000年8月27日,是丈夫李桂阳36岁的生日。家里还来了几个亲人,黄琼特意做了几个拿手菜,等待丈夫回家。可是奇怪,一点整了,当警察的丈夫还没回来。下午三点多钟的时候,黄琼的手机突然响了起来:速到医院!

推开病房的门,黄琼大吃一惊:只见丈夫的手上缠满纱布,手被吊在一个架子上,脸色苍白正在输液。原来这天上午,丈夫在娄底火车站出警,到某宾馆缉拿毒贩时,毒贩开枪拒捕,丈夫眼明手快,缴了毒贩的枪,但子弹还是从右手掌射了过去……

黄琼在娄底市房产局工作时,有一次她和同事李卫平去公租房收缴房租。

当她们来到一个劳改释放犯那里收缴房租时,小区里的人说:你们不要去了,收不到的。黄琼进去一看,见家里还有房主的老母亲同住。原来年迈的母亲体弱多病,又没有经济来源,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黄琼和同事便向领导进行了汇报。在她的争取下,这家人免费住了整整六年。

六年里,黄琼只要来到这里,她都会提着菜,带着小礼物来看这对母子。黄琼传递的温暖,燃起了这对母子积极进取的动力。六年后,黄琼所在单位来了一名特殊的客人,他说:“今天,我是来补交房租的。”

一天上午,房产局办事大厅里,突然两个人争吵起来,声音愈来愈大,其中一个还拿出了刀子,办事群众纷纷闪避。黄琼奋不顾身地冲上前去,一把抓住行凶者的手说:“有话好好说,不能动刀子!”

二人见是一个女人出面,根本不当回事,瞥了她一眼又继续吵起来,一个扬起刀子就要刺,一个到处找家伙。黄琼抓住那只握刀子的手不放:“把刀子给我!”黄琼的气势镇住了那名男子,手一松,刀子到了黄琼手上。随即纷纷赶来的同事,一起成功化解了这起恶性事件。

2017年,黄琼一家被评为全国文明家庭,2017年5月,黄琼代表全家在人民大会堂领取“全国最美家庭”奖,受到国家领导人的接见。

一家三代忠诚向善,初心不改,始终如一。这个忠善的密码,来自祖辈树立了跟党走的好榜样,也为后代种下了牺牲自己,服务国家,服务他人的红色基因。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