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湘潮 百年颂87】在国内首次建立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人源性培养体系:我国干细胞研究达到世界级水平

2021-05-19 06:30:59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梁可庭 田超 周林熙 杨思 李真明] [编辑:欧小雷]
字体:【

2002年11月,卢光琇教授负责的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人类生殖工程研究室和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人源性培养体系,这意味着我国在干细胞技术研究上已达到世界同步发展水平。

5月17日,记者来到位于长沙市岳麓区麓云路8号的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中心大楼内,身着洁净工作服的科研人员们正忙碌于试验。研发部主任、副研究员欧阳琦说,她身后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人胚胎干细胞库,在她2003年加入卢光琇教授团队时,仅存有7个人类胚胎干细胞系,如今已建立起520多个。

“胚胎干细胞来自试管婴儿5-6天的囊胚。”今年82岁高龄的卢光琇教授为记者讲述了她和团队建立人类胚胎干细胞系背后的故事。

卢光琇的父亲卢惠霖,是我国医学遗传学的奠基者和见证人,一直苦苦寻求如何通过遗传优生来提高中华民族素质。

1978年7月25日,全球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这一消息传到卢惠霖耳中,他顿时意识到多年“优生梦”有了突破希望,开始酝酿研究试管婴儿技术。

1980年春节,时任省委书记毛致用看望了卢惠霖:“卢老,科学的春天已经来了,您想研究什么,需要什么帮助,我们一定尽全力支持。”

卢惠霖一听,立刻提出来想要开展试管婴儿研究,并需要20万美元科研经费。当时湖南经济还比较困难,但毛致用还是立刻答应下来,表示先设法支持10万美元,剩余经费等到省里经费宽裕后再拨款。

当时卢惠霖已是80岁高龄,为了帮助父亲圆梦,已有“湘南一把女刀子”之称的卢光琇毅然放下手术刀,从一名外科医生改行,投身试管婴儿这个完全陌生的领域,一路攻坚克难,成为中国生殖工程的创始人之一。

顶着嘲讽非议,克服重重困难,1981年,卢光琇终于建立起我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紧接着在1983年诞生了我国第一个冷冻精液人工授精的婴儿。

1985年,在湖南省委省政府的支持下,卢光琇远赴美国耶鲁大学,学习试管婴儿技术。一年后学成回国。

1987年,卢光琇担任国家“七五”攻关重点课题“人类体外受精——胚胎移植”的湖南医科大学课题组负责人,主持体外受精研究。次年6月5日,湖南省首例(全国第二例)试管女婴降生,到6月7日,我国首例供胚胎移植试管男婴降生。三天内降生两例试管婴儿,这在当时是一个了不起的科研成果,意味着卢光琇的生殖工程研究成果在国内居于领先地位,并跃上国际水平。卢光琇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然而她并没有停止研究步伐,她更大的梦想是根植于心的健康中国梦。

按照卢惠霖的设想,人类生殖工程将分三步走:首先是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然后是辅助生殖技术和遗传工程相结合的研究,最后是在配子和胚胎水平进行遗传学改造的研究。

△5月17日,遗传学与生殖医学专家卢光琇(左一)在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指导学生做细胞观察试验。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田超 摄

基于试管婴儿这一辅助生殖技术,卢光琇开始对后两步的探索,在省委支持下,她多次出国交流学习。1994年,卢光琇在加拿大学习时,接触到了老鼠的胚胎干细胞,意识到胚胎干细胞是进行遗传学改造的最佳实现途径。

回国后,卢光琇先后跟几个学生谈及这个课题,但他们都觉得难度太大,如果无法做出成果难以毕业,因此望而却步。 直至1999年,卢光琇教授团队另一重要成员——现任中信湘雅生殖与遗传专科医院院长的林戈博士,以及林戈的同学谢长青接受了这个挑战。林戈是卢光琇的小儿子,也是这个家庭追求遗传优生提高人口素质的第三代。

胚胎干细胞的研究难度,比当初做试管婴儿的难度更大。一开始,培养的胚胎干细胞一到夏天就死了,连续3年都是如此。“我们花了很大功夫才找到罪魁祸首是“支原体感染”,然后再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长达数年时间,类似困难层出不穷,未知的空白点需要一个一个去攻克。经过不懈努力,1999年,卢光琇团队建立世界上第一个人类治疗性克隆胚,在世界范围内引起轰动。

2001年,卢光琇带领的“胚胎干细胞系的建立及定向诱导”课题成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湖南省科技厅拨款600万元,支持团队建起人类干细胞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的前身——湖南省干细胞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2年,卢光琇和林戈等在国内首次建立了人类胚胎干细胞的人源性培养体系,这意味着我国在干细胞技术研究上已达到世界同步发展水平。

“人类在早期发育阶段就是一小团细胞,神奇的是,这些细胞可以通过分化功能,发育形成身体各个器官。”卢光琇说,来源于人早期发育阶段胚胎的人胚胎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因此可以用来治疗人体不同器官的疾病。比如人胚胎干细胞来源的肝细胞,就能用于治疗病毒和药物等引起的急性肝功能衰竭、肝脏遗传代谢疾病等多种肝脏疾病。现在,团队研发的人胚胎干细胞来源肝细胞制剂已经在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进行质量复核,各项技术申报了专利。

“如果说辅助生殖技术造福10%的不孕夫妇,干细胞技术却可以惠及整个人类。”卢光琇说。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数十年来,卢光琇带领团队在遗传优生领域不懈探索,攻克一个又一个技术难关,勇攀科技高峰,为推动湖南高质量发展贡献了力量。当前,我们需要更多像卢光琇这样的科技工作者,以一往无前的创新精神,奋力前行,助力湖南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建立中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

1983年1月16日,常德市一家医院的手术台上,伴着一声响亮的啼哭,一个女婴呱呱坠地。这个女婴有个特殊的身份,她是卢光琇指导的中国首例冷冻精液人工授精婴儿。这一重大突破有一个重要基础——1981年,中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在湖南建立。

1978年,全球第一例“试管婴儿”在英国诞生后,卢光琇开始从事试管婴儿辅助生殖技术的研究。

当时取出的卵子因为没有精子配对,常常白白浪费,卢惠霖和卢光琇下决心要建一个人类精子库,但当时没有设备、没有技术,研究如何进展下去?

友人在一次聊天中提到:“牛有精子库,为什么人类没有精子库?”这句话提醒了卢光琇,她决定去牛精子库“偷师”。1981年,卢光琇只身一人前往北京,在京郊的牛精子库里,从研究牛冷冻精液开始研究。

3个月后,卢光琇带着一本厚厚的学习笔记回到长沙,想要把学习到的牛精液冷冻技术在人类精液冷冻领域进行实验。

技术学到了,新的问题又出现了——改革开放初期,“精子”在国人的谈话里属于敏感词,提起精子这个词,人们就觉得仿佛见不得人,几个月过去,都没有一人愿意捐献精子做实验。

“再这样拖下去,精子库永远都建不起来。”卢光琇只好求助丈夫,没想到丈夫一口就答应了,研究组才终于有了第一份做实验的精子样本。

卢光琇采用的是液氮蒸汽法降温,但研究团队没有 液氮罐,她和同事只好前往当时湘雅医院烧伤科借用设备。他们将液氮放进冷冻罐里,用这个办法冷冻处理人类精液。可是,液氮一放入罐内,就不断冒烟气。

担心冷冻罐出现爆炸情况,卢光琇和另一位同事守着罐子,精神紧张地守了整整一夜。第二天,两人将冷冻了一夜的精液进行加温解冻,放到显微镜下观察。

看到显微镜下的精子都维持着活性,卢光琇几乎高兴得跳起来,一夜的紧张疲劳都消散了。

1981年建立于长沙的人类冷冻精子库是我国第一个人类冷冻精子库,也是目前为止,我国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雄厚的人类精子库。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梁可庭 视频 田超 周林熙 杨思 视觉 李真明)

相关专题:湖湘潮·百年颂——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