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启新征程 脚步不停歇
中共保靖县委员会 保靖县人民政府
盘点过去,我们勠力同心,脱贫攻坚决战决胜。
8年来,我们坚持把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我们始终强化党的领导,压紧压实各级责任,抓实“三走访三签字”工作,推行“县级领导联乡包村、驻村教导员”等制度,形成县乡村三级书记带头抓、全县上下齐心干、社会各界同参与的脱贫攻坚格局。我们始终坚持精准施策定向发力,确保“两不愁三保障”落细落地,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3.5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541个,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8.45亿元支持脱贫攻坚,全县“两茶一果”农业特色产业面积增至38.39万亩,保靖进入了减贫人口最多、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群众增收最快和生产生活条件改善最明显的时期,全县20466户8264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实现脱贫,115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村序列,成功甩掉贫困县帽子。
展望未来,我们接续奋斗,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在圆梦小康、奋进复兴征程中,我们将大力弘扬“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伟大脱贫攻坚精神,切实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各项工作,让脱贫成果更加巩固、更可持续。我们将始终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系统观念,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力争到“十四五”末,全县生产总值达到100亿元,年均增长7%左右,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8%、10%左右。我们将致力建设“黄金茶城·酉水明珠”,力争2025年保靖黄金茶面积达到20万亩,城镇化率达到52%以上,进一步挖掘保靖区位优势,加快实现中部崛起,力争把保靖打造成为湘西改革开放和创新发展的高地。
酉水明珠淌金银
——保靖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导读
保靖县以“7+2”工作法破解精准识别工作难题,建立问题清单、措施清单等“4个清单”,做大做强黄金茶、油茶和柑橘“两茶一果”特色支柱产业,依托民族文化优势和吕洞山、白云山、酉水河“两山一河”自然环境优势推动文旅融合发展,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3.5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541个。至2020年底,全县11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实现高质量脱贫摘帽。
△ 保靖县国茶村万亩生态黄金茶园。通讯员 摄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王珂沣 李寒露 通讯员 黄益民 易果
4月的保靖,酉水传情、群山叠翠,处处芳菲浸染,城乡大地生机勃勃。宽阔的道路四通八达,农家小院清秀靓丽,美丽乡村风格迥异,村民露出灿烂笑脸。
保靖县是酉水之畔的一颗明珠。8年来,该县纵深推进脱贫攻坚战役,累计投入扶贫资金43.59亿元,实施扶贫项目6541个,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18.45亿元支持脱贫攻坚。2020年12月,全县20466户82648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脱贫,11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高质量摘掉了贫困县的帽子。
攻坚看干部
2013年11月,精准扶贫的号角吹响,保靖县创造性贯彻落实精准扶贫工作,探索实施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识别“7+2”工作法,破解精准识别工作难题。
“7”即用群众参与、干部一线、政策宣讲、整户纳入、关爱特殊群体、责任体系、资料保存7个到位解决贫困户评议问题;“2”即通过《保靖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六件事”阶梯排序测评指导表》《保靖县建档立卡贫困户“六件事”登记表》,锁定建档立卡贫困户,并将此法作为脱贫退出的参考办法,提高识别和退出精准度。
保靖县37名在职县级领导包村战斗在一线,74名后盾单位“一把手”担任驻村教导员,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措施清单“4个清单”,督促6230名帮扶责任人常态化开展入户走访,打通扶贫政策精准到户到人“最后一公里”;乡镇干部钉在一线作战,班子成员每周宿村2晚;驻村工作队、村支两委融在一线奋战。
保靖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以上率下,带头开展“三走访三签字”工作,每年遍访172个村(社区)。至2020年底,县委主要负责人累计签批“走访发现”518期,交办并解决问题542个。
“以前刷牙用屋檐水,里面有跟头虫。”近日,保靖县迁陵镇杨家村74岁的村民张大应告诉记者,杨家村是典型的岩溶干旱村落,饮水问题成为村民的心头痛。“县委主要领导9次进村,为乡亲们解决了喝干净水的问题!”张大应说。
保靖民族中学初中部学生张明杰,从小与爷爷奶奶生活。5年前,县政府主要领导与张明杰一家结成帮扶对子,与他不是亲人胜似亲人。连续多年,县政府主要领导每次来看他,都给他带水果、衣物和浓浓的关爱。如今,张明杰成绩升至年级前列。
保靖县还创新开展“三个一”专项行动,帮扶干部每月去贫困户家吃一餐连心饭,每户建立一台明白账,每户培养一个明白人,增进了与贫困户感情,促进了政策、责任、工作落实。
小康看老乡
4月8日,保靖县水田河镇孔坪村异常热闹。当天,保靖排家黄金茶产销专业合作社给孔坪村及周边马尾村、中心村、新寨村、水田村等村667名茶农分红,资金达30余万元。
一两黄金一两茶,万里新叶万里香。今年3月1日,中欧地理标志协定正式生效,湖南7个地理标志产品入选中欧地理标志产品名单,保靖黄金茶榜上有名。保靖黄金茶是保靖县古老、特异、珍稀的地方茶树品种资源,原产于黄金村。黄金村至今仍存有树龄400多年、被人们称为“可以拿来喝的文物”的古茶树。
保靖县借助山东济南市历城区东西部扶贫协作、岳阳对口帮扶等力量,扶持黄金茶产业发展。累计投入8.8亿元,做大做强保靖黄金茶、油茶和柑橘“两茶一果”特色支柱产业。
碗米坡镇迎丰村茶农彭图进对记者说:“我种植的保靖黄金茶2号茶,现在鲜叶每公斤卖360元,有时能卖到400多元呢。”
目前,保靖黄金茶种植面积达12万亩,油茶种植面积8.79万亩,柑橘种植面积15.6万亩。保靖黄金茶年产量达860吨,生产总值达9亿元。7万余人从事茶叶生产,带动2万名贫困群众实现稳定脱贫,非贫困人口近5万人受益。保靖县被评为“中国名茶之乡”“中国茶叶区域公共品牌一百强”“湖南茶叶千亿产业十强县”等。
吕洞山镇夯吉村45岁的村民张明进,前些年为两个儿子治病,欠债40多万元。2014年,在镇村帮助下,他开始种植茶叶。现在,他家茶园已达50多亩,不仅还清了外债,修了新房,还成立了合作社,带领村民脱贫致富。
在保靖县迁陵镇魏竹路社区茶婆峰,2400多亩保靖黄金茶全部追施有机肥。鼎盛茶叶公司负责人文兴忠告诉记者,这里建起了湘西最大的黑茶生产线,出品湘西唯一的黄伏砖茶,黑茶年产700吨,2020年仅鲜茶收购费用就达1100万元,直接带动890户建档立卡贫困群众脱贫。
保靖县在全省率先举办“湘农荟”直播活动,县长为保靖黄金茶直播代言;举办县内消费扶贫专卖会,开展名优农产品进山东等活动。目前,保靖完成消费扶贫63家供应商219个扶贫产品认定,完成销售额2.396亿元。
山水淌金银
保靖县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森林覆盖率达70.2%,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350天、优良率95%以上。山城相融,山水相依,保靖县城被誉为酉水河畔的“威尼斯”,2017年入围“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
近年来,保靖依托土家族苗族聚居的民族文化优势和吕洞山、白云山、酉水河“两山一河”自然环境优势,推动全域旅游和文旅融合,发展民宿经济,带动一方百姓脱贫致富。
2020年12月,迁陵镇府库村“202村”民宿建成,该民宿毗邻酉水河,距县城仅7公里。据介绍,公元前202年,保靖县首次建县,名为“迁陵郡”,该民宿的名字由此而来。位于葫芦镇国茶村的“茶庐”民宿,以保靖黄金茶文化为载体,也于当月投入运营。海拔1000多米的白云山顶,2018年开门迎客的白云邨民宿,依山而建,傍林而栖,以土家吊脚楼为建筑基调,简约中透着历史厚重感,成为白云山文旅融合的一颗明珠。
目前,保靖建成民宿46家,每年接待游客超过20万人次,年收入超过800万元,带动一大批建档立卡贫困户就业增收,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春节期间,保靖“202村”民宿、白云邨民宿生意火爆,陇木峒、吕洞山景区游人如织,天开文运风情园、乐和山庄、仙泉山庄等景点人气旺盛,吕洞山祭祀场所、国茶村茶文化中心、比耳艺术小镇等景点成为游客文化体验热门选择。
“十四五”开局之年,保靖县将围绕打造“黄金茶城·酉水明珠”,全力做好做足茶旅茶城文章,努力建设优势产业样板县、乡村振兴示范县、改革创新先行县、协调发展引领县。
△ 保靖酉水国家湿地公园风光如画。通讯员 摄
【帮扶故事】
“扶贫锻炼了我”
通讯员 黄益民 易果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王珂沣 李寒露
从保靖县最高、最“土”的地方阳朝乡龙头村走下来的彭司进,至今仍能讲一口流利的土家话,保持着一颗淳朴的心。
保靖县委宣传部人手缺乏,彭司进主抓新闻工作,既要写又要管,是部门最忙的人之一。面对脱贫攻坚第一任务,他勇于担当,告别没满月的孩子,放下热爱的新闻写作,奔赴扶贫一线。这是他参加的第二次扶贫战役。
1996年刚参加工作,彭司进就去普戎镇普戎村扶贫一年。后来到迁陵镇茶市村扶贫,他一干5年,带出了干事创业、团结奋斗的村支两委班子,扶出了鱼水情深的干群关系。
2017年4月,彭司进驻茶市村开展帮扶工作。为了加大村里“茶市为村”平台推广力度,确保每一户都“入网”,他一家一户上门做工作。现在,平台注册村民672人,家庭覆盖率100%。村里党务、村务、事务、商务,都上“茶市为村”平台。村民有了自己的网上家园,他们通过网络平台,大力发展电商,邀请本地网红直播茶市,把村里绿化苗木、猕猴桃等销到全国各地。彭司进学以致用,充分发挥新闻写作特长,把“茶市为村”的经验向全国推介。
彭司进对待贫困群众如同亲人,隔三岔五就去看望贫困户,村里3岁孩子都知道茶市有个“彭书记”。彭司进对待村里老人如同父母,有老人来村部办事,他都要送出门,给老人家兜里塞水果和糖果……
茶市村缺水,彭司进积极争取饮水工程建设。在工程实施中,彭司进带着村干部翻山越岭,和水管员一道赶到水源点,经常一忙就是一天,终于解决村里百年饮水难题。几年来,彭司进白天忙入户走访、督查项目、联系工作,晚上加班加点核对数据、做资料,工作再苦再累,他从没抱怨过。他说:“扶贫锻炼了我。”
茶市村成了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扶贫工作先进村、文明村、小康示范村,彭司进先后被评为湘西州先进工作者、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 酉酉橙(脐橙)具有果型美、甜度高、肉鲜嫩的独特优势,成为保靖柑橘的代表。通讯员 摄
【脱贫故事】
“幺哥”脱贫记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王珂沣 李寒露 通讯员 黄益民 易果
2018年,保靖县开展低保清理工作,该县长潭河乡马湖村一位叫“幺哥”的贫困户,主动提出不要低保。
“幺哥”姓名为江世友,是个黑壮的土家汉子。因为在家中排行最小,为人谦和,全村人都叫他“幺哥”。现在,“幺哥”家住一栋两层小楼房。单从房屋看,“幺哥”家稍显阔绰,他身上有着怎样的故事?
1988年,“幺哥”的大儿子出生,医生告诉他,这是一个注定要在床上躺一辈子的孩子。1990年,二儿子出生。一亩三分地实在养活不了这个家,“幺哥”只好带着全家外出务工,过着流浪般的生活。
开始在县城打零工,全家人租住在一间潮湿的小屋里。后来到了砖厂,全家人就在砖厂搭一个棚子过活。白天干着最苦最累的泥巴活,晚上还得给儿子接屎接尿,半夜里还要被儿子怪异的叫喊声惊醒。这样的日子过了5年,“幺哥”意识到这样下去一家人只能吃个饱饭,永远没有出头之日。
2012年,“幺哥”决定回乡,把外出务工村民家的土地流转过来集中搞开发。在乡、村党员干部帮扶下,加上自己勤劳,当年种烤烟收入8万多元。第二年,“幺哥”种了20亩辣椒,再加上养猪、养鸭,家庭收入超过10万元。2015年,全家实现脱贫。
“幺哥”32岁的大儿子至今不能说话,不能走路,生活不能自理,一年到头都要打针吃药。
“幺哥,家里都这样了,你怎么不要低保呢?”有人问。
“脱贫要靠自己,不能等吃等喝。这几年我栽烤烟、种蔬菜、喂鸡鸭,生活也好了。人穷不能志短,我不要低保!”“幺哥”说。
2018年,“幺哥”被评为“保靖县脱贫能手”“湘西州最美脱贫攻坚群众典型”。
如今的“幺哥”,当上了村民小组长、村护林员,带领村民种植辣椒、茶叶,日子越过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