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陵县:咬定青山不放松

2021-04-29 22:39:31 [来源:华声在线] [作者:张咪] [编辑:潘华]
字体:【

谱写新时代炎陵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中共炎陵县委员会 炎陵县人民政府

千年梦想今朝圆。炎陵县作为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通过8年艰苦卓绝的奋斗拼搏,实现了高质量脱贫,创造了山乡巨变的人间奇迹,书写了无愧于时代的华彩篇章。

我们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精准扶贫工作重要论述,一手抓脱贫攻坚,一手抓产业项目建设,以脱贫攻坚政策促进产业项目建设,以产业项目建设支撑脱贫攻坚,取得明显成效。发展产业促进脱贫的做法,得到脱贫摘帽国家专项评估检查组高度肯定。炎陵两次荣获“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20个国家普查重点指标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

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过程中,我们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产业,把炎帝陵成功创建为株洲市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带动39个乡村旅游扶贫重点村发展,促进2000余名贫困群众就业创业,人均年增收1.9万元。我们大力发展生态工业,把欧科亿培育成全国贫困县中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引进了国声声学、全康科技等亿元以上项目50余个,园区新增工业税收8000多万元,安置贫困劳动力就业2600余人,人均年增收2.5万元。我们大力发展特色农业,把炎陵黄桃成功打造为畅销全国走向世界的知名品牌,4811户14238名贫困群众通过种植黄桃,人均年增收9000元以上。

“老牛亦解韶光贵,不待扬鞭自奋蹄。”打赢脱贫攻坚战,消除绝对贫困,不是终点,而是推进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我们将大力弘扬脱贫攻坚精神,紧扣“三高四新”战略实施,立足“全球华人的精神家园、中国革命的红色家园、宜居宜游的美丽家园”优势,以文旅康养、生态工业、特色农业“三基地”为抓手,全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抢抓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的重大发展机遇,深化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加快推动革命老区振兴发展,奋力谱写新时代炎陵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咬定青山不放松

——炎陵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村民在分拣黄桃。通讯员 摄)

导读

炎陵县曾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是省扶贫开发重点县、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县。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该县大力弘扬革命老区的精神,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首要责任,通过党建引领、产业振兴、惠民工程建设,实现高质量脱贫。昔日贫穷落后的山区县,如今华丽转身,成为“明星县”,成功创建为株洲市第一个国家5A级旅游景区。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咪 通讯员 张和生 曾昭旭

炎陵是一片红色热土。回首峥嵘岁月,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这里创造了中国革命史上许多个“第一”。而今,这里的人民,又以昂扬的奋斗姿态,奏响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幸福凯歌。

踏上这片红色土地,在山沟沟、在农田果园、在村民新居,聆听老区人民告别贫困的故事,令人振奋不已。

2012年6月,经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准,炎陵纳入罗霄山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成为新阶段脱贫攻坚主战场。

2014年,炎陵县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8164户26761人,贫困发生率达16.57%。

2014年至2017年,该县累计脱贫2万余人,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序列。

2018年8月,经省政府批准,炎陵成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的5个国贫县之一。

(炎陵县九龙工业园,国声声学生产车间,工人们正在生产耳机。 通讯员 摄)

党建引领开富路

“消除贫困,是世世代代炎陵人民的美好梦想。革命战争年代,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炎陵提出‘共产党是为无产阶级有饭吃有衣穿有屋住的党’,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这就是共产党人初心和使命的有力实践。”炎陵县委主要领导表示,在脱贫攻坚战场上,炎陵县广大党员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冲锋在前,开辟了一条又一条致富路。

炎陵县委原书记黄诗燕为此付出了宝贵的生命,倒在了脱贫一线。

2011年6月25日,黄诗燕来到炎陵担任县委书记,他将所有力气用在脱贫攻坚上。2019年11月29日,黄诗燕在开完脱贫攻坚部署会后,因多日带病坚守工作岗位,骤然离世,年仅56岁。扎根脱贫一线、鞠躬尽瘁的黄诗燕被追授为“时代楷模”“全国脱贫攻坚模范”“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2020年4月,尹朝晖出任炎陵县委书记不久,带头深入村组召开“屋场会”,面对面听取群众建议,向群众宣讲好政策。县级领导率先垂范,全县尽锐出战,120支驻村帮扶工作队“包村”,3641名结对帮扶责任人“包户”。炎陵县将基层党建与扶贫工作深度融合,抓好村支两委换届工作,形成“强人治村、能人带富”模式,打造了一批推进脱贫工作的“铁榔头”,凝聚起基层党员干部精气神,让党旗始终飘扬在脱贫攻坚一线。

炎陵县精准落实扶贫政策,扎实开展脱贫质量“回头看”,脱贫质量成色不断提升。2020年,炎陵高质量通过国家脱贫成效考核第三方评估、国家脱贫攻坚普查、国务院脱贫攻坚督查、省对县脱贫攻坚实地考核,20个国家普查重点监测指标位列全省第一方阵,被国务院督查组评为“脱贫攻坚样板县”。

立足产业谋振兴

近日,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村民朱圣洪忙着在自家水果园里除草、施肥,忙得不亦乐乎。朱圣洪的妻、弟均因残失去劳动能力,女儿上高中,全家生活靠他一个劳动力,一直与贫困为伍。几年前,驻村帮扶工作队鼓励、支持他种植黄桃和柰李。如今,靠着发展种植业,他家还清了债务,建起了楼房。

炎陵县因地制宜,把产业扶贫作为脱贫攻坚重中之重,从授人以鱼到授人以渔,让产业发展成为贫困群体增收脱贫的“金钥匙”。

(炎陵县船形乡新生村,村民在采摘明前茶。通讯员 摄)

炎陵县通过打“特色牌”,走生态路,发展效益农业,大力建设特色水果、有机茶叶、笋竹、酃县白鹅、药材、油茶等产业,将它们打造成脱贫致富的“主阵地”,吸纳1.4万户5万余名村民参与开发,其中贫困户7000余户2万余人。

炎陵县全力打造“互联网+特色农业+文化旅游”农村电商模式。政府部门牵线搭桥,招商引进湖南经天纬地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湖南惠农科技有限公司(中国惠农网)为平台服务商,政企合作共同搭建阿里巴巴株洲产业带·炎陵馆、淘宝特色中国·炎陵馆、中国惠农网·炎陵产业带。

炎陵县商务和粮食局局长陈建伟介绍,炎陵县拥有一个电商产业园、30多家快递物流企业、3000余家注册网店、128家农村电商服务工作站,实现行政村电商全覆盖。目前,正在全力打造全国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升级版。

除了特色农业,该县还大力发展工业,引进国声声学、全康科技等亿元以上项目50余个,欧科亿成为全国贫困县中第一家科创板上市企业。炎陵工业集中区跻身全省园区综合排名20强,入园企业135家,安置就业1.5万人,带动2770名贫困群众人均年增收3万元。

炎陵县红色旅游资源丰富,该县引导村民依托炎帝陵、神农谷、红军标语博物馆等主要景区和旅游环线,参与文化旅游产业开发,直接带动就业5608人,其中贫困群众2112人,人均年增收1.9万元。

靶向施策惠民生

3月12日,炎陵县以“百里桃花红、最美湘赣边”为主题举办2021年桃花节,来自全国各地的1000多名游客,沿着蜿蜒的山路到达该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赏花拍照、预购黄桃。

(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漫山桃花盛开。 尹升东 赵进 摄影报道)

为了吸引游客、客商到炎陵县旅游、采购农产品,近年来,炎陵县开山扩路,新改建农村公路1602公里,修建桥梁、渡改桥25座,建设客运站场224处。如今的炎陵,交通便利,公路通至村民家门口。

几年前,炎陵县霞阳镇大源村村民吴存发因患双侧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只能拄拐杖行走。2016年2月,他住院接受双侧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住院费用6万余元,因有基本医疗补偿、民政救助等,自己仅支付3800元。

炎陵县对因病致贫、返贫的群众,采取“分类救治法”,按大病集中救治一批、重病兜底保障一批、慢病签约服务管理一批,为贫困群众撑起健康“保护伞”。

炎陵县在教育方面舍得花钱,新建校舍5万余平方米,改造校舍7万余平方米,新添置6所学校教学设备136套,建成标准化教师周转房308套。

炎陵县还紧贴市场需求,切实加强贫困群众职业技能培训,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目标。近3年,该县城镇年均新增就业1500人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分别控制在3.42%、0.65%、2.07%,远低于湖南省4.5%的控制要求。

攻城拔寨摘穷帽,勠力同心奔小康。炎陵县广大干部群众用“咬定青山不放松,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干劲,赢得脱贫攻坚的胜利。




帮扶故事

接过父亲“接力棒”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咪 通讯员 张和生

在炎陵县,有一位从县直单位“一把手”岗位退出后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的县管驻村帮扶干部,他平易近人,爱写作,会摄影,扎根扶贫一线,带领全村人脱贫致富。

4月13日,记者在炎陵县船形乡水垅村见到这位叫黄春平的驻村干部时,他戴着一副方形眼镜,已驻村工作4年多。

“这里沟壑纵横,山高谷深,为什么乐意在这里扶贫,一干就是4年?”记者问。黄春平意味深长地说,为了接好父亲的“接力棒”。原来,黄春平的父亲黄英耀曾在这里担任乡党委宣传委员,还兼任了七八年村党支部书记。黄春平就是想沿着父亲的足迹,做出一番事业。

“刚来时,信号不好,路也很窄,一件件一桩桩都是棘手的事情。”黄春平说,为解决这些问题,他多次与村干部积极争取扶贫项目。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全村实现通信、互联网信号全覆盖,新修了一条宽5米的水泥村道,改造硬化村组道路20余公里。

记者走进水垅村,农家住房红瓦白墙,点缀在群山峻岭中。“以前,村里大多是土坯房,为了给村民修缮旧房、新建住房,黄书记做了不少工作。”村干部刘林建说。

刘林建回忆,刘朝达家原来住在破旧的土坯房里,村里给刘朝达申报了易地搬迁建房项目,但刘朝达长年在外,村里联系多次无果,黄春平直接请建筑商把挖机开到工地。刘朝达的母亲对此感激不尽:“要不是黄书记推一把,我家不知要等到猴年马月才能住上新房子!”

刘林建说,黄春平一心想着为贫困户解决问题,自己生活很节俭。以前村里没有冰箱,买菜也不方便,他就想办法将鱼肉加工成半成品,解决一周的吃饭问题。“虽然在村里生活不比县城,但看到贫困户一家家过上好日子,吃再多苦也值了。”黄春平说。




脱贫故事

种黄桃脱贫又“脱单”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咪 通讯员 张和生

4月15日,炎陵县中村瑶族乡平乐村村民邓石茂在桃林里忙着疏枝,妻子忙着打扫自家的农家乐,忙碌而幸福。

“2009年,家里因母亲瘫痪而致贫。”邓石茂说,那时,他与母亲相依为命,挤在一间破旧的泥砖房里。因为母亲生病,原本在外打工的邓石茂只得回村照顾母亲。

“那时流过泪,也彷徨过。”邓石茂说,不管怎样还是要努力生活下去。

2014年,邓石茂看到不少村民种植黄桃发家致富,也抱着试一试的态度种植了2亩黄桃。3年后,这些黄桃开始挂果,当年给他家带来2万元收入。尝到甜头的邓石茂有了更大的想法,第二年把黄桃种植面积扩至20亩,并加入黄桃种植合作社,实行标准化生产。从什么时候施什么肥、施多大量、何时修剪何时采摘,各环节都按统一的标准进行。这样生产出来的黄桃个体大、品相好、味道佳。

经精心培育,黄桃长势良好,仅此一项,邓石茂家年增收入16万元以上,很快脱贫摘帽。2017年,他花60万元建起了一幢新楼房。这一年,39岁的他通过县里举办的“桃花节”交上了“桃花运”,与当地一位温柔贤惠的姑娘相识相知,结为夫妻。

“去年是黄桃品质最好的一年,合作社的黄桃一共卖了40万元。”邓石茂看着眼前的桃花,开心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随着赏花、摘果、游玩的游客越来越多,邓石茂又办起农家乐,小日子过得像芝麻开花节节高。

相关专题:精准扶贫 湖南样本

今日热点
焦点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