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一,一起去走走这段在安化的“青年毛泽东游学之路”

2021-05-02 08:02:24 [来源:“湘伴”微信公众号] [编辑:夏博]
字体:【

湘伴导读

一条游学路,一段伟人史。百年前,正处于五四运动前夜的中国,新一代先进知识分子群体不断探索、追寻家国天下和个人立身处世之道的大计。这一群体中就包括一个湖南伢子——青年毛泽东。他身无分文但怀揣着“改造中国与世界”的理想初心,踏上了游学之旅。

这段“实践出真知”的游学之路曾发生过哪些趣事?如何挖掘这段红色记忆的文化内涵?

4月29日,省文化和旅游厅、韶山管理局、湖南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新文旅•新融合系列名家沙龙(第二季)首站来到安化,主题为“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

五一劳动节,不妨跟湘伴君一起去走走,这段在安化的”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

路 线

从安化县梅城镇文武庙、培英堂,到桃江县马迹塘、鸬鹚渡,一路深入赫山区龙洲书院,资阳区老益阳县城,沅江市三眼塘……

1917年8月和1925年6月,青年毛泽东两次来到安化遍访整个县城,游学和社会调查。

1917年7月,湖南第一师范放暑假,毛泽东与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他们第一站是宁乡,第二站便是安化。在安化梅城,他们一住三天,调查民情,拜访学人,感受一方文化。

1925年6月,毛泽东离开上海回到家乡韶山期间,再次到安化县考察社会和革命斗争情况。

正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1925年他发表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6年发表了《中国农民中各阶级的分析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1927年发表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正如后来人们所评价的:“他日后养成的调查研究习惯,从这里已可看出些端倪。”

趣 事

1917年7月,在安化,发生了三顾夏先生的趣事。

夏默庵,安化羊角塘人,清代两湖书院毕业,曾任安化教育会会长,著有《中华六族同胞考说》《默安诗存》《安化诗抄》。毛泽东在出发前,就向同学罗驭雄打听安化的宿学名人,同学向毛泽东介绍了夏默庵。

与毛泽东亦师亦友的夏默庵(右)

毛泽东与萧子升几次求见,都吃了闭门羹。可毛泽东并不因此止步,直至第三次来到夏府。夏默庵感于毛泽东的诚意,终走至大门迎接。毛泽东不等夏老开口,便自我介绍。夏先生顿感此人相貌不凡,谈吐脱俗。闲聊中,夏默庵还挥笔写了一副对子:“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青年毛泽东略一思索,立马应对:“青草池中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夏默庵一看,觉得对边胜过出边,便连声赞叹:对得好!对得好!

翌日,毛泽东与萧子升向夏老告别。临走时,夏老送毛8块银元作路费,并祝毛泽东鹏程万里,为国为民干出一番事业。

毛泽东在安化梅城文庙曾居住的房间。(资料图片)

现 场

这段“实践出真知”的游学之路,让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对中国当时社会情形,有了透彻的了解和认识。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不怕困难、 吃苦耐劳的精神,培养了注重调查研究的作风。

建党百年之际,重走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既是溯源党的实事求是思想线路,也是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永葆革命者的奋斗精神。

如何挖掘这段红色记忆的文化内涵,把这些鲜活教材利用好? 青年毛泽东走过的这一条熔铸在湖南红色资源里的游学之路,如何提炼出来?

4月29日,省文化和旅游厅、韶山管理局、湖南日报社共同主办的新文旅•新融合系列名家沙龙(第二季)首站来到安化。主流网媒、广大网友、党史专家和旅游专家抒百家之见,共同研究探讨“青年毛泽东游学社会调查之路”的文化旅游力量和历史时代价值。

新文旅·新融合系列名家沙龙的重头戏是高端对话,现场受邀的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各抒己见、金句频现。

【湘伴综合,欢迎转发分享至朋友圈】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