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各界悼念送别袁隆平院士,有人现场吹奏萨克斯

2021-05-24 09:15:1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周可 和婷婷 郭文雯] [编辑:欧小雷]
字体:【

一曲未了,泪流满面

社会各界悼念送别袁隆平院士,有人现场吹奏萨克斯

5月23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全国各地的群众自发前来悼念袁隆平。

华声在线5月23日讯 尽管袁隆平院士的遗愿是丧事从简,但今日一早,全国各地自发前来悼念袁隆平院士的群众,在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及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门前排起了长队。

人群中,有耄耋之年的长者,双眼红肿,泪如雨下;有行色匆匆的跑腿小哥,替外地市民献完鲜花之后,也深深鞠躬;有扎着马尾的女学生,紧咬双唇,泪眼朦胧;有正给小孩讲解袁老生平的家长,几度哽咽无法言语……5月23日的长沙,霏霏细雨如同一层层密网,在人头攒动的上空编织思念。

■文/三湘都市报·华声在线 记者 周可 和婷婷 郭文雯 图/王珏 视频 郭文雯 王珏

哀别

一曲萨克斯还未吹完,他已泪流满面

5月23日,阴雨绵绵。一大早,长沙明阳山殡仪馆已陆续迎来前来悼念袁隆平院士的人群。凉凉小雨轻轻落在人们身上,淋湿一束束鲜花,每个人神情肃穆,长长的队伍无声而有序,缓缓向悼念厅前行。

人群之中,一位失去双臂的年轻人在悼念厅前静默许久。他叫罗小小,怀化市志愿者协会的一名志愿者,3岁时因事故失去了双手,今年通过单招考上了怀化职业技术学院。面对记者的采访,罗小小一开口就红了眼睛。“怀化职业技术学院的前身就是袁隆平院士曾经工作过的安江农校,下半年我就要成为袁爷爷的小校友。”罗小小哽咽着说,“我想这是特殊的缘分,我一定要过来送他老人家一程,昨晚买了凌晨1点的火车票连夜从怀化赶来长沙。”说着说着,罗小小痛哭失声。

在悼念厅前满地的鲜花旁,缓缓传来一首萨克斯曲。从中南大学赶来的张同学,在安静的悼念现场,默默拿出萨克斯,对着满地的鲜花吹奏起来,一曲未了,已是泪流满面。“这是电影《太阳照常升起》的曲子,袁老在我们的心中也像是个温暖的太阳,我把这个曲子献给他……”张同学说。

哀悼

农大毕业的他,带来12束承载悼念的鲜花

5月23日上午10点左右,刘湘源和妻子卢海华手捧着12束鲜花来到了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夫妻二人缓缓将手中的鲜花整齐摆放在袁隆平院士吊唁厅前,12束鲜花,承载着来自天南海北的12份悼念。

“我毕业于湖南农大,袁老也算得上是我的老师。”刘湘源告诉三湘都市报记者,昨夜11点30分,他和妻子卢海华带着5岁的儿子一起,来到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悼念袁老,送去了一束亲手制作的花束。发送了一条悼念袁老的朋友圈后,不少在广东、浙江、贵州等地的好友私聊刘湘源,托其次日向袁老送去鲜花。

卢海华在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附近经营着两家花店,近两日长沙的菊花几度缺货,卢海华依旧想尽办法进了一批货,23日一大早,一家三口就开始编织这12束鲜花。“2019年袁老获得共和国勋章时,送给袁老的花束是从我店里订的。”卢海华说,虽从未见过袁老,但袁老在她心里就像自家长辈一般亲切,“那时候送的还是红色的花,没想到今天就要送黄色、白色的菊花了,心里很难受。”

他说

“怕爷爷在天堂孤单,送气球陪他”

5月23日,湖南杂交水稻研究中心,阴雨连绵不绝,前来悼念袁隆平院士的市民沉默而有序地默默前行。

献祭黑色气球的3岁男童说:“我怕袁爷爷在天堂孤单,所以送气球上去陪他。”

红肿着双眼跪拜在袁老遗像前的满头银发的伍奶奶说:“我今年76岁了,在我小时候是饿死过人的,袁老是我们的救命恩人,我一定要来送他一程。”

戴着崭新红领巾的小学生说:“昨天知道今天会和弟弟从浏阳过来送袁爷爷后,我晚上就梦见袁爷爷正在观察稻谷,还喊我过去帮忙。”

坐着轮椅从武汉赶来的袁先生说:“武汉疫情严重时,袁老给我们捐款捐物,救我们于水火之中。现在,袁老走了,不管多远,我也要送他一程,代表家乡人民感谢他。”

牵着女儿的手送上鲜花的长沙市民刘先生说:“虽然我的孩子体会不到什么叫饥荒,但是我想让她知道,是因为谁我们才不再担心有饥荒。”

拄着拐杖赶来的邵阳农民杨先生说:“因为袁老的科研成果,让我们农业产业发展得更好,让我们农民的底气更足。今天,我们全家都来送别袁爷爷。”

网上吊唁

“点亮”烛光指间寄追思

22日晚,袁隆平院士家属对外发布信息,根据袁隆平院士丧事从简的遗愿和当前疫情防控形势,23日长沙明阳山殡仪馆不安排接待群众前来悼念。新湖南客户端设立网上吊唁厅,以方便广大群众表达对袁隆平院士的追思和缅怀。

网络吊唁厅的页面中,稻穗与烛光衬着袁隆平老人的遗照。照片上,袁隆平身着白衬衣、黑西装,目光坚毅,面带微笑,望向远方。轻触“鲜花致祭”按钮,微微烛光闪烁,袁老身后的稻穗被“点亮”,这是网友的哀思,更仿若一份新的希望。

23日18时许,三湘都市报记者打开新湖南客户端,登入网络吊唁厅,已是第8359607位“缅怀者”。

记者手记

一日三餐,永远怀念

5月22日上午,一则假消息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当真消息传来时,人们却希望这则消息再度被辟谣。91岁已算长寿,但大家仍很难接受这位老人已经离开的事实。

在悼念现场,年轻的身影占了大多数。他们大多没经历过吃不饱饭的困难年代,但当你望向他们时,你也能感受到他们安静又沉重的悼念。他们静静地站着,望向同一个方向,沉思着,眼睛里闪烁着,而后吸一吸鼻子,揉一揉眼睛,又安静地离去。“90后”们,用自己的方式,怀念这位“90后”老人。

“今后提起‘稻花香里说丰年’,就会想起‘袁隆平’三个字。”“一日三餐,永远怀念。”“致敬‘禾下乘凉梦’,我在远方哀思袁老前辈,一路走好。”鲜花上的纸条,承载着五湖四海的追思。杂交水稻的普及,是一场关乎人人手中饭碗、惠及天下苍生的大事。此刻,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无需交流,也能共鸣。

相关专题:音容宛在 功勋永存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