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辉映湖湘文化神韵的人文山水长卷——读《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

2021-05-14 09:50:1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林木] [编辑:刘茜]
字体:【

《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局部)

编者的话

“《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开启了南岳乃至湖南文化发展的新高度,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在湖南的落地开花。”中国美术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徐里这样评价。

南岳七十二峰,山水旖旎,人文灿烂,滋养了王夫之、曾国藩、毛泽东、刘少奇、彭德怀、罗荣桓、齐白石、陈少梅等彪炳史册的历史文化名人。历史上运用绘画形式表现南岳衡山及文化内涵源远流长。“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国画长卷,将八百里洞庭湘江和生生不息的湖湘文化精神融入到了一幅绿水青山史诗般的画卷中。

这项美术创作是湖南省建设“锦绣潇湘”全域旅游品牌的重要举措,更是在国家“弘扬传统文化”背景下诞生的重点文化艺术工程。日前,“长卷”在衡阳市南岳区祝融火文化园的南岳美术馆举行首展,吸引了国内文艺界专家学者、文艺爱好者及市民群众前来参会、观览,观展群众称这是一幅当代的《清明上河图》。文艺界的专家学者们一致认为:“长卷”问世,是湖南美术乃至中国文艺发展史上的一件喜事和盛事,为底蕴深厚的湖湘文化宝库增添了一颗璀璨明珠。

《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由著名山水画家王金石教授领衔,老中青三代实力派画家王金石、石纲、石劲松、旷小津、谭长德组成创作团队,他们“四年磨一剑”,足迹踏遍“洞庭衡岳间”八百里连绵山川。画卷以回雁峰为首,岳麓山为足,以湖南的山脉、水脉、文脉为主线,从湘江源头开始,绵延至岳阳楼入洞庭,涵盖永州、衡阳、株洲、湘潭、娄底、长沙、岳阳7个地市的著名景点、名人故居、知名建筑,高铁、高飞、高速和城市群等。画卷分两幅,一幅是长72米、高1.3米的线描长卷,一幅是长36米、高0.7米的彩墨长卷。这是一幅湖南画家潜心耕耘、扎根生活之作,更是一部体现时代高度、充满家国情怀、彰显湖湘特色、饱含史诗品质的扛鼎之作。

本报特刊发《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局部),以及学者、美术评论家的解读和评介文章,以馈读者。

林木

山水画是中国古典绘画传统中最重要的绘画门类,而山水长卷又是中国山水画传统中重要的形式。

山水长卷中最著名者,有宋代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元代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卷》,石涛的《收尽奇峰打草稿卷》,当代则有张大千的《长江万里图卷》。直接以“潇湘”为名者,也有北宋米友仁《潇湘奇观图卷》,五代董源《潇湘图卷》……大致来说,这一类的山水长卷,大多是为了把美妙的山川尽收为一图,或作卧游之需,或惊造化之奇,或寄超逸之趣,或寓思乡之恋。齐白石1902年就画过《南岳衡山全图》山水12条屏,也是以再现山水之美为目的。所以此类山水长卷,山水的表现不论是绘画主题或者是画面形象主体,都是地地道道的山水画。

《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之构思则有不然。该长卷是以山水为线索,展示湖湘文化精粹与灿烂的抒情写心之作。

该长卷以潇湘之水为线索,以衡山七十二峰作引领,既展示南岳衡山的山川风光,更刻意强化以南岳衡山为载体的人文特色。本来,这一带就是湖湘文化的中心地带,历史上出了无数光耀古今的名人领袖。你看在永州湘江边有宋代理学开山鼻祖周敦颐的故居。在永州潇水,有始建于北宋年间为纪念贬至永州的柳宗元的柳子庙。迤逦往东,在祁阳市潘市镇有当代政治家陶铸的故居,当代政治家周小舟故居则位于湘潭市排头乡星星村。长卷里衡山碧岫峰下,有始建于1925年的彭德怀故居。湖南湘潭韶山冲更有毛泽东故居。这位伟大领袖可是叱咤风云,名动中外,创造中国现代历史的伟大人物。湖南省宁乡市花明楼乡有刘少奇故居。湘潭白石铺乡杏子坞还有中国当代最重要的艺术家齐白石。湘潭及其附近这些同时出现的伟人,几乎可以说创造了20世纪半个中国史。长卷中还有位处衡阳石鼓山,始建于唐元和5年,属湖湘文化发源地的石鼓书院。在衡山上还有唐代李泌的书院。在永州的湘江边,有唐代元结撰文,颜真卿书写的《大唐中兴颂》刻石,历代250多位文人题诗作赋刻石的浯溪碑林。湘江之畔,衡阳石船山下,有大思想家王夫之故居“湘西草堂”。长卷画到长沙一带,又有曾国藩故居富厚堂。

这幅长卷中还绘有南岳衡山许多构成湖湘文化基础的自然景观和文化遗址,如香零山,潇湘夜雨,状元桥,回雁峰,来雁塔,珠峰塔,石船山,萱州古镇,隐山,当然,更有南岳衡山七十二峰……长卷里,每一个细节都有故事,每一个故事里都浸润着湖湘文化,浸润着中国文化的精髓。以南岳衡山主峰祝融峰下南岳大庙为例。这个建于唐开元十三年,历经宋、元、明、清历朝各代的寺庙,合儒释道三家为一体,三家共用,和而不同。这是以和为贵的中国文化最典型的代表……这些精心挑选,生动安排,精勾细勒的历史文化遗存,显然提高了山水长卷的文化含量,使《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成为湖湘文化乃至中华文化的形象见证。

山水画长卷,历史上大多分工笔设色和水墨写意两大类。工笔设色类大多为青绿山水,又有更为辉煌的金碧山水。此类画法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图卷》即为代表。写意类大多为水墨写意,不着颜色,讲究笔墨效果。黄公望笔精墨妙的《富春山居图》,张大千以破墨泼彩法所画《长江万里图卷》堪为代表。

《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不同于以上诸种类型,而是自出机杼,兼工带写,以水墨小写意青绿山水画法见长。长卷以写生的笔法,写形状物,真实平淡,真切自然。许多细节,则以准确灵动的工笔笔法勾勒而成,与淡雅清隽的小写意用笔相谐相和,融为一体。《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有两个本子,有白描本,有水墨本。上述笔墨的特点,在其白描本上有充分的呈现。水墨本长卷虽有小青绿山水特色,但画面仍以笔墨为主。全画以淡青绿水墨调子一气呵成,画面和谐统一,有着中国文化含蓄深蕴,淡雅清新的美学格调。

《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画面一反古代长卷从右向左的传统格式,而以现代读图习惯从长卷的右面,从湘江上游潇水画起,沿南岳衡山,一路向北,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岳阳的洞庭湖。要把800里南岳衡山的众多文化亮点包容在一幅长72米,高1.3米白描本,或长36米,高0.7米水墨长卷之中,画家们自由地运用中国独特的意象式观察方式和表现方式,或拉近,或推远,或登高至天,或行进于地,或删或减,或隐或显,或疏或密,集传统“三远”之法而综合运之,把八百里南岳衡山自然人文之精华自由剪辑组合为一画。

全画以平淡舒缓的潇水进入画面起笔,渐入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历史文化遗迹迤逦出现。至湘潭长沙段,伟人遗址频出,现代化城市巍然屹立,古今湖湘文化极致出现高潮。这以后,画面中的湘江流过了湘潭,流过了长沙,流到浩瀚无边的洞庭湖,云烟缥缈,若有若无,岳阳楼若隐若现。云淡风轻之中,让我们又想到宋代那位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这位苏州籍的大文人,以他那独特的方式加入了湖湘文化的大合唱,也为我们这幅《锦绣潇湘·南岳衡山七十二峰图》挽上了一个余音袅袅启人遐思的美丽句号。

(林木,中国美术史家,美术评论家,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论委员会委员。)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