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着高速看湖南】“软实力”成“硬支撑”——常德市鼎城区乡村见闻

2021-05-30 07:58:12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杰 通讯员 陈杰] [编辑:刘茜]
字体:【

鼎城区草坪镇满目皆绿。 卜云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杰 通讯员 陈杰

5月24日,记者驱车行驶在长张高速,进入常德市鼎城区段,成片的早稻田映入眼帘。

从谢家铺收费站下高速,沿319国道行车约10分钟,就到了鼎城区谢家铺镇向家巷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走在田埂上,俯看稻田,一蔸蔸早稻正在分蘖。放眼望去,田成方、渠成网、路相通、沟相连,高标准农田宛如一幅明艳的油画。

不断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

谢家铺镇农技站站长粟邵军介绍,作为湘西北地区重要产粮地,鼎城区狠抓粮食生产,大力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延伸现代农业产业链条,加快构建现代粮食产业体系。2019年,该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获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采取“合作社+大户+农户”经营模式,鼎城区现代农业产业园打造万亩示范片。示范片核心区面积达4000亩,辐射桥头、港中坪等5个村。万亩示范片涉及农户297户,参与示范片建设种粮合作社5家。今年早稻种植,示范片机插、机抛及施肥、病虫草害专业化防治覆盖率达100%。

记者在鼎城区亿泽水稻专业合作社了解到,当地水稻生产实现“五统一”,即统一品种、播栽期、田间培管、指导服务、机械化作业。该合作社目前托管稻田近4万亩,涉及农户1400户。根据发展规划,合作社拟在3年内拓展托管稻田10万亩。

“除托管服务外,合作社与农户签订协议,统一收购、加工、销售水稻。”合作社负责人陈帅宇介绍,经加工,水稻亩产收益可提高800元以上。合作社已注册“花稻”商标,所产优质大米远销北京、上海、广东等地。

乡土文化“滋养”乡村振兴

产业兴,则百业旺,乡村振兴有底气。与谢家铺镇相邻的草坪镇打造香米、火龙果、黄花等致富产业园,目前“一村一品”产业格局基本形成,探索出乡村振兴“草坪模式”。

晌午时分,草坪镇放羊坪村葡萄产业园里,几十位工人正在锄草、整枝。“去年种下的,今年已开花结果,管培好的话,10亩果园年产值可达20万元。”村支书曾春年擦着汗说,该村除了葡萄,还种植杨梅、水蜜桃,每到水果上市,村里游客不断。

走进草坪镇三角堆村火龙果产业园,见果枝吐出了花蕾。“不到2个月,就有果子采摘,不愁卖。”村党总支书记陈良凯介绍,火龙果一年开8次花,结8次果,去年依靠金融扶贫贷款入股的脱贫户,除务工收入外,每户还有4000元分红。

草坪镇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乡土文化为乡村振兴提供精神支柱和文化滋养。“以前干完农活,大家喜欢一起唱唱跳跳,后来有了协会,大家外出演出,收入不比种田差。”56岁的张美华说,拿起锄头种得好田,穿起行头演得好戏,别看她小小的身板,打起九子鞭来一点都不含糊。

近年来,草坪镇修建文化广场、乡村大舞台等,打造民间文化艺术节,创作歌曲《谁不说我们草坪好》、丝弦表演《快打擂茶迎客人》等精品节目,多次获省市大奖。目前,草坪镇民间文艺剧团已发展至37个,从业人员900余人,除在当地表演外,还远赴贵州、江西、四川等10多个省份演出,全镇演出年收入达5000多万元。

“坚持文化立镇、产业兴镇,真正把草坪镇打造成名副其实的文旅特色小镇。”草坪镇党委书记杨国军说,该镇在传统文化传承中积极探索,在文化经济深度融合中积极实践,让文化“软实力”成为了乡村振兴的“硬支撑”。

农业田园综合体留住乡愁

沿长张高速继续东行30公里,来到鼎城区灌溪镇白马岗村,柏油马路笔直延伸,秀美庭院整齐排列,家家户户房前屋后绿荫环绕、鲜花丛生。

“一到节假日,游人如织。”白马岗村党总支书记陈春华介绍,以湖南省美丽乡村示范村建设为依托,白马岗村引入红色文旅项目大华军事文化园,包含军事射击、爱国主义教育、游乐园、餐饮、垂钓等。去年,大华军事文化园吸引游客5万多人次,实现营业收入700多万元。

根据发展规划,白马岗村将以大华军事文化园为中心,建设鼎城区农业田园综合体。“园区面积达400亩,可吸纳500人就业,年产值将超1000万元。”陈春华说,农旅融合发展,到白马岗村不但能欣赏田园美景,还能体验农村传统文化,留住了乡愁,引来了游客。

相关专题:沿着高速看湖南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