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湖南独家丨袁隆平,你所不知道的那些故事

2021-05-22 18:46:45 [来源:华声在线] [编辑:杨帆93]
字体:【

袁隆平<右二>、方志辉<左一>与非洲朋友在一起。资料图片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朱玉文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的两个梦想。为了让中国杂交水稻技术与世界共享,袁隆平院士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方志辉,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袁隆平院士的学生。方志辉从事杂交水稻对外交流与开发工作超过26年,足迹踏遍亚非拉多国。

5月22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湖南省政协原副主席袁隆平在长沙逝世,享年91岁。

“杂交水稻能有今天的发展,凝聚了袁院士的心血和汗水,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不单是袁院士的梦想,也是所有从事杂交水稻事业工作者的梦想。”5月22日下午,方志辉在他的办公室与记者讲起他与袁隆平的故事。

方志辉(右五)出席巴基斯坦引种的杂交水稻米质评审会。资料图片

因为袁隆平的坚持,巴铁把合同改了

1999年9月,根据袁隆平院士授权,方志辉代表袁隆平农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隆平高科)与巴基斯坦全国稻米出口协会主席、GUARD公司首席执行官马里克(Mr. Malik)签订了合作备忘录。

为尽快启动谅解备忘录中的科技合作,马里克专程赶到了长沙。方志辉回忆,马里克希望只经过1到2年试种,就大量进口中国杂交水稻种子,以便尽快赶超印度。巴基斯坦作为隆平高科推广杂交水稻的第一个目标国,合作伙伴有急于求成的想法,一开始我们也萌生过迎合,方志辉坦言。

“但没想到的是,当马里克将此计划告诉袁院士时,袁院士当场就予以了否决,说在巴基斯坦大面积推广我国杂交水稻至少需要5年。”

“你的方案不可行,杂交水稻从小面积品比实验,到大面积丰产展示,整个环节下来最少需要5年。”袁院士把杂交水稻品种筛选、区试、审定、示范每个环节向马里克进行了非常认真细致的讲解,把每个环节需要的时间进行了科学预测。

马里克明白了袁院士的真心,更被袁院士这种尊重科学规律的科研精神所折服,对与隆平高科合作在巴推广杂交水稻更加充满信心。最后,双方合同由2年改成了5年。

合作合同签署后,巴基斯坦GUARD公司在中国专家的技术指导下,引进中国杂交水稻进行品比并在上信德省推广,从中国引进的GNY-50和GNY-53成为巴国通过审定的首批杂交水稻品种。自杂交水稻引进巴基斯坦以后,有许多跨国公司及本土公司从中国进口杂交水稻种子,年进口量达4000吨。近年,巴基斯坦已推荐85个杂交水稻品种用于全国推广。2017年,巴基斯坦已从世界第六大米出口国跃升到第三位。

“在每一个国家,我们都会自觉遵守筛选、区试、审定、示范的科学推广流程,做好每个流程的设计规划、观察记载、数据测量、统计分析,从未产生过冒进、急功近利的念头。得益于袁院士这种求实的科研精神,我们在国外推广的杂交水稻品种从未出现过品种不适问题。”方志辉说。

(湖南省农业科学院研究员方志辉。湖南日报·新湖南客户端记者 徐行 摄)

在火车站旁的麦当劳餐厅会见外宾

“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院士的心愿和梦想,这不是一句口号,而是真真实实根植于袁院士内心的博爱。方志辉告诉记者,在杂交水稻国际推广的过程中,他和他的团队深切感受到了袁院士用心血、汗水去造福世界的高尚情操和无私奉献精神。

从巴基斯坦到马达加斯加,从主席项目、总理基金项目到企业间的合作项目,只要是与海外发展杂交水稻有关的事情,袁院士都是有求必应。在从事杂交水稻国际推广的几十年中,方志辉陪外宾拜访袁院士不下二百次,专题汇报也有百余次,可不论是上班还是休息时间,袁院士都是乐此不疲,非常热情地接见。

方志辉回忆,大到目标国的选择,项目的论证、推广计划的制定,小到解答推广中遇到具体问题的解决方案、甚至于目标国一个小小技术员的合影要求,袁院士都会开心愉快地接受。

2002年4月,印度尼西亚华侨贝南龙到隆平高科联系在印度尼西亚推广杂交水稻的事宜,适逢袁院士出差在外,一直到贝南龙回国的前一天晚上九点多钟袁院士才回到长沙。为了不打扰袁老师休息,加之贝南龙已订好第二天下午回国的机票,方志辉便没有再作贝南龙拜访袁老师的安排。

可没想到的是,在临行前的欢送晚宴上,贝南龙说他对这次行程的安排和合作谈判非常满意,唯一的遗憾是没能见到袁院士。

“贝南龙强烈的失落感深深地震惊到了我,我当即决定想方设法让他与袁院士见上一面。”方志辉回忆。

第二天是星期天,上午十一点多钟,方志辉联系上了袁院士,可不巧的是,袁院士正陪家人在阿波罗商业广场逛街。听到这个消息,方志辉竟不知如何开口了,说话变得吱吱唔唔起来。方志辉一反常态的语速引起了袁院士的注意,袁院士反过来催问方志辉有什么事情找他。方志辉将事由告之了袁院士,并主动告诉袁院士此次就不作安排,等下次贝南龙来中国时再作安排。

不料,袁院士听后却不同意方志辉的想法,要求方志辉作好会见准备,于是阿波罗商业广场的麦当劳餐厅就成了贝南龙与袁老师见面的地点。

“就如同在办公室接见外宾一样,袁院士表现了一如既往的热情、不厌其烦的耐心,认真细致地回答着贝南龙对杂交水稻的提问。”方志辉回忆,麦当劳餐厅的这场会面持续了四十分钟,贝南龙从麦当劳餐厅出来就直奔机场。

2008年12月6日,方志辉(右二)在马达加斯加塔马塔夫田间培训当地技术人员。资料图片

茶歇时开了一场国际技术交流会

从2003年开始,袁隆平院士先后派出20多名农业技术专家到马达加斯加推广杂交水稻技术,经过16年的发展,马达加斯加已经成为非洲杂交水稻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国家,并成为首个实现杂交水稻育种、制种、种植、加工和销售全产业链发展的非洲国家。目前,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面积已达5万公顷,平均单产达每公顷7.5吨,是当地平均单产的两倍。

此时,方志辉获任中国政府援助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项目负责人。在工作中,方志辉遇到了诸多的问题。

在马达加斯加,除了病虫害、鼠害、鸟害外,方志辉和他的团队遇到了青蛙变害虫、变色龙也会危害杂交水稻两个颠覆传统观念的棘手问题。

方志辉告诉记者,在马达加斯加,有一种喜欢吃秧苗的青蛙。它不仅吃杂交水稻的秧苗,当地水稻品种的秧苗也照吃不误。但由于当地品种每穴的秧苗有10多株,吃掉一株,影响不大,而杂交水稻每穴只插1株,在移栽后至分蘖前,吃掉1株就等于吃掉1穴。所以,这种青蛙对杂交水稻的危害,比起对当地品种的危害,症状非常明显,且危害程度要大得多。而变色龙虽然不吃秧苗和稻谷,但由于数量多,许多的变色龙在稻穗上爬行,这样就造成了大片大片水稻植株的倒伏,从而影响产量。

如果不解决青蛙吃秧苗和变色龙在稻田爬行的问题,杂交水稻在马达加斯加的种植很难获得丰产。方志辉第一时间向袁院士告之了这些情况。

2008年9月12日,第5届国际杂交水稻学术研讨会在长沙举行,袁院士是本次研讨会的主席,可谓是忙得不可开交。作为援外项目专家,方志辉参加了本次会议。

让方志辉没想到的是,在学术会议召开的第二天,袁院士从正式论坛的茶歇时间挤出了半个小时时间,亲自邀请了五位国内外著名专家,专门听取援马达加斯加杂交水稻示范中心项目进展汇报,研究探讨适应马达加斯加稻作生态体系的杂交水稻栽培技术,并希望参加讨论的各位专家教授对马达加斯加项目予以协作。

十多年过去了,方志辉还清楚的记得袁隆平老师邀请的专家名字:国际水稻研究所彭少兵博士、联合国粮农组织顾问毛昌祥博士、驻菲律宾水稻专家张昭东教授、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孙梅元研究员及马达加斯加水稻专家马米索教授。

相关专题:音容宛在 功勋永存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