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湖南先行先试,实施原创性改革100多项,率先探索了一条有别于传统模式的新型工业化、城市化发展新路。
(5月27日,位于长沙橘子洲景区的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游客在免费参观。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周林熙 摄)
5月27日,长沙橘子洲景区,三三两两的游客走进长株潭两型社会展览馆免费参观。这里,是全球首个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为主题的展览馆,也是湖南两型社会改革和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
“如今,两型理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建设之初,什么是两型,怎么建两型?很多人有困惑和顾虑。”今年69岁的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叔红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感慨。
2007年12月14日,长株潭城市群获批为全国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当时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时任省发改委主任陈叔红,对湖南为之付出的艰辛努力仍记忆犹新。
要甩掉环境污染这一历史“欠债”,摒弃唯GDP的政绩观,触碰各方利益,最终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转身,谈何容易。
“湖南紧紧抓住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这一最大政策和机遇,以改革破题,率先从交通同网、能源同体、信息同享、生态同建、环境同治等方面,探索一条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双赢的新路。”陈叔红说。
随即,湖南科学谋划、大胆创新,一系列重大改革、一项项具有首创意义的探索在湘江两岸铺开。
从2007年起,相继颁布实施长株潭区域规划条例、湘江保护条例、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等20多项法规规章,为试验区改革建设护航。
2009年,长株潭三市在全国首开先河,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行三市通信同费,标志着两型社会试验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同年,《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总体方案》出台,明确分“三个阶段”在全国率先建成两型社会示范区。
2011年,长株潭启动排污权交易试点、在全国率先启动两型示范创建工作;2012年,居民水电气阶梯价格改革“破冰”;2015年,出台全国首个省级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并编制形成相关实施意见,打出生态文明改革的“组合拳”……
在两型社会建设探索实践中,湖南共实施原创性改革100多项,推进“十大重点改革”,形成51个可复制可推广的生态文明改革创新案例。编制60多个标准、规范、指南,在全国率先建立两型标准体系,率先开展两型标准认证。在全国首创两型社会建设综合评价体系,推行生态文明绩效评价考核和责任追究。两型采购、两型示范创建、两型标准体系、农村生活垃圾分类治理等一批改革经验上升为全国经验。
(2020年5月30日,蓝天白云下的湘潭市昭山风景区。由长株潭共同打造的面积达500多平方公里的“绿心”,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城市群绿心区。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辜鹏博 摄)
从顶层设计到实际行动,从规划蓝图到发展亮点,两型探索步步深入,两型改革风生水起,对湖南改革创新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其中,陈叔红印象尤为深刻的,是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的出台,“当时有些地方同志有顾虑,认为在生态绿心地区设立禁止开发区,不能招商引资,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我们就跟他们摆事实、讲道理,最后大家统一了思想。”经过省人大常委会3次审议,多次征求意见、修改,长株潭生态绿心保护条例于2012年11月30日正式通过。
“湖南首开全国先河,用地方立法保护了一片绿地。事实证明,留下一块城市之‘肺’,是造福子孙后代的大好事。”陈叔红说。
国家发改委在评估报告中指出,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实践,不仅带来看得见的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变化,也带来发展理念、生产生活方式等看不见的变化;不仅对当前湖南的转型发展有重要推动作用,也为湖南的可持续发展打下基础;不仅是湖南发展方式转变的突出特色,也是全国实践绿色发展理念的先行示范。
改革探索始终在路上。近年来,省委省政府持续推进长株潭一体化建设,长株潭城际铁路开启“公交化”运营模式;三干两轨项目建成后,三市可通过轨道交通实现互联互通;18项政务服务实现三市通办等。未来,三市还将努力做到规划同图、设施同网、三市同城、市场同治、产业同兴、创业同为、开放同步、平台同体、生态同建、服务同享。
今年全国两会上,国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明确提出,“推动长江中游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快武汉、长株潭都市圈建设,打造全国重要增长极”,一张新征程的蓝图在长株潭三市徐徐铺开。
10余年改革探索,湖南先行先试,把两型社会建设作为绿色崛起的新动力,多个领域发生了深刻变化。进入新时代,湖南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牢记“守护好一江碧水”的殷殷嘱托,全省上下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展现新作为,努力交上一份令人满意的“湖南答卷”。
升位并网成功,长株潭迈入崭新通信时代
(2009年6月28日凌晨,在宣布长株潭固定电话升位并网成功后,工作人员欢呼雀跃。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徐行 摄)
“通了,通了……”2009年6月28日零点,长株潭通信一体化升位并网成功。从这天起, 长沙、株洲、湘潭三市固定电话升8位,三市区号统一使用0731。家住长沙市暮云镇的邹英云,第一时间拿起手机直接拨打自家楼上的固定电话。
暮云镇地处长株潭城市群中心地带,以前长株潭3市不同区域间手机信号在这里经常重叠覆盖,“在1楼时,手机显示是长沙的信号;到了2楼,变成了湘潭信号;再到3楼,又变成了‘欢迎您来到株洲’”。邹英云笑称,爬自家3层楼,跑了3座城市。 每次用手机拨打固定电话,总要把区号加上去才靠得住。“这下好了,以后再也不用担心没拨区号了。”
2009年,长株潭三市在全国首开先河,突破行政区域限制,实行三市通信同费,标志着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迈出实质性步伐。
长株潭通信一体化分两步实施,第一步是降低资费,实现同费。从2009年1月1日起,取消三市固定电话用户之间通信的长途收费,改为按电信本地网的区间通话标准收费;取消长株潭地区移动电话用户之间通信的长途费、漫游费。第二步是使长株潭形成统一的大本地网,采用统一区号,固定通信网号码升八位,三地之间的通信为本地通信。
同年6月27日深夜,省政府大院,长株潭通信一体化升位并网总指挥部灯火通明。23时59分,升位并网现场进入倒计时读秒阶段, “5、4、3、2、1”当时针指向28日零点时刻,“升位并网成功!”总指挥部顿时响起热烈的掌声。
这一刻,长株潭市民欢欣鼓舞。暮云镇上,人们纷纷燃放起早已准备好的烟花。那漫天耀眼的礼花,映红了一张张欢笑的脸庞。一个崭新的通信时代已然到来。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刘燕娟 视觉 袁向群 视频 周林熙 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