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辛劳战胜贫困 用实干推动振兴
中共新宁县委员会 新宁县人民政府
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新宁县上下凝心聚力,尽锐出战,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打好打赢了脱贫攻坚决胜之战,114个贫困村全部如期退出,累计脱贫32129户121011人,贫困发生率由2013年初21.53%降至零,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基础。
攻坚克难,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新宁县紧扣脱贫目标任务,筹措扶贫资金37.3亿元,严格落实扶贫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等“六个精准”,致力于发展生产脱贫、易地扶贫搬迁脱贫、生态补偿脱贫、发展教育脱贫、社会保障兜底“五个一批”,切实做到责任、政策、工作“三落实”,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和安全饮水“三保障”。被评为2017年、2019年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百里脐橙连崀山”产业扶贫经验写入省政府工作报告,入选全国产业扶贫100例优秀案例。
巩固拓展,推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宁县将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及时跟踪核查收入变化情况,做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持续发展壮大扶贫产业,做好脱贫人口稳岗就业;持续加大不稳定户和边缘易致贫户的帮扶力度。今年,将在全县选择5个乡镇和32个村作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重点帮扶乡镇、村。
稳妥推进,推动乡村振兴有力有序。新宁县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攻坚区,一方面,将坚持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许达哲提出的“百里脐橙连崀山”发展理念,深入实施“旅游立县、生态优先、产业互融、民生为本”发展战略,着力将新宁打造成为国内外知名生态文化旅游休闲度假目的地、国内优质农产品供应基地。另一方面,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纳入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范围,平稳有序做好县乡两级扶贫办机构职能的调整优化,确保思想不乱、工作不断、干劲不减;坚持党建引领,强化基层组织示范带动作用,今年将在全县选择1个乡镇、10个村作为乡村振兴示范乡镇、示范村进行重点打造。
崀山脚下展宏图
——新宁县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纪实
崀山胜景。 通讯员 摄
梯形脐橙园。 通讯员 摄
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黄龙镇集中安置点。 通讯员 摄
导 读
8年来,新宁县构建一套完整的脱贫增收体系,发展脐橙和旅游产业,脱贫户长期增收;偏远山区贫困村民易地扶贫搬迁新居后可就业,能致富;贫困户医保实现全覆盖,小病不出村、大病有保障。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佳伟 通讯员 杨坚 尹建国
春天的新宁,山清水秀,充满生机与活力。崀山,回荡着游客的欢声笑语;田间地头,处处是村民劳作的忙碌身影;易地安置小区,扶贫车间在加紧生产……
脱贫攻坚的战鼓声犹在耳畔回响。2013年,新宁县贫困发生率达21.53%,有贫困村114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32129户121011人,被纳入武陵山片区扶贫开发重点县。为了圆小康梦,新宁县广大干部群众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携手共进,攻坚克难,挥洒心血与汗水,创造了众多扶贫新模式。8年苦干加巧干,收获累累。
脐橙发家,旅游致富
4月中旬,在新宁县,几乎到处可见盛开的脐橙花,芳香四溢、沁人心脾,预示着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去年,新宁县产脐橙约70万吨。受疫情影响,脐橙开售便滞销。该县通过举办脐橙文化旅游节、脐橙网络文化节等活动,线上线下齐发力,帮助果农销售脐橙。据统计,从去年11月25日开售到今年4月中旬,已销售脐橙66万吨,销售额超59.4亿元。脐橙销完,可为种植户户均增收8000元。
新宁县围绕“百里脐橙连崀山”,把脐橙作为产业扶贫主攻方向,脐橙种植面积从2013年16万亩,发展到2020年50万亩。该县构建县、乡、村三级整体联动抓脐橙产业工作格局,每年整合资金5000万元以上用于脐橙产业发展。为鼓励种植,该县对贫困村、贫困户脐橙园基础设施建设等给予补助,对建档立卡贫困户新种脐橙每亩奖补1200元,为缺资金果农每户提供不低于5万元的贴息贷款。
新宁县还推行“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等联农带富模式,健全农民增收利益联结机制。目前,全县参与“千企帮千村”脐橙企业92家、合作社296家,3.73万农民当上股东,平均每户每年工资性收入4.8万元、分红近3万元,8.37万贫困群众因脐橙产业稳定脱贫。
新宁不仅有甜美脐橙,还有世界自然遗产崀山。该县依托崀山大力发展旅游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致富。采取奖励优惠措施,鼓励景区、宾馆等吸纳贫困劳动力就业。将贫困群众旅游培训列为实施“百千万旅游人才培养计划”的重要内容,先后培训50多次,培训贫困群众5000余人次,支持500多名贫困群众创业。
今年62岁的李武旺家住崀山景区核心位置——崀山镇石田村。他和妻子何美华通过开办农家乐,年纯收入6万多元。“旅游让我们好多贫困户找到了挣钱的门路。”已脱贫的李武旺笑着说。
新宁旅游业辐射全县80多个村,带动3000多户1万多人脱贫。
搬出山沟,稳定增收
4月12日清早,新宁县水庙镇串香饺面馆,老板杨艳群忙个不停。“周一学生开学,生意比平时好得多,现在每个月营业额4000元左右。”杨艳群告诉记者。
杨艳群是水庙镇枧杆山村的贫困户,一家五口住在山上,交通不便。提起山上的日子,杨艳群说:“太难了!”2018年,杨艳群的父亲突然中风,花了近4个小时才送到医院。
2019年6月,水庙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成。当年7月,杨艳群一家搬入安置点125平方米的新房。搬迁后,杨艳群做过收银员,在村扶贫车间干过,最终选择自主创业。“现在工作稳定,孩子上学也很方便。”杨艳群说。
“搬出穷山沟,过上好日子。”新宁县偏远山区贫困群众祖祖辈辈的梦想变成了现实。沐浴着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春风,“十三五”期间,该县2793户10675人搬离“穷窝”,住进新房。
新宁县在14个乡镇设立20个集中安置点。安置点选址遵循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产业支撑、基础扎实、稳定发展的要求,主要选择在工业园区、中心镇、乡村旅游区等人口聚集、配套完善、有产业基础的区域,保障搬迁群众就近就业、交通出行、子女上学、就医等。
贫困群众陆续入住安置点后,新宁县秉承“搬迁到哪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做好“后半篇文章”,着力解决他们的就业问题。
该县将集中安置点一楼建成扶贫车间,引进劳动密集型企业,优先搬迁户就业;通过村委会、乡镇、劳务公司等机构,为搬迁户介绍就业岗位。到本地企业务工的,同等条件优先搬迁对象就业;对搬迁户外出务工的,提供交通补助;对年龄偏大的,政府提供公益性岗位。帮助和鼓励搬迁户自主创业增收。
2019年,麻林瑶族乡搬迁户陈才禄和妻子雷元秀入住安置区后,到扶贫企业和工厂上班。陈才禄在竹制品加工厂当切料工,每月工资4000元左右。雷元秀在鑫洋电子厂扶贫车间做配件,月收入2000多元。加上自家10多亩南竹的收益,夫妻俩一年收入约8万元。这样的收入,是这对过去住在山旮旯里的夫妻想都不敢想的。
目前,新宁县2793户易地扶贫搬迁户,每户至少1人实现就业或创业。
完善医保,看病不愁
“我家6人,4个患病。我有严重的肺病,妻子患冠心病,女儿也有精神病,光医疗费就花了10多万元,但自己只承担1万多元。如果没有好政策,我都不知道该怎么办。”谈起健康扶贫,新宁县崀山镇石田村村民老何充满感激。
为让贫困群众看得起病,新宁县全力保障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确保贫困人口参保不落一户、不漏一人。新宁县共有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4655户15436人,目前全县121457名建档立卡贫困群众全部参保,参保率达100%,县域内定点医院住院实际报销比例达85%以上。
为方便贫困群众就医,新宁县大力推广“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全县开展免费体检签约服务活动。组建78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每个团队由1名全科医生、1名公共卫生人员、1名乡村医生和1名护士组成,优先做好三类人(老年人、孕产妇、儿童)、四种病(高血压、糖尿病、结核病、严重精神障碍)的健康管理服务,共为3227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实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贫困群众按病种开展健康咨询、体检、随访、住院指导等健康管理。
新宁县持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保障每个村都有一个合格的卫生室,每个卫生室有一个合格的医生。2017年5月以来,全县新建村卫生室75个、改建82个、改建维修130个,新建、改建村卫生室已全部投入使用,保障群众有地方看病、有人看病、有基本药物使用,群众就近就医,小病不出村。
帮扶故事
“组织信任我,就要把扶贫工作干好”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佳伟 通讯员 刘洪
春天,是播种希望的季节。4月12日,曾劲松忙着指导村民为沃柑施肥。
曾劲松是国网新宁县供电公司驻回龙寺镇大兴村帮扶工作队队长、第一书记。2018年4月,他带领工作队到大兴村开展帮扶。他说:“组织信任我,就要把扶贫工作干好。”
2015年,大兴村共有贫困户215户923人,贫困发生率高达32%,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落后,村民人均年收入低于3000元。
脱贫攻坚,产业先行。大兴村原有100亩沃柑园,由于规模小,种植技术落后,收益不明显。曾劲松带领工作队员、村支两委成员前往广西玉林实地调研,聘请专家到村指导,新种植沃柑900亩。今年,大兴村沃柑园产果15万公斤,为村集体增收10万元,为40多户脱贫户每户增收1万元。曾劲松聘请贫困户参与果苗种植以及施肥、除草和淋水等工作,30户脱贫户增加收入。
“我种了10多亩沃柑,今年产果5000多公斤,卖了5万多元。”脱贫村民伍四文告诉记者。
乡村发展,电力先行。曾劲松到大兴村时,村里仅4台小功率变压器,户均容量不足0.39千伏安。村民煮饭煮不熟,产业发展受到限制。曾劲松向新宁县供电公司打报告,该公司投入280万元,对大兴村实施农网升级改造,新增6台大功率变压器,彻底解决了该村用电问题。
曾劲松还争取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27口蓄水池,长期困扰大兴村发展的用水难题得到全面解决。完成8个院落通组道路的硬化,完成66幢危房改造、维修,改造1所村小学,新建村级服务平台2019年5月投入使用。
2019年,大兴村实现整村脱贫,村民人均年收入增至8000元。
脱贫故事
“我命由我不由天”
湖南日报·华声在线记者 张佳伟 通讯员 杨坚
4月10日,夏海兵骑着摩托车,将自家养的10只乌骨鸡送到崀山镇一家餐馆,挣得1000元。
39岁的夏海兵是新宁县清江桥乡清江村村民,2004年在东莞打工时遭遇车祸,导致右眼几乎失明,负债数万元。加上大女儿智力残疾,2014年夏海兵家被纳入建档立卡贫困户。夏海兵生活贫苦,但他相信“我命由我不由天”。
2015年,在邵阳市委统战部驻村工作队帮扶下,夏海兵发展脐橙产业,第二年种植脐橙近10亩。2017年7月,夏海兵在网上看到有人养乌骨鸡,便申请无息贷款5万元,向亲戚借款3万元,养了700多只乌骨鸡,准备年底大赚一笔。但由于缺乏经验,乌骨鸡感染呼吸道等疾病,一下子死了60%,当年亏损2万元。
遭遇挫折后,夏海兵向养殖大户请教,又在乡政府组织下,前往怀化安江参加培训。学成归来后,他采取“小批量养殖、一年3栏”的方式进行养殖。2018年,夏海兵共养殖800多只乌骨鸡,销售额8万多元,这让他信心大振。
为尽快还清欠债,夏海兵在农闲时,到邵东市箱包厂打工,一年有1万多元收入。
去年5月,他又花4000多元,到长沙培训学习做早餐的技艺。回来后,每天早上,他又到镇里卖早餐。
“累是累了点,但是无债一身轻嘛。”夏海兵说。这几年,他身兼数职,收获满满。他向记者算了一笔账:2020年,乌骨鸡收入9万元,打工1万元,卖脐橙收入0.8万元,卖早餐1.2万元,总收入12万元。
如今,夏海兵家不仅脱了贫、还清了债,还盖了新房子。