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溪县:脱贫路上健步行

2021-04-29 22:39:3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李孟河] [编辑:潘华]
字体:【

弘扬脱贫攻坚精神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中共泸溪县委员会 泸溪县人民政府

泸溪县坚持以精准扶贫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全县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16374户64702名贫困群众全部高质量脱贫,成功摘掉了国家级深度贫困县帽子,圆了千百年来的脱贫梦。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泸溪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实行县委书记、县长“双组长”负责制;将全县11个乡镇分成11个战区,每个战区指挥部由一名县级领导任指挥长,建立战区月例会制度,层层压实工作责任。全县7000多名党员干部冲锋在脱贫攻坚一线,放弃休息、艰苦奋斗、苦干实干,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留下许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锻造形成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鲜红的党旗始终在脱贫攻坚主战场上高高飘扬。多次被评为全省、全州脱贫攻坚先进县。

8年艰苦奋斗,8年攻坚拔寨,泸溪县“两不愁、三保障”得到全面解决,全县所有村(社区)实现公路通畅、安全饮水、综合服务平台、合格卫生室、电网升级改造全覆盖,农村面貌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现在,走进泸溪的村庄小寨,处处呈现出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的景象。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泸溪县将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中央、省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部署要求,坚持“三高四新”战略引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乘势而上、再接再厉、接续奋斗,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途中展现新担当、实现新作为。

脱贫路上健步行

——泸溪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泸溪县潭溪镇大陂流村的美丽乡村。 通讯员 摄

浦市镇马王溪村,游客正在体验“步步惊心”网红桥。 通讯员 摄

泸溪县武溪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武水花园。 通讯员 摄

导 读

脱贫攻坚战中,泸溪县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变“输血”为“造血”,发展产业拔穷根,保障特殊群体的民生需求,将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卓有成效地提升减贫、脱贫成色。2020年,泸溪县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群众全部脱贫。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孟河 通讯员 向晓玲 姚俊锋

4月19日,记者走进泸溪县潭溪镇新寨坪、楠木冲、小能溪三村连一线的万亩杜仲长廊,阵阵欢笑不时传来,村民在为杜仲培管、施肥,干得热火朝天。

脱贫攻坚战中,泸溪县委、县政府始终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把扶贫与扶智、扶志结合起来,将“输血”变为“造血”,卓有成效地提升了减贫、脱贫成色。2020年,泸溪县93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群众全部脱贫,告别千年贫困,书写了一份群众满意的时代答卷。

“我县始终以精准减贫、精准脱贫为目标,凝心聚力攻克深度贫困最后堡垒,做到真扶贫、扶真贫、脱真贫、真脱贫,实现了千年脱贫梦想。”泸溪县委主要领导说。

发展“十大优势产业”

泸溪县曾是国家重点扶持的少数民族深度贫困县,人多田少,矛盾突出,是脱贫攻坚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一村一品、一户一计,对症下药、靶向治疗,定点帮扶、易地扶贫搬迁、社会保障兜底等扶贫模式在泸溪县相继产生。产业扶贫将这些模式串联起来,成为啃下“硬骨头”的“利器”。

脱贫攻坚路上,泸溪县组织1.1万余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实现结对帮扶贫困人口、贫困村、非贫困村的贫困群众“三个全覆盖”。

好事办好,实事办实。截至2020年底,全县驻村帮扶工作队147支,走访群众27.9万人次,化解矛盾纠纷930起,解决难题5083个,办好事实事7330件,争取项目568个、惠民资金3067.29万元。

在7年脱贫攻坚战中,全县整合资金31.8亿元,实施大小项目2738个,实现贫困村与非贫困村村村有重点产业,贫困户户户有当家脱贫产业。

由“大水漫灌”向“精确滴灌”转变,由外来“输血”向内生“造血”转变,由“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适时创新股份合作利益联结机制。泸溪县浦市镇岩门溪村运用股份合作方式发展集体经济,覆盖贫困户145户564人,贫困村民人均年收入突破1.8万元,实现脱贫摘帽,成为湘西州美丽乡村示范村。

浦市镇麻溪口村联合湘西州和益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泸溪县椪柑公司,在村里流转5200亩土地种植脐橙、1500亩种植杜仲,将扶贫资金用于贫困农户入股,公司占股51%,村民占股39%,村集体经济占股10%,年底按股分红,带动336户1251名贫困群众在家门口致富。

目前,泸溪县发展专业合作社468个,做优做特椪柑、油茶、玻璃椒、药材等“十大优势产业”,打造“十大优质基地”,完成产业扶贫10个1000亩标准园、100个百亩示范园建设,带动农民增收。

多方发力保障民生

浦市镇麻溪口村流传着一个“千里劝学”的故事。贫困学生廖斌小学毕业后不愿继续上学,跟随父母到杭州务工。2019年8月底,驻村帮扶工作队、村支两委组成“劝学特别行动队”,跨越1000多公里奔赴杭州,将廖斌劝回学校。

贫困学生就读不流失一人、教育扶贫政策覆盖不遗漏一人,是泸溪县积极推动教育扶贫的生动体现。该县对建档立卡贫困户子女从幼儿园至高中15年学费全免,并给予生活补助,共惠及贫困学生21.43万人次。先后被评为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全省教育强县,其经验获全国推介。

为让健康扶贫惠及广大贫困群众,泸溪县在湘西州率先推行住院费用报销“一站式”服务,贫困对象住院费报销比例达85%以上,特困户予以全额救助;百姓新农合参合率、大病救助率均达100%;全县每年发放医疗救助5650余万元,贫困户看病不再难。

就业扶贫方面,去年泸溪县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3000余人;全县10.8万农民务工,实现劳务收入44.2亿元,1.2万贫困群众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2017年11月,该县获评全国第三批结合新型城镇化开展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

走进武溪镇武水花园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蓝天白云下,景色宜人。住进小区3年、57岁的石水英说起现在的日子,十分满足:“小区有卫生室、便民服务中心、文化广场,我在工业园扶贫车间上班,每月收入近3000元。”

小区对面的泸溪高新区,新引进12家劳动密集型企业,带动6000多人就业;全县易地扶贫搬迁贫困户1695户6620人全部入住,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

为强基础添后劲,泸溪县斥资2.6亿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5698户,2.2万多名贫困群众喜住新居;累计完成农村公路建设1549.19公里,实现所有贫困村公路通村通组;兴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37处,解决了全县93个贫困村和54个非贫困村的饮水安全问题,惠及农村群众24.6万人。

巩固拓展脱贫成果

“我县始终坚持聚焦‘户脱贫、村出列、县摘帽’脱贫目标,抓重点、攻难点、强弱项、补短板,举全县之力打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这场硬仗,高质量夺取了脱贫攻坚的全面胜利。”泸溪县政府主要领导说。

小康路上,不落一人。泸溪县脱贫攻坚指挥部墙上,挂着一张张特别的地图:全县93个贫困村、贫困人口分布、脱贫进度,用红、黄、绿三色旗子标注。县、乡、村三级书记齐上阵,签下军令状,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领导责任体系。全县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层层推进,攻坚克难,告别贫困。

一个时代目标已实现,一份历史答卷已书写。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了当下重要工作。

泸溪县坚持“一村一品、一户一业”模式,采取“公司+基地+贫困户+扶贫”股份合作的“直接帮扶”等方式,持续推动泸溪椪柑、油茶、玻璃椒、杜仲等脱贫致富产业发展,确保脱贫群众稳定增收。

合水镇罩子坪村村民陈国富,吸纳380余户农户,流转入股土地2060亩,新造油茶基地2600亩,开发系列茶油产品。2019年,销售茶油138吨,贫困户按股分红,人均年纯收入达到1.2万元。

脱贫攻坚战捷报频传,泸溪县各级干部满怀喜悦,正以“工匠精神”巩固脱贫成果,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大道上奋勇前行。


帮扶故事

“贴心书记”肖双良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孟河 通讯员 向晓玲 姚俊锋

“我们引进的墨铁龙冬瓜,由省蔬菜研究所专家提供技术指导和种子,根据前两年的种植效益,亩产可达9千公斤左右。瓜成熟后,有专门的经销商上门收购。整个产业‘技术、生产、销售’一条龙。”4月20日,省文联驻泸溪县潭溪镇且己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肖双良,正在地里领着村民撤掉羊肚菌大棚、整理冬瓜地。肖双良3年帮扶工作即将结束,但他没有停下来歇口气的意思。

2018年3月,肖双良来到且己村,以吃苦耐劳的军人作风,务实、踏实的实干精神,带领队员一起,协助村支两委以党建为引领,扎硬寨、打硬仗,把群众冷暖放在心间,“贴心书记”成了村民对他亲切的称呼。

丰收的羊肚菌卖完了,又开始种冬瓜,村民们干劲十足。村民说:“工作队带着我们闯市场,所有产品不愁销。”如今,且己村引进了羊肚菌、墨铁(地)龙冬瓜、网红迷你南瓜等特色产业,一地多产增收,弥补了该村山多地少的短板。

“和我们一起赤膊上阵开荒种地,蹲在路边一起吃盒饭。”村民说,田间地头,总少不了肖书记的身影。

肖双良带动村民一起发展产业,和村民同吃同劳动,且己村生产的樟树港辣椒、羊肚菌、食用菌等享誉市场。

“产业上来了,基础设施要跟上。”肖双良带领村民,兴建村部大楼、文化广场,硬化公路,且己村成了319国道沿线一道风景;自来水管网、电力、网络改造升级,村民生产生活条件大为改善。

物质生活丰裕了,精神生活也要富裕。肖双良组织村民开展文艺活动,举办首届农民丰收节以及“牵手留守儿童、关爱乡村孩子”“推广普通话、学讲中国话”等系列活动。

驻村帮扶,肖双良一直“在路上”,家反而成了“旅馆”。“扶贫需要爱心、耐心、信心,需要责任心和敬畏心,我会尽最大的努力,让老百姓感受到党的关怀,感受到新时代的幸福生活,这就是我的扶贫梦想。”肖双良说。


脱贫故事

“土博士”点燃“星星之火”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李孟河 通讯员 向晓玲 姚俊锋

初春时节,草长莺飞。

4月18日一大早,石长金和老伴便在脐橙地里忙活起来,除草、翻地、打药,一道道工序,一步步走,精心呵护着果园。

石长金是泸溪县浦市镇岩门溪村村民,2015年他家被评为建档立卡贫困户,成为泸溪县委主要领导的结对帮扶户。

驻村工作队入村,通组公路拉通,老实本分的石长金也开始思考,通路之后干什么?县委领导多次与他交谈,问他做过什么?擅长做什么?在县委领导的鼓励和支持下,一辈子没向银行贷过款的石长金,鼓起勇气申请了5万元小额信贷,购买了20头能繁母猪,建起了养猪场。

石长金肯干、肯学,他把以前撂荒的27亩地先后栽种上1600多棵脐橙苗,管理得妥妥当当。通过看书和听专家讲授,探索适合岩门溪的种养技术。现在,他已成为村里生猪养殖和脐橙培管的“土博士”。

在石长金带动下,很多村民也在自家撂荒的地里种植脐橙,为岩门溪村成立脐橙种植合作社奠定了基础。石长金点燃了产业脱贫的“星星之火”,成为村里的致富能手、产业能人。

“我书读得少,但是我晓得脱贫不能等靠要。人只要精神不倒,再难的日子都能熬出头!”石长金说。

相关专题: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